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南疆地区工科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20-12-16刘向东李风娟赵群喜

新疆农机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南疆工科应用型

刘向东,李 英,李风娟,赵群喜

(新疆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0 引言

南疆地区工科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和课程培养体系改革有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剧了高校高层次人才和资源分配的竞争,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发展基础薄弱、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欠发达、经费投入有限[1],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硬件资源和现有的师资队伍,开展资源要素的有机高效利用是十分必要的;(2)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和科研支撑,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地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内循环的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与其他同类高校的毕业生展开职业竞争,能够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分层次的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度推进实施,产业体系逐步在区域内布局,南疆地区在一带一路的核心位置尤为突出,如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区域创新体系内在要求。区域内工科类创新人才的协同培养体系构建,一方面需要区域高校内部创新要素的有机协调,另一方面也需要区域内外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要素的渗入和参与[3],如何构建区域内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及培养体系,显得十分有必要。

1 区域内工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局限性

1.1 学生动手能力与自我学习的意愿动力不足

南疆地区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本地优质生源报考南疆地区高校的意愿较低,而内地优质生源不愿报考,在各省的本科招生基本在二本线附近,生源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入学后的工科类本科生基础普遍偏低,理论基础知识难以消化理解,课堂上存在似懂非懂的现象,工科课程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学生不愿意独立思考,存在不同程度的惰性,遇到问题喜欢绕道,吃苦耐劳的精神欠佳[4],能抄则抄,满足于专业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环节,也充分依赖网络二手资源,授课教师设计的工科训练题目,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学生利用图书馆开展资料检索与分析能力、自我知识的补充学习能力较弱,缺乏主动钻研和与教师沟通的精神,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模糊,存在三分热度,一分激情的情况。

1.2 南疆地区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环境尚未形成

国家大力在南疆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校数量的增加却使高等教育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日渐突出,区域内高校面临和内地省份二本高校一样的困局,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高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诸多差距。为了破解高校学生培养供给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匹配这一供需之间的结构性问题,早在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破解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提升教育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能力的高度,明确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方向路径[5]。

南疆作为三区三州的重点扶贫地区,传统的农牧业产业占据较大的比重,从事农业产业人口多,生产效益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化。南疆地区的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增幅并不大,除部分国有企业外,很多中小型企业基本没有科技创新活动,往往只是低水平地重复在东部发达地区已经相对落后的产能和禁止利用的高能耗、重污染技术。规模较大的企业多为石化、电力、水利、采矿等国有大型企业,地方高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途径较少,缺少完善的政府支持制度及中介市场[6],导致南疆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与人才协同培养建设不完整、协同效应没能得到体现。

1.3 专业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制约了工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顺利搭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是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同时要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7]。所以不难看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培养出高技术技能型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出高技术技能型的教师,工科类的专业属于实践应用型专业,专业授课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刚毕业即走上教学岗位,缺乏具体的工科项目实践锻炼机会,现阶段,国家提出培养复合型的新工科人才,只有依靠扎实的工科实训,才能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而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就成为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工科类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南疆地区工科设计与制造企业较少,制约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形成。

2 区域内工科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2.1 创新二本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理念

南疆地区本科院校办学有其自身的地缘优势与弊端,与内地发达地区的本科院校一样,教育首先要进行政治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遇到艰难险阻积极克服,想办法解决不服输的性格,要主动积极的汲取知识和努力的规划自己的未来,学校要积极统筹谋划,尽可能的将学校的工科硬件资源、教师资源提供给学生,为“三创”育人环境提供扎实的校内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科训练项目,通过校内的工科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团队意识,为毕业生毕业设计、实习、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基础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

南疆地区本科院校领导决策层要积极的实施新工科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搭建工科,大力推进校企之间的实质性办学合作,组建校企合作专业性团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制定学科带头人制度,摸清区域内企业发展规模与技术需求问题,组织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合作。工科专业教师要积极的转变角色,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要积极的转变角色,把自己真正当作所在实践企业的一员,设身处地的为工科类企业排忧解难,从而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企业内部,亲身参与企业的工科规划设计、实施、关键技术处理工作,从实际中找出问题,加以研究,充分利用学校的文献数据库资源,努力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知识储备,对所接触的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深入的了解,提出技改方案,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工科专业教师真正在企业实践中得到有益的锻炼和提高。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实的保障。

2.2 深化南疆区域内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改革

争取地方政府扶持机会,主动寻求与区域内工科类企业合作的机会,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效的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增设校外实训基地的交流机会,使工科类学校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一线,以校企科技项目攻关研发活动为驱动,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以企业人才需求为驱动力,协同制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研究方案。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引导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工科类高校完善学校培养目标,围绕目标逐步修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大纲,依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分层次开展教学模块的设计与实践,以企业实际需求的生产和服务人才需求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以行业需求引导课程模块的开发,打造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为构建产教用一体化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搭建创新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双向共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明确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建立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四方联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四环融合”,本科生、青年教师和企业员工培养“三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打造产学研协同一体化的育人环境,解决好本土企业与本土高校强强联合的问题,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互动。

2.3 积极争取国家资源,充分利用好援疆资源,补齐短板

南疆地区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地区差距明显,资源总量处于较低水平,教育资源的空间集聚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失衡性问题,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的不均衡发展,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质量,南疆地区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教育资源的对口帮扶政策,与对口帮扶院校建立良好的帮扶关系,向区域内做的好的高校学习经验,派出管理骨干和专业教师赴对口援助单位学习,邀请行业的管理型和学术型专家来南疆地区的高校开展交流,逐步解决高校管理观念和完善办学理念,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援疆格局。同时,积极与国家、自治区层面沟通,制定学校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围绕目标,积极争取教学、科研硬件条件改善建设资源,逐步缩小与东部高校的硬件设施差距。

综上所述,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需要教师、学生、政府、企业、行业的全面参与,需要各要素高度有机融合,人才需求是主线,本质是为增强区域工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占领创新与创业的制高点,使南疆地区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各层次需求,既激发大学毕业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又促进南疆地区经济的稳健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从而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南疆工科应用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南疆水城(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