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2020-12-16徐荣民

中国食用菌 2020年6期
关键词:灌南县示范园食用菌

徐 宏,徐荣民

(凯里学院 旅游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乡村旅游的含义为以不同类型的乡村为背景,利用当地的文化、习俗、特色等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游客来领略各具特色的乡村慢生活[1]。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旅游热潮,让逐渐厌倦了在国外或者大城市旅游的国人开始渴望体验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从而使乡村慢生活作为新型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原则是保持乡村的真实性、地方性、空间差异性等特点,使不同风格的乡村各具特色[2]。以江苏省灌南县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示范园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特点及其开发模式。

1 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简析

1.1 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

我国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和谐性、广泛性、地域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点[3]。城市居民受到工作时间、经济因素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尤为喜欢乡村旅游类的短时间、低消费的消遣方式。因此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体验者,且此类消费往往发生在双休日与寒暑假等时间段。我国的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地理风貌、民风民俗及传统文化,乡村旅游资源极具多变性,在不同的季节及气候影响下,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资源景色风格迥异、各有不同[4]。

乡村具有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的人群拥挤、旅游资源集中、杂乱,而是可以悠闲轻快、漫步闲庭,获得舒缓的出游体验[5]。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富含层次感,使得游客在欣赏风景时可以养精蓄锐,拥有充分的精力继续后续的游玩。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带来的是良性循环,不仅缓解了游客平时工作中的疲劳,还使其获得了极佳的旅游体验。

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仅被用于观光,将造成大量旅游资源的浪费。乡村旅游通常包括娱乐、民俗等多种活动,因此乡村旅游具有复合性[6]。此特性有助于增强城市游客的参与感,游客参与乡村生活的方式具有多样性,食用菌栽培、采摘、观赏等无疑是令人放松的好方式。我国各具特色的民俗传统及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旅游地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无时不刻不在吸引着各地游客。

1.2 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

就目前而言,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互相推进模式,即乡村食用菌栽培和景点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的主旨在于以现有的景点为旅游中心,向四周横向发展食用菌栽培示范区,不仅为旅游景区吸引到稳定的游客量,同时可以持续改善乡村后续的项目开发及基础建设,为乡村积累一定的资金,从而推动乡村本身的不断完善。互相推进的模式使田园生活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并且相得益彰的模式,是乡村旅游中最为常见的模式。另一类是将基础对象设定为农业景观的模式,此类模式中旅游景点不占主导地位,而是以农业景观为基础。该模式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深受爱农人士的喜爱[7]。2种类型的旅游模式立足点不同,但只要寻找到对应的客源,制定合适的计划,均可以较好地运营下去,朝规模化方向发展。

2 以江苏省灌南县食用菌栽培基地现代乡村旅游农业示范园为例

为早日达到振兴乡村的目标,灌南县委实施了“以多元化推动现代乡村旅游农业发展”的方法,打造了灌南县食用菌栽培基地并且使其成为了灌南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把食用菌栽培基地作为乡村旅游示范园,既带动了灌南县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8]。据统计,该示范园栽培的食用菌产量达600 t,不仅畅销全国各个城市,且纯白金针菇产业集聚规模达到了全国第一,每天可产6 t食用菌的企业占全国的10%,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农村风貌[9]。目前,该示范园作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对游客开放了苏北菇菌展览馆、荣善鲜菇采摘等多处景点[10]。此举动旨在进一步加快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其成为一个集产业发达、生态示范、景观优美、休闲娱乐于一身的示范园。

2.1 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资源特点

现如今被称作绿色、保健食品的食用菌,自古以来均被人们视为山珍异宝,国际上提倡的最科学的饮食搭配中就有“一菇”。灌南作为我国栽培食用菌较早的地方之一,古代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记载“茯苓今出郁洲”,“郁洲”乃是今天的灌南县所在地[11]。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部分灌南县乡镇上几乎家家户户栽培食用菌[12]。当地农户拥有丰富的食用菌栽培经验,栽培面积甚至达到1×106m2,年产食用菌8 000 t。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用菌更是成为栽培业中极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目前,食用菌栽培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五大产业,仅次于粮棉油果及蔬菜[13]。食用菌产业作为高效产业,产量高、市场好、发展效益高、富民效果强等特性,有助于农民致富,拥有无可匹敌的发展潜力。

调查研究数据显示,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项目的落实,在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促进生态文明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14]。乡村旅游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得世代种田的农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户即可赚钱的待遇。事实表明,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乡村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素质得到了提升,人们陈旧的观念得到了改变,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远超传统农业。但当前乡村旅游依旧未达到预期的发展效果。食用菌产品与工厂化栽培的奇花异草未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较多地方由于客源稀少,使其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半途而废,并且为乡村旅游而投资的配套设施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未能真正实现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的“两开花”。

2.2 灌南县食用菌栽培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灌南县食用菌栽培基地紧跟潮流,释放自身的光芒。凭借灌南县长期以来栽培菌类的特有民风优势,加上旅游产业设施与规划的辅助,积极将当地食用菌栽培基地建设成为乡村旅游示范园,使其成为极具特色的旅游胜地。结合灌南县食用菌栽培基地开发乡村旅游的成功先例,得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大体思路为:重新规划设计、丰富产品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人才培训4个步骤。

1)重新规划设计。农业旅游业作为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成果,是将农业发展、科技实施、艺术加工及旅游业集为一体的新型交叉产业。该农业生产形态不仅有助于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还有助于加快实现繁荣农村经济、加速农业生产实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景区与农村的对接,不仅是旅游业与农业对碰产生的火花,还包含新兴科技对农业带来的帮助。农业景观给旅游行业带来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令游客在感叹高科技农业化生产的同时,可以充分体验乡村民俗,陶醉在乡村旅游的乐趣之中。

2)丰富产品文化。乡村的产品文化是乡村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在具备特有风俗文化的同时需要具有产品文化,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互动作为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如何将农业与民俗融合,从而自然地产出乡村产品十分重要。灌南县食用菌栽培基地,再现农村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了地方文化内涵,游客在体验过后还可购买满意的农副产品,甚至是在体验期间自己种下的瓜果蔬菜。

3)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各个食用菌栽培基地景区的通病主要为未主动宣传自身的产品,而是守株待兔,从而在无形中损失了大批客源。多数居民由于尚未遇到感兴趣的事物而未选择出行,此类人员均可被作为潜在旅客。或许其感兴趣的点就在食用菌栽培基地景区中,但由于宣传不够到位而错失了客源,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遗憾。旅游主管部门应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与推广,在当下自媒体发达的时代,合理利用互联网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4)加强人才培训。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服务职位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个人素质有一定要求,工作人员需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待人友善。在乡村旅游经营中,大部分工作人员均为本村的劳动力,其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并不擅长经营管理,严重影响旅游的服务质量,因此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相关部门应着重培养对口人才,对乡村服务人员分层次、分岗位的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尽快掌握各分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一批优秀的旅游服务人员是景区得以长久运营的基础与保障。

3 结论

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风险,能够得到良好发展的乡村必然积极响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要求,并且以合适的模式予以开发。未能抓住机遇的乡村,因享受不到振兴乡村政策带来的优势,从而慢慢走向衰败。为获得食用菌栽培基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当下的大好形势转化为发展乡村的有效助力,以灌南县食用菌栽培基地为榜样,积极融合科学技术与乡村产业,为实现振兴乡村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灌南县示范园食用菌
灌南县全力防范粉尘事故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灌南县依托“智慧平台”做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江苏省灌南县“两相和·汤沟酒”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