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策略
2020-12-16单良
单良
(辽宁省建昌县草原监理站 125300)
在母猪后备期应确保其正常发育。首先为了促使各时期的体重增长达标,必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能量、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于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肺循环系统、生殖系统、肌肉、骨骼等的生长和发育,然后提供给后备母猪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增强其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最终平稳进入配种产仔环节,为高产、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1]。
1 引种
首先按照养猪场需要饲养数量,在基础母猪群建立之前引进种猪,引种数量应与养猪场规模、设备、技术水平等相匹配。其次在建立基础母猪群后,按照每年更新25%~35%的猪只引进后备母猪。不可根据市场行情的起落盲目引进超过预期数量的后备母猪,在设备和技术跟不上的条件下给管理带来困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 建立隔离区
对新引进的种猪必须隔离饲养,一方面促使这些猪只适应新的饲养环境,另一方面改善饲养措施、提供充足的营养、进行免疫接种等。隔离饲养两周后进行药物预防或常见疾病治疗,并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应的疫苗,一般隔离饲养50d 左右,等待引进的种猪度过应激期才可转入大舍饲养[1]。
3 选种
首先选择健康状况良好、体型周正、眼睛有神、四肢健壮、皮毛发亮、无腹泻、呼吸道等疾病症状。然后选择优良品种、生产性能高、有效乳头数量多、高产母猪的后代。这样为以后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猪只做准备。
4 环境控制
为后备母猪提高舒服的环境温度,后备舍要求适宜的温度为18~23℃、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每天认真查看猪舍温湿度和空气质量,保证环境控制系统运转正常,尤其关注温度差异不超过5℃,如果温差过大就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寒冷的冬季,在保持猪舍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尽量让气流通畅,保证舍内空气质量新鲜和氧气充足,以免影响机体健康状况。因为适当低温后备猪可以通过增加采食量来抵御低温对机体带来的不适应,但温度过低机体体温调节机能遇到障碍,会引起猪只发生感冒,甚至诱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2]。
相反,夏季高温时应每天检查风机和湿帘运转情况,保证它们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适当的高温对猪群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猪会张口喘气,带走体内热量,这样不仅影响其采食量,还会诱发猪发生中暑和呼吸道疾病。所以,在夏季应尽量加大猪舍通风量,降低机体体感温度,尤其是湿度超过80%时就不能通过湿帘来降温,只能通过加大风速来带走猪体表产生的热量。
5 加强饲喂
每天观察猪群精神状态、采食量和饮水量,每天检查饮水器内的水质和出水量,保证猪只喝到充足、干净的饮水,疏通水量较少的饮水器,对水质不合格的应查找原因并进行改善。每天检查饮水器出水量和水质。出水量达不到标准的采取疏通措施,水质不达标地查找原因改善。
在发情期、配种前 1~2 周增加饲喂量,达到每头 3.0~3.5kg/d,切记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随时调整饲喂量,环境温度太高影响后备母猪食欲,进而降低采食量。建议在这个阶段增加青绿饲料喂量,扩充腹容,因为这样不仅锻炼猪只胃肠道功能,还可以为哺乳期增加采食量做准备[2]。
6 卫生管理
每天定期2 次清除猪舍内粪便和污水,一般在饲喂结束后开始清粪,将猪粪铲除用小车运到指定存放地点,使用的车辆应密封严实,以减少粪便撒漏在猪舍内外的地面上,避免污染环境和传播病菌。在整个饲养期间尽量不对猪舍进行冲洗,有利于保持猪舍干燥。每天将猪舍内的顶棚、墙壁、进风口、过道、风机、饲料间、工具间等认真清扫和除尘,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每天清洗所用的洗手盆和消毒盆,及时更换消毒液,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性。及时排除舍内灰尘,可以在清洁时打开门窗。
每天清扫完毕后对猪舍内外的地面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液要轮换较差使用,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3]。
7 健康检查
每天认真观察猪群精神状态,记录和检查猪的采食量、饮水量,观察每只猪眼部、生殖道的分泌物、皮肤、口腔、四肢、姿势、粪便和尿液等有无异常,根据实际临床症状来临时判断猪群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查找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猪群处于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