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钩端螺旋体病科学防治

2020-12-16黄素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螺旋体肌注病原体

黄素梅

(广西扶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2199)

1 致病源

猪钩端螺旋体病(Lepto spirosis)的致病原是猪钩端螺旋体,临床上以高致病性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为主,其胞壁成分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属需氧型革兰氏阴性菌。该病原菌可在人畜间交叉感染(人畜共患),主要引起黄疸、血红蛋白尿、皮下组织水肿及流产等典型临床症状。为增强对症控制效果,该病原菌的医学参考价值信息包括对外界环境生化抵抗力不算强,持续作用的干燥、高温、光照(含紫外线)能将其大量灭活,但寄居于中性水环境及潮湿有机物载体(粪污、垫料、动物组织等)中时存活时间显著增长;对各种消毒剂均表现敏感,实施常规消毒对其有明显抑杀作用;对抗革兰氏阴性菌制剂敏感,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利福霉素类”,传统常用“青霉素、金霉素” 对症治疗,但容易产生药物耐抗性,近代采用新型头孢菌素、复方青霉素、氨苄西林钠、氟苯尼考(必要时与多西环素联用)等对症治疗效果有所提高[1]。

2 症状及剖解病理

潜伏期约2~7d,视诊主见以下典型症状:(1)黄疸型,高发日龄较集中于50~60 日龄以后的育肥猪,可视黏膜急性黄疸(眼结膜及巩膜发黄),大便燥结呈干硬球状,尿液黄浊,食欲衰减或至完全废绝,精神极度沉郁,久卧不起,少数病例呈无征兆猝死。此型剖解病理变化主见:皮下脂肪黄染,肝色变呈土黄色(黄染),膀胱蓄积尿血样尿。(2)水肿型,较多见于生长旺盛期的仔猪,症状类似于仔猪水肿病,症见发病仔猪头颈部明显水肿,发病初期短暂发热,可视黏膜不同程度黄疸,便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尿液极度混浊。剖解病理主见肝脏及脂肪层明显黄染,淋巴结肿大、充血及出血。(3)神经型,症见发病猪天然发生癫痫症状,如身体抽搐,吐沫,尖叫,惊厥,肌肉痉挛,四肢僵直,运动失调等。此型发病猪在临床上治愈率较为低下,一旦发病多为预后不良,是导致猪急性猝死的疾病之一。剖解:脑膜充血及出血,可能发现局部组织黄染现象,肝、肾、脾、肺、心等内脏一般无明星病变,偶见水肿及充血、出血。(4)流产型,流行期间可致妊娠母猪早产、流产、产死弱胎,胎死腹中常发生腐败或形成木乃伊胎。剖检常见黄肝、黄脂、皮下水肿,肾脏散在灰白色坏死病灶结节。要注意上述几种典型症状可能同时出现,或某一类型先出现而后逐渐继发其他型症状

3 流行病学

所有猪均易感,但以低龄仔猪危害最大、症状最为明显、病死率最高,中大猪症状较轻或呈隐性感染过程,空怀母猪较少发病。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猪及带菌猪,其他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被病原体污染的饲具及饮食源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病猪、带菌猪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排放进入区域环境可引起人和动物之间的循环再传染、交叉传染。犬、猫及鼠类、蛙类等均属于常见的自然宿主,阳性感染个体可通过排泄物、分泌物排毒并对外界环境造成长期污染。感染途径多样化,与发病畜或其他阳性感染个体直接、间接接触可引起发病,病原体经消化道、呼吸道、受损表皮黏膜等途径侵入亦可造成健康牲畜感染发病。相对而言,本病以雨水充沛、高温高湿的春夏季较为高发,究其原因与细菌、体内外寄生虫、“四害” 等大量繁衍增殖并充当散播病原体的中间传播媒介有密切关系[2]。

4 诊断要点

本病虽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典型症状表现,但鉴于与其他常见病有较多相似症状,所以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加以确诊。实验室鉴定方法:(1)病原学诊断。采集病死3h 以内动物尸体的血液、分泌物等新鲜病料送检,避免时间过长组织中菌体发生溶解而无法进行检测;或采集病死畜的肝、肾、脾、脑等组织制作实验室用混悬液,病料经处理后置于暗视野显微镜下直接镜检,可用免疫荧光抗体法进行检查,还可用姬姆萨染色或镀银染色后检查。(2)动物试验。可将无菌环境条件下采集的新鲜病料制作组织混悬液,静置10min 左右取上层澄清液接种试验小动物(一般是豚鼠),毒力强的钩端螺旋体接种试验动物后3~5d 可出现发热、黄疸、绝食、消瘦等典型症状,最后逐渐衰竭死亡。本试验可在体温升高时取心血作培养检测病原体。此外,本病要注意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新生仔猪溶血性贫血等有较多相似症状的常见猪病作区别。

5 防治

5.1 预防

第一,源头把关重点做好检疫检验、隔离观察和过程劣汰,从源头上杜绝阳性感染个体,组建一个健康群。第二,落实猪场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严禁场外无关的人员、车辆、用具及其他动物等风险携原体随意进入本场散播各种疫病,必须进入的务必做好询问登记备案、卫生消毒处置及重点生产区禁足制管理,对养殖场周边及场内的生活垃圾、养殖废弃物、病死动物尸体等进行妥善的清理及无害化处置。第三,抓好猪场(舍)内小环境的控制,长期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采光良好、温湿度适中的良性宜居环境,春夏季注意消除环境过度污染危害及防治体内外寄生虫、消灭“四害” 等管控工作,严防饮食源被病原体污染,猪场严禁混养犬、猫、家禽等其他动物。第四,病史区(场)可采用钩端螺旋体病多价菌苗进行接种免疫。15kg 体重以下的猪肌注3ml/头,15~40kg 体重的猪肌注5ml/头,体重超过40kg 以上的猪肌注8ml/头。注意合理的接种顺序依次为:健康猪→假定健康猪→病猪,以避免因接种疫苗造成交叉感染、确保当前猪群获得有效特异性免疫力。第五,合理应用药物保健预防程序,笔者推荐病史区猪场采用土霉素(0.75~1.5g/kg 体重计) 或四环素(1~1.5mg/kg 体重计),早晚各喂1 剂、连喂5~7d,可发挥良好的内源性感染净化作用。第六,养殖期末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处理制,将本批次商品猪、种畜全数销售、清场处理后,整场清扫保洁、严格消毒3 次以上,最好休养半年以上,确保本场内各种病原体消亡并达到安全值范围,以降低历史病复发风险,原则上应禁止将上一批次的种猪、商品仔猪等留至下一批次与新进猪群混养。

5.2 治疗

笔者推荐近年规模猪场对症治疗的经验处方:(1)轻症病例及发病群整群防治。采用“氟苯尼考(原粉)+多西环素(原粉)+黄芪多糖(原粉)” 内服(拌料、混饮),早晚各喂1剂、连喂7~10d,本方广谱高效且毒副作用较轻,尤其适用于低龄发病仔猪。(2)重症治疗。针对绝食超过12h 以上、伴明显继发感染的发病猪,适用处方推荐“头孢菌素或氨苄西林钠(0.1g/kg)+银柴注射液(0.05~0.1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1ml/kg)” 或采用“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0.2~0.4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 混合肌注,视病情需要,按照1~2剂/d、连注3d。首次注射可配合另侧颈部肌注10~15ml 复合维生素B 注射液促进病猪排出有毒宿便、尽快恢复食欲。治疗期间要加强精细化饲喂管理,保证饮水及饲料正常供应,必要时需配合药物保健预防方案进行治疗[3]。

猜你喜欢

螺旋体肌注病原体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