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的现实考察与构想*
2020-12-16杨武
杨 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经系,北京 100031)
食用菌产业是具有高效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特点的现代农业[1]。生态环境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保护生态环境,营造食用菌适宜的生长环境,掌握环境条件的具体情况及规律,结合我国各地的食用菌生产现状,探索破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科学合理完善的发展构想。这将会对食用菌的科技含量、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升,从而对食用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食用菌产业现状
食用菌产业是一种具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新兴现代农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用菌的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食用菌产量每年都在增长[2],而且食用菌品种资源丰富,更具有一大批丰富的珍稀品种。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加之一些地区先天的生态环境优势,我国在食用菌选育以及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标准化以及规模化的发展现状[3]。再加上保鲜加工、物流以及销售,我国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食用菌产业体系。
2 生态环境与食用菌产业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4]。注重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出一条高效产出、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2.1 生态环境建设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
食用菌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食用菌产业生态环境在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对其产生影响的水质、基料质量和空气质量等因素是可控的,相信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推进,自然环境因素将对食用菌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小。随着生态发展理念逐渐被广大食用菌从业者所认识和重视,食用菌的可循环发展作用逐渐显现出来。生产过程中利用农业废弃物,形成培养料使用后又能作为优质有机肥,既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又可以将“绿色效应”向食用菌产业延伸,成为食用菌转型升级的新推动力。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已是大势所趋。
根据市场调查,全国已有上千家企业开设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营销的企业和菇农不计其数[5]。随着互联网+的推进,将为食用菌产业从生产、管理、技术、营销、仓储、运输及消费各个层面,提供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从社会文化环境角度看,食用菌本身是一种营养、健康、美味的产品,有巨大的社会消费需求;同时,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体现了循环经济,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变废为宝是国家倡导的;食用菌产业不仅实现农民增收,而且还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2.2 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食用菌是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链节”。食用菌的培养料还可以多次循环利用。栽培过食用菌的培养料,其中养分得到了提高,被誉为“超级堆肥”[6];也可作为饲料,因经过复合酶的分解,其纤维素降解50%左右,木质素降解30%左右,质地疏松,色、香、味俱全,营养价值相当于同量玉米,是禽、畜、鱼的优良饲料[7]。
利用各种工农业下脚料、杂草和各种动物粪便来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还可以建立多层次的生态农业系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的主要成分最难降解,而食用菌的菌丝至少有3种纤维素酶,可顺利地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并将氮源迅速转化为蛋白质,碳源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使有机废物进入食物链,加入生物循环系统[8]。
2.3 食用菌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形成规模化局面
以生态环境为契机,逐步构建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在我国重视生态环境的背景下,以专业人员以及先进的食用菌培育技术为支撑体系,促进食用菌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启现代农业食用菌的产业化创新模式。在我国现行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中,食用菌产业的市场经济化以及体系建设也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培育品种、环境保护与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集中规范,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应尽快实施有关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立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土地辽阔、四季分明的先天自然条件,符合不同品种食用菌的培育。
3 食用菌产业的实地考察及相关数据
山西食用菌产业发展一直十分缓慢。但在政府的领导以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省的商业品种食用菌已经发展了超过10个,2013年鲜菌总量达22.1万吨,而且部分产品还打入了海外市场,从山西的发展历史来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山西的食用菌发展是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10]。在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的结构布局特别明显,涌现出了长平、洪洞、昔阳等众多食用菌产业发展大县。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按栽培技术可分为:以季节性自然栽培的食用菌产业、以工厂化栽培的食用菌产业、以二次发酵技术发展的食用菌产业等[10]。山西省的食用菌产业已从刚开始的小型生产作坊,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化、工厂化、规模化的大型食用菌工厂。
山西省的食用菌品种已从过去的平菇、香菇等少数品种发展到了近20种的不同品种,促成了食用菌品种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扩大了生产面积,推动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汾西县地处黄土高原,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严寒、春季多风干旱、夏季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因此,不同的气候,适合不同食用菌品种的生长[11]。这些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汾西县食用菌产业稳定快速发展。食用菌的生产属于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产业,机械化的程度相对较低。而汾西县属于一个人口密集,劳动力相对较强的的县城,汾西县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汾西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重点扶贫的县。汾西县对农业发展结构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其发展重点项目。汾西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将利用当地的实际生态环境来进行,这将对生态环境与食用菌产业的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汾西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循环生态环境经济,振兴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美国无论是在工业上还是食用菌的培育技术上,都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美国的食用菌生产厂都是购买专业的菌种来培育公司的菌种,不但在菌种的质量上有保障,经济成本也较低。欧美国家十分重视食用菌品种的发展,每年不仅对食用菌品种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也培育了更多优良的品种,欧美国家最新培育的蘑菇品种已经超过了我国以往销售的品种[13]。相对而言,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依旧不足,我国食用菌菌种的培育研究依旧处于起步阶段[14]。
4 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4.1 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转化
食用菌产业在现代农业当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性。食用菌产业是将我国废弃的农业土地利用起来,转化为可栽培食用菌的有益土地,栽培出属于自己的产品,同时进行销售,增加自身的经济收益,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同时,也缓解了农业废弃物给农村的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性以及可循环性发展。
4.2 推进农业经济以及先进的技术的发展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在科技人员以及菇农的努力下,逐渐探索出更为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以及食用菌新品种。因此,食用菌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在我国是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我国对于食用菌培育技术依旧不足,因此,应加强引进先进的食用菌培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更进一步研究食用菌的新品种,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科技型设备来加强食用菌的生产,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为食用菌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
4.3 引领健康的饮食文化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将大力实施将废弃土地转为可循环使用的有效土地,食用菌产业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的提高,健康饮食的文化也在快速的传播。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食用菌的保健功能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根据专业人员分析,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低热量等多个优点[6],因此,食用菌具有调节人体、缓解人体亚健康的作用,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保健食品。我国在食用菌的快速发展以及健康饮食文化的共同推动下,食用菌健康饮食文化将逐步的发展壮大起来。
5 结论
食用菌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以及十分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农产品。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符合生态环境的可循环、可持续性发展的经济产业,自身的优势十分明显,对生态环境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生态环境对食用菌的生产反过来亦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生态环境与食用菌的协调发展,将会让食用菌产业拥有一个十分光明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