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疥螨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0-12-16童洪生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皮屑体表病羊

童洪生

(福建省建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4500)

山羊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的疥螨寄生于山羊表皮内或体表皮肤上而引起的,具有剧烈痒感并导致羊体脱毛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的常见寄生虫病,可引起羊群严重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湿疹性皮炎、瘙痒、脱毛,有时可见脓包和破溃,严重时导致患病羊只成片脱毛或皮肤角质化、龟裂等。该病常发于秋冬较为寒冷季节,尤其在阴雨连绵天气更易加速传播流行。本病广泛存在于圈舍阴暗潮湿、养殖环境较差和饲养密度过大等条件偏差的养殖场,羊群一旦感染发病,短期内难以根除。若控制不及时,可迅速扩散传播,给养殖场带来较大损失,应引起足够重视。

1 流行病学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羊。感染途径为健康羊只与患病羊只直接接触感染,或由受污染的饲料、垫料、圈舍、料槽和用具等间接接触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流行不受季节的影响,但往往因冬春季节温度相对较低,羊只之间接触更加频繁,导致该病发病更加迅速、传播流行和病情较为严重,而在夏秋季节,牧草丰茂,羊群膘情较好,抗病能力较强,不易感染流行。通常情况下患病羊只和健康羊只直接接触是造成该病传播和流行的主要因素,健康羊只通过间接接触被疥螨污染的饲养用具、圈舍环境也会导致该病的传播流行,特别在冬季圈养时表现更加明显。

2 发病情况

2019 年11 月以来,某养殖户养殖的150 余只山羊群中,陆续发现有30 余只山羊,其头面部、颈肩部、腹背部出现有轻微的脱毛,体表皮肤可见发炎、红疹现象,羊只表现为皮肤瘙痒难受、不断磨蹭栏杆的情况。发病初期,患病羊只仅表现出皮肤病为主的临床症状,未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结果一段时间后病羊的体表症状越来越明显,背部脱毛越来越严重,甚至有的病羊体表皮肤发现有少量结痂的现象,个别患病羊只经常于圈舍栏杆处不断摩擦止痒,此时才引起养殖业主重视,随即求诊。

通过现场初诊,该养殖场约有20%的山羊发病,但未出现死亡现象。该养殖场由废弃农房改建而成,地势低洼,周边杂草丛生,设施较为简易,羊舍内部潮湿不堪,羊床底下积聚大量粪尿,污浊不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氨味。通过进一步交流问诊,发现该场连续多年未对羊群进行体表和体内寄生虫防治处理。

3 临床症状

山羊感染螨虫后,初期症状不明显,经过2~3 周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嘴唇四周、眼圈周围、颈肩部位等皮肤处,患病部位有时可见白色的皮屑组织。由于体表皮肤瘙痒,患病羊只不断在圈舍四周墙壁、围栏等处摩擦,随后在皮肤表面出现针尖状的丘疹和结节,严重羊只病灶慢慢融合形成较大的疱疹,其破裂后会流出淡黄色的液体,并形成溃疡面和浅黄色痂皮,此时痂皮下面的皮肤逐渐变硬、变厚。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此时病羊显得烦躁不安,体表皮肤瘙痒难耐,甚至有时扭头啃咬患处,并在圈舍栏杆不断摩擦患处,导致皮肤破损,扩大了体表患病的部位,病情最严重的羊只会导致腰背和腹部的羊毛基本脱光,此时病羊采食量减少,反刍也有所减弱,营养不良导致日渐消瘦,严重的出现贫血和营养障碍,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最终极度衰竭或抗病力下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病羊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初诊为山羊疥螨病。确诊需采集病料,通过实验室进一步检查,经刮取病羊患处皮屑在黑背景和显微镜下观察可进一步确诊。其方法是将病羊的患病部位羊毛尽量剪除,利用经过消毒的小刀,在羊体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皮肤交接处,轻轻刮取体表表皮的皮屑组织,将其收集到消毒过的试管中,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检查。

将采集的病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缓慢加热至37℃左右,然后将皮屑置于黑纸板上,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从皮屑组织中跑出大量呈淡黄色的疥螨虫体,并不断向四周移动。另外,将刮取的皮屑置于10%氢氧化钠试管中,加热至皮屑组织软化溶解,然后进行高速离心5min,随之沉淀10min,弃上层清液,用吸管吸取下层沉淀物置于载玻片后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此时可以看见虫体呈现淡黄色,外形呈龟背状,背部稍隆起,腹部呈扁平。

根据以上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确诊该病为疥螨引起的山羊疥螨病。

临床上应注意与山羊湿疹、羊痘进行鉴别诊断。山羊湿疹时病羊无痒觉,皮屑可随毛脱落,检查无虫,皮肤坏死,无传染性;羊痘主要侵害羊羔,多发生于羊体少毛的部位,痂皮观察也无疥螨虫体。

5 治疗

确诊后将病羊挑出来进行隔离,并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

5.1 治疗原则

结合病羊体表症状,采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疗,确保疗效更佳。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把病羊身上清理的毛和痂皮等污染物进行集中统一销毁,同时治疗时所用的器械一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5.2 隔离消毒

发现患病羊只及时隔离,避免交叉传染,并对整个羊舍,包括墙壁、地面和用具等用消毒剂进行彻底清扫消毒,通风后再将羊赶回圈舍。切记要将健康羊与患病羊只进行隔离,避免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5.3 物理治疗

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软羊体的患处,并对结痂的部位进行彻底清洗,待清洗过的痂皮逐渐软化后,用消毒过的刀片将痂皮轻轻刮除,然后用药物涂抹患病部位。

5.4 药物治疗

采用伊维菌素颈部皮下注射0.2mg/kg,连用3~5d,间隔一周再治疗1 次,彻底杀灭体表螨虫。同时对山羊患病部位进行羊毛修剪,使用温肥皂水冲洗患病部位,将其轻轻剥离,再用0.05%双甲脒药液,均匀涂抹在患病部位,连续用药3~5d。

5.5 药浴治疗

对体表病症较为严重的病羊,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使用0.05%的辛硫磷乳剂水溶液或0.05%的双甲脒水溶液进行药浴。药浴处理前患病羊只不喂饲料,保证饮水充足,防止口渴误饮药液。按照患病羊只由轻微到严重情况依次进行药浴,患病轻微羊只浸泡2min 左右即可,严重羊只适当增加药浴时间,以巩固疗效。治疗时应间隔一周使用1 次,连续使用2~3 次。

通过采用以上治疗方案,大约2 周后,病羊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病羊体表损伤皮肤也逐渐恢复健康。由于治疗及时,未出现死亡病例。

6 防治措施

6.1 增强预防意识,做好疫苗接种

要树立预防为先的意识,在饲养管理时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疫病苗头,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科学合理、规范操作做好口蹄疫、山羊痘、小反刍兽疫和羊三联四防疫苗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良好的预防接种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2 改善饲养环境,定期消毒驱虫

要及时清扫、消毒圈舍和用具,并保持羊舍干燥通风。适当控制养殖密度,保证羊群有适度活动。每年四次做好体内外驱虫,可采取高效、广谱、低毒的驱虫药如丙硫苯咪唑。同时圈舍及周围环境也要进行定期消毒彻底。羊群不宜过于密集,羊舍要保持干燥,用具要保持清洁。

6.3 严格隔离检疫,防止疫病传入

从其他羊场购进山羊前,应详细了解该场羊群的免疫情况、患病记录和用药情况等,观察羊群体表毛色光泽度,观察了解有无疥螨病存在。引入后严格隔离饲养30d 左右,确定无异常并经消毒后方可正式入舍饲养,有条件的羊场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减少引种带来的风险。

6.4 采用科学技术,加强饲养管理

生产过程采用先进、科学的精细化饲养技术,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增强羊体抵抗力。做到分群、分圈饲养,不同种类群体生产目的不同,对饲草饲料质量和饲养管理条件有不同要求,应根据生产目的、要求等对羊群进行合理分群,公羊、妊娠母羊、哺乳母羊、羔羊、育成羊等应分圈管理和饲喂,以提高生产性能。

猜你喜欢

皮屑体表病羊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为什么动物可以甩动身体把自己甩干,人类却不能?
为什么会有耳垢?
羊咳嗽怎么治
皮屑Ⅰ号洗剂在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如何除螨才有效
冬天为什么身上的皮屑比较多?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十招巧识病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