绒山羊个体鉴定中羊绒细度和长度测定方法
2020-12-16史雷刘锦旺景东霞朱海鲸屈雷
史雷 刘锦旺 景东霞 朱海鲸 屈雷*
(1,榆林学院 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19000;2,陕西省佳县通镇畜牧兽医站 719200)
1 范围
本操作规程规定了绒山羊个体鉴定时绒毛样品采集及用第四代便携式全天候毛绒细度长度快速检测一体机测定羊绒细度和长度的方法。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绒山羊个体鉴定时羊绒细度和长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8267-2013 山羊绒。
NY/T 1236-2006 绵、山羊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DB65/T 4167-2018 羊毛及其他动物纤维平均直径、长度与分布试验方法全天候细度长度快速检测一体仪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羊绒细度
受测羊只绒纤维平均直径,用微米(μm)表示。
3.2 羊绒长度
受测羊只绒纤维平均长度,用毫米(mm)表示。
4 仪器
第四代便携式全天候毛绒细度长度快速检测一体机(Mark-2)是由光学显微镜、自动调焦电机传动的载物台、CCD 相机、照明光源、图像识别分析及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布样器及布样板组成。
5 原理
本方法用第四代便携式全天候毛绒细度长度快速检测一体机进行羊绒细度和长度的测定,基于布样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数字信息识别装置和中央控制装置。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布样板上毛绒纤维图像,并将该纤维图像发送给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接收纤维图像,将纤维图像进行放大并转换为数字信息,然后将该数字信息发送给数字信息识别装置;数字信息识别装置接收该数字信息,并对该数字信息中的纤维信息进行提取和识别,得到数据结果并将该数据结果发送至中央控制装置;中央控制装置接收该数据结果并建立数学模型,分别计算得出羊绒细度和长度。测定过程实时监测,测试结束得到绒纤维细度和长度及其标准差、变异系数、测量根数等参数。
6 采样方法
6.1 采样时间
分析用绒毛样品应于每年4~5 月份剪绒毛前,采集生长足12 个月的绒毛。
6.2 采样部位
(1)测定羊绒细度采样:采集体侧部绒毛样品,即在羊只肩胛骨后缘10cm (一掌)处,体侧中线稍上方进行采样。
(2)测定羊绒长度采样:采集肩部绒毛样品,即在羊只肩胛骨的中心点进行采样。
6.3 采样方法
在采样部位分开毛被,用剪毛剪紧贴皮肤剪下1g 左右绒毛样品,用手指捏紧绒毛样下部将其撕下,尽可能保持绒毛的长度及绒毛丛原状,装入自封袋中做好标记。
7 测定方法
7.1 样品处理
将样品一分为二,一份保存备用,另一份手工除去粗毛和杂质,在拔除过程中尽量将粗毛及两型毛除干净,并保持绒毛束整齐不乱。除去粗毛和杂质后整理成绒根整齐但整体较松散的绒束,再将绒束均匀地分成3 个小绒束。
7.2 布样
打开布样器开关,揭开布样板放在布样器上,将小绒束的绒根端紧贴布样板的右侧,从上向下将绒均匀的铺在布样板上,合拢两片夹板。如此方法将一个样品的2~3 个小绒束分别铺在不同的布样板上待测定。
7.3 绒长度和细度测定
打开仪器外盖,接通电源,打开主机开关,预热15min。打开电脑,点击测量软件“Admin” 并登陆;在通用设置模块,获取温度和湿度,对校准系数及检测单位进行核对并保存,点击“返回”;在测试操作模块,点击“相机对焦”,等待对焦完成;显示对焦完成以后,点击“测试界面”,放置布样板,对产品名称和产品种类等信息进行核对,输入耳号(样品编号),点击“开始测试”;测试完成,直接换布样板,输入耳号,点击“开始测试”,测定下一个样品,如此反复直至样品测完。
每个样品测完后都会显示测量根数,要求每个布样板的测量根数不小于2000 根,如果小于2000 根,需要重新布样测定。此外,在每次启动仪器开始测定时,前几个样品需要反复测定数次以达到仪器稳定,即每个样品布3 次样,每次扫描3遍,同一次布样扫描3 次的细度差值小于0.3μm,布3 次样的细度差值小于0.5μm 时,认为仪器稳定,方可正式开始测定。
正常测定时一个样品测定2 次,若两个数值接近(细度差值<0.5μm,长度差值<5mm),求2 个数值的平均值即为该羊绒纤维的细度值或长度值;若两个数值差异大 (细度差值>0.5μm,长度差值>5mm),则布第3 次样,求两个接近数值的平均值即为该羊绒纤维的细度值或长度值。
7.4 数据导出
测定完成以后,点击“返回”,在文件信息模块,选择客户,打开客户,点击“测试数据”,选择测试起始时间,进行查询,点击“数据导出”,导出的数据有样品编号、纤维细度、细度标准差、细度变异系数、长度、长度标准差、长度变异系数、测量根数、测定日期。完成以后,退出系统,关闭电脑和主机开关,拔掉电源插线,关好仪器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