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综合防控技术
2020-12-16黄典兰
黄典兰
(江苏海安市高新区畜牧兽医站 226600)
滑液囊支原体病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困扰我国蛋鸡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由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引起。由于病原以破坏关节滑液囊部位为主要特征,导致该病发生后病鸡表现关节炎症状,虽然不会直接引发死亡,但对鸡群生产性能影响非常大,蛋品质显著下降[1]。为了能帮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该病,下面就其防控和大家交流。
1 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具有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的最小原核细胞微生物,大小为0.1~0.3μm,镜下观察为丝状与分枝状,故得名支原体。支原体在分类学上高于病毒,但低于细菌,没有完整的细胞器,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无病料依附的状态下很难独立生存,对自然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很差,不耐干燥,紫外照射下数分钟内就会死亡,90℃以上温度下不到1min 即可失去感染力,沸水中数秒内就会死亡。低温保存的病料中支原体存活时间较长。除了鸡之外,猪、牛、羊、犬、家兔及大多数野生动物都能感染,人也能感染。体外可对支原体进行分离和培养,但对培养条件要求苛刻,培养基中含有血液或血清,固体培养一般需要连续培养5~7d 才能见到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呈典型的“煎鸡蛋” 样。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都能将环境中的支原体杀灭,替米考星、恩诺沙星、利高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等常用于该病的临床防控。
2 流行病学
滑液囊支原体对各种品种的蛋鸡都有感染作用,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约25~70d,接触感染通常为10~20d,除了鸡之外,鸭、鹅、鸽子、鹌鹑、鹧鸪等也有感染报道。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或血液途径进行传播,种鸡感染后也能经种蛋传播雏鸡,某些吸血性的昆虫也可成为本病的扩散媒介。饲养密度越大,该病发生的概率越高,传播的速度也越快。免疫疫苗时,如果针头未严格消毒,常常会导致本病群发。本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虽然当下我国各地都有该病的报道,但仍以地方流行为主[2]。由于滑液囊支原体不会直接引发鸡的死亡,且感染后潜伏期较长,故很多时候病鸡在鸡群中很难被发现,尤其是笼养蛋鸡。放养模式的柴鸡可因关节炎症而出现跛行,容易被发现。规模化鸡场管理严格,消毒到位,通风良好,饲养密度合规,本病发生概率较低。中小型家庭农场式的鸡场由于管理不到位,使得该病发生较多,尤其是环境卫生条件差,清粪频率低,鸡舍长期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全,饲养密度过大的鸡场很容易出现该病。应激对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滥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也容易引发该病,如糖皮质激素类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等。
3 临床表现
鸡感染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采食和饮水都正常,产蛋性能也不受影响,随着病原不断对关节软组织造成破坏,病鸡局部关节疼痛,按压时可出现怪叫,之后关节不断肿大,鸡行走时表现疼痛,常卧在笼底部或地面,不愿站立。久卧必然影响采食和饮水,采食量减少,机体的营养摄入出现不足,能量缺乏使得病鸡精神不振,活跃度下降,蛋白的缺乏导致机体不断消瘦,营养不良,羽毛干燥无光泽,鸡蛋变小,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蛋清也变稀薄。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病鸡关节部位严重肿胀,触之发热,里面有波动感,剪开后有浑浊的液体流出,如果伴随化脓菌感染,则流出的液体中也会带有脓液甚至血液。病鸡长期营养缺乏使得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发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导致症状加重。有些鸡长期趴窝,很容易被同笼的其他鸡踩踏致死。
4 防控
本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关节,而关节一旦出现肿大,骨骼局部变形,后期即使用药将病原杀灭,变形的关节也很难再恢复原状,对生产性能造成长期影响。鉴于此,本病一定要以预防为主。
4.1 加强管理
管理水平越低,发病概率越高。鸡场在引种时一定要选择非疫区种鸡场,尽量减少同行人员的来访,实在需要接待的可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进行会客。新进鸡群一定要适时进行科学免疫。兽药、疫苗、设备、饲料等厂家的业务员每天来往于多个鸡场,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临床一定要引起重视。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免疫疫苗时都习惯聘请免疫队,这些免疫队员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以打疫苗为本职工作,来往于不同鸡场,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临床需加强管理,每进入一个鸡舍都要进行全身消毒,免疫过程中也应注意针头的污染。小型蛋鸡场的技术人员可定期参加一些政府、厂家、高校等机构组织的培训会,虚心向比自己先进的大型鸡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4.2 科学消毒
支原体对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较差,疫区鸡场可通过加强消毒的方法来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非疫区鸡场必须做好外来人员、车辆等的管控[3]。消毒包括带鸡消毒、环境消毒、人员和车辆消毒、器具消毒等。带鸡消毒尽量选择无毒、无刺激、药效维持时间久的消毒剂,如0.1%新洁尔灭溶液、1:800稀释地过硫酸氢钾溶液、稀碘溶液等,消毒方法以雾化法为主,虽然为带鸡消毒,但操作过程中也不应过多朝鸡身上喷,防止将羽毛打湿而引发感冒。环境消毒尽量选择成本低,药效维持时间长,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消毒剂,如生石灰粉、2%火碱、1%来苏水水及0.5%过氧乙酸溶液等。人员和车辆消毒主要在进场大门口处完成,人员从缓冲消毒间进入,用1%癸甲溴铵戊二醛溶液喷雾,雾化消毒时间不低于60s,车辆从大门口的消毒池中进入,消毒池中可放入1%火碱溶液,通过强碱性作用将轮胎上的病原杀灭。器具消毒可作为日常工作来管理,不同鸡舍的工具尽量不混用,定期将工具置于太阳下暴晒,通过紫外线作用将病原杀灭。
4.3 药物预防
蛋鸡在进入产蛋期后不允许使用抗生素,但在雏鸡和青年期可使用抗生素进行程序性预防,确保蛋鸡开产后机体健康。替米考星、泰妙菌素、利高霉素、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等药物是预防常用药物,建议在开产前至少预防3 次,首次用药建议在第20~30 日龄,用药以饮水给药为主,可使用替米考星溶液或恩诺沙星溶液。第二次用药建议在55~60 日龄,此时青年鸡场临近出栏,用一次药可有效防止感染。第三次用药可在开产前,建议在90~100 日龄预防,此时用药能有效避免120 日龄产蛋时出现药物残留,同时也是开产前的一次支原体净化。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物一定要选择正规大企业产品,包装上印制有追溯二维码标识,厂家按照规定的国标方法和工艺进行生产,药物中未添加禁用成分。由于是预防性用药,用药剂量建议为治疗量的一半,连续使用3~5d,以便彻底净化。
5 注意事项
虽然很多种类的抗生素对支原体有杀灭作用,可以用于支原体治疗,但蛋鸡进入产蛋期每天都在产蛋,一旦使用抗生素,势必会造成药物残留,从而危害食品安全。因此,所有抗生素在产蛋鸡群禁止使用,只能在雏鸡、青年鸡和种鸡上使用。很多人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即使用抗生素治疗滑液囊支原体的感染,用药期间产下的鸡蛋丢弃不上市。在这里笔者有必要提示一下,尽管牺牲鸡蛋上市的代价能行得通,但实际操作时,很多药物的休药期在蛋鸡上根本没有规定,也就是说疾病治疗康复后,抗生素在体内何时能代谢完毕,不会残留在鸡蛋中的日期没有一个官方指导,养殖场难以做出判断。
6 总结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困扰我国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全国各省都有该病的报道,波及范围广泛。我国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也都将该病的防控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近些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无抗治疗方面仍未有太大突破,因此,蛋鸡养殖朋友一定要将预防该病作为重点,不要寄希望于发病后的治疗,只有防住病才能养好鸡,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