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疾病防治中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2020-12-16毛振兴
毛振兴
(山东省高密市夏庄镇畜牧兽医站 261505)
1 畜禽疾病预防及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畜禽疾病防治失败的理论概念
禽畜疾病防治失败的理论原因大体包括为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是指当禽畜体内出现某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时,使注射过疫苗的免疫群体或个体免疫得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并且还表现出危险模式的表现形式。自身因素是指禽畜注射疫苗免后机体不会表现出相应免疫应答模式,引发无法预防禽畜疾病的现象[1]。
1.2 畜禽自身因素
(1) 母源抗体干扰;过早免疫疫苗。
(2) 常见和不常见病症均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甚至禽畜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传染性败血病等。
(3) 体弱多病、生长发育较差的禽畜在注射疫苗后会有很大概率发生不良反应。
(4) 禽畜身体缺乏所需营养,如氨基酸不平衡、缺乏维生素、匮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均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3 环境的污染
饲养环境不能很好通风,使空气污染物增加,导致畜禽机体免疫能力下降,造成畜禽免疫失败[2]。
(1) 随着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 没有提前按时做好禽舍消毒工作,导致注射过的禽畜因禽舍消毒工作不彻底造成二次病发。
(3) 禽畜饮用的水源和饲料中含有微量化学元素,如铅、汞、氯离子等重金属,可以提升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影响免疫效果。
1.4 疫苗因素
(1) 疫苗从生产、保管、运输全程都在遭受严重污染。
(2) 疫苗的生产质量不符合国家要求标准。
(3) 疫苗使用缺乏正规性,对同样疾病不同禽畜所用的试剂是一致的。
1.5 养殖管理不科学
我国养殖行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是稳步提升,有不少投资人员发现其中的经济利益,选择有价值的养殖户进行资金投入。有可持续发展前景和当前的经济优势,同样它也有弊端问题,在一些偏远、贫穷、荒凉的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落后、环境差,使本地养殖户缺乏禽畜专业养殖技术管理。这些地区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考虑环境、疫苗、禽舍等实际问题,盲目、大幅度增加禽畜数量,造成疾病传播和感染范围扩大。
2 预防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
2.1 全面提升养殖户专业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免疫失败最主要的因素是养殖户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缺乏专业性,从养殖源头改善,预防免疫失败是至关重要的。国家和当地政府应通过电视直播、数字调频广播、印刷宣传单等方式加强养殖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宣传力度,为养殖户指导和演示正确的科学养殖管理方法,确保养殖户可以学到有用、实际、有科技含量的养殖管理技术。同时,要增强养殖户对禽舍环境的重视,加强禽舍卫生、饮用水源、喂养饲料等工作力度,彻底改善禽畜生存环境。
2.2 工作人员要在禽畜疫情初期进行深入调研取样
禽畜疫情初期调研取样时非常有必要,是实现高效防治杜绝免疫失败的前提保障。禽畜疾病免疫相关工作人员只有对禽畜疫情了解透彻,才能科学高效控制禽畜疾病的传播,为疫苗研究人员争取配置试剂的时间,有利于在可控范围内清除禽畜疾病病源,阻止疾病发生二次爆发的险情。
2.3 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化免疫措施
(1) 首先调研当地实际情况,其次根据当地养殖疫病史、养殖环境、禽畜实际管理情况、养殖数量、密度及疫苗注射情况等综合制定科学化的免疫措施。对未经查的疫情进行严格审查,对已查证的疫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疫情反复发作或突变爆发严重的疫情采取强力疫苗接种。
(2) 对不同区域的疫情做出不同防治方法,要依据当地养殖场中的禽畜疫情提出有效的防治办法和免疫措施,是合理控制疫情二次病发的重要方式。在进行免疫措施和防治方法前先要确定当地禽畜疫情是否会传播给不同种类禽畜,需要在考察调研查证后才可以开展疫苗试剂培育计划和实施计划。
2.4 健全养殖管理和方法
强化养殖场人员对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不丢失、不损坏、不会耽误正常工作;要对禽畜养殖采取科学化、正规化、全自动一体化的管理,改善禽舍环境、饲料营养化、疫苗注射有效化、饮用水源过滤化为目的。
2.5 规范疫苗接种技术
确保免疫工作人员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做到禽畜消毒、医疗针头消毒和疫苗消毒等工作,有效避免病菌二次进入禽畜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