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金课”建设*

2020-12-16郭恒川赵国增王勤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21期
关键词:金课专业课程

郭恒川 赵国增 王勤 (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对推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为世界各国教育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案例。目前,我国本科教育体量世界最大、质量稳步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2018 年6 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在会上第一次提出“金课”概念,要求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同年8 月,“金课”被写入教育部8 号文件,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此,全国掀起建设“金课”的浪潮,这波浪潮必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和质量革命。

一“金课”的认知与意义

(一)“金课”的基本认知

“金课”,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含金量的课,具体内容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指教会学生知识、培养能力、锻炼素质有机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创新性指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而非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自学无法完全掌握,需教师的有效引导。这就对老师备课的广度、深度和合理度有了更高要求,也要求学生进一步积极改变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中积极思考,课后及时总结。在我国很多高校中,由于教师、学生以及管理等诸多因素,导致课堂授课深度不足、难度较低、学生毫无挑战感等现象,此种课堂在教学领域被称为“水课”。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掀起了一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来推动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浪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认证对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金课”建设能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现,“金课”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质量支撑点,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质,以此为背景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培养理念。

(二)新时代“金课”建设的意义

在“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抓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各高校的发展目标。而“金课”的建设打造正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战场与阵地。但新时代有其特殊的因素和新的情况,使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如今的教学过程。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客体受时代影响,正在发生不可忽视的变化。现今的大学生已是“00 后”,受科技进步的影响,已然非常依赖手机,虽人在课堂,但心已离开。思维逻辑性不强,不喜欢索然无味的理论课堂,但形象思维较强,喜欢动手参与、敢于尝试。“金课”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恰好契合他们的这些优点。通过长足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已变。从早期对社会发展起基础支撑平台作用,到现在已经开始起战略引领的作用,成为国家创新发展主要地动力和牵引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变化在不断地加快。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契约意识、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责任心。这些要求恰恰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生的要求,而“金课”建设可实现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学习结果的探究性和个性化以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因此,“金课”建设是责任所在、大势所趋,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抓手。

二“金课”建设思路

(一)“水课”的产生因素

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要从分析“水课”的形成原因找方法。什么样的课是“水课”,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进行定量区分。通过学生问卷发现,“水课”给人的印象无外乎:学生觉得课程没有实际意义,整个教学过程管理松散,考前突击容易及格,老师上课朗诵课件、放放资料片等。总的来说,即课程挑战度低、内容过时、一考定成绩的课程。大学课程设置中的通识课程、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中都有“水课”的存在,从数量上看,在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中的占比更高。究其原因,主要是:

长期以来授课教师、学生以及课程体系制定的管理者对某些课程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有偏差,存在着为了完成本专业的国家标准要求而不得不设立某些课程的原因。对设立的这些课没有认识到其意义,在上课时间、上课要求上潜意识地不给予应有的重视,这些课就成为“水课”的重灾区。

课程的设置存在因人设课的因素。很多高校内,为了照顾老教师将已经过时的课程始终保留,为了照顾行政或者教辅人员,对是否有与学科相匹配的学术背景、教学手段都未考虑在内,在专职教师内也未进行教学技能达标的考核或由于学生评教意见对教师进行课程整改。这些由于人的因素,也是导致“水课”产生的主要因素。

由于学时计算办法,导致某些上课班级规模过大。不可否认,课程班级越大教师付出的劳动量越大,学时计算上应有加成。但恰恰由于这个原因,很多课程出现多班合上的情况,教师的体力和精力有限。对人数过多的班级必然会无法照顾全局,无法积极地调动课堂气氛,从而讲授式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而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与上述原因相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的研究促使教育者对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有深刻、正确的认知。为了增强人才培养的工程适应性和应用性,课程的设置方面要求征求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学生、企业、校外专家等各方面的意见,恰能杜绝因人设课的现象。认证要求把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在课程安排、资源配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均有比较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进而从各个角度削弱乃至消灭“水课”的成因。

(二)“金课”的实践路径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金课”建设始终抓住“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利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针对“水课”的产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促使“金课”建设稳步向前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以评促建”,重塑课程体系。高校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不是多年不变的,应根据学科的发展进度进行同步的调整。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来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贯穿持续改进思想,不但使得课程设置保持合理性,而且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探索性。

与信息技术融合,倡导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现如今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兴趣,而且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时间安排的差异性,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兴趣,且在学时压缩、倡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课”的融合就顺势而生,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保证了师生互动,实现课程质量的动态监控。改变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一站到底”、学生“一睡到底”的状态。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新一代的大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还浮于表面,经常对简单的课程留下好的印象,对于内容深、考核难的课印象较差。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学生教学评价,对课程难度进行刻意的降低,造成师生皆大欢喜的结果。高校要打造“金课”就需要让教师增加课程难度、深度、挑战度,而这也很大可能导致学生在评教中打低分的回应。因此,就需要高校将学生的教学评教和教师的考核进行适当的“松绑”,让教师在学生面前更有话语权和尊严,为教师打造“金课”减少后顾之忧。

建设激励机制,增强内生动力。目前多数教师对“金课”建设积极性不高,有对“金课”建设意义认识不足的原因,更多的是高校对于建设“金课”的教师的激励机制奖励不足。要增强内生动力,就要积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将“金课”建设过程与教师职称的评定和绩效奖励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奖励机制;为大家在“金课”建设方面树立榜样,对大家形成榜样示范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金课”建设的开发中,形成强大的“金课”建设的合力。

考核方式的改进。当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综合给予课程学习评价时,原有的通过期末考试,平时作业成绩进行简单衡量的方式已经不适时宜,能力培养的效果也不是一张试卷能够进行评测的。课程的学习结果应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学习整个环节的各个节点进行适当的学习记录,对于线上的学习和课后任务的完成度进行评分,综合给出整门课程的考核结果。这样不但解决了期末突击复习,考后内容全忘的现象,而且能更合理地给学生最准确的评价。

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十二条描述一致,“金课”建设中也要考虑思政、素质教育、人文素养与课程的融合,注意眼前与长远知识的平衡。依据认证的思想,毕业生毕业前五年主要用的是专业知识,而之后的发展就需要依靠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不但包含本学科的知识水平,还包括道德修养、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大学教育不是只管大学四年,是要管学生的人生。所以,课程设置不能只顾4-10 年,还要让学习者终身受用。

三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例的分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的出现至今接近30 年,此间计算机技术得以长足发展,计算机教育亦获空前普及。对于学科发展日新月异,课程开设较早,内容是否合理方面考虑,需要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始终保持基础与先进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本质;将当下成熟的技术、先进的部件、结构附加在教学过程中。例如:以主流计算机配件的新特点和新性能与课程所涉及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一方面使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和原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重塑课程育人,打通思政、素质、人文教育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节,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如何在工科课程内融入思政教育、人文素养培养,努力实现落实高校育人工作的价值,需要深挖课程内容,将其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关联。如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展示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丰硕成果,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我国的超级计算机介绍,借此向学生宣讲我国的科技实力,且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如,对某部件进行优缺点分析时,可用辩证法进行分析,将哲学、人文等素质内容融入课堂的每一个知识点内。

(二)强化问题导向

将课堂由传统的讲解型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型转变,将灌输内容,前置为课前主动预习准备。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述前,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课前解决该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手段,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体系。使学生不但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而且对于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也有较好的体会。

(三)利用智慧教学工具

智慧教学工具为“金课”建设提供助力,中国大学慕课网、学习通、超星尔雅等在线平台,为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等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全过程的管理与沟通,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实时练习与测验、过程性考核与评价、学习效果全景分析、优化学习指导等。通过这些智慧教学工具,很好地实现翻转课堂,并且为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了帮助。

(四)构建新型实验模式

合理运用虚拟仿真,建设新型实验模式,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验环节方面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使得传统实验箱实验逐渐被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所取代,以设计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传统的试验箱连线方式已经阻碍了学生实验时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抛开传统实验器材的限制,且适应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使用Proteus、QuartusⅡ等软件,学生在完成基础自主设计实验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深化实验,进行多种尝试。优化实验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系统观,以一台模型计算机的综合设计、连接、调试和运行来贯穿整个实验,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硬件实验的技能与制作水平,同时有助于深刻记忆所学内容。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金课”的建设都会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金课”建设让高校的教育回归到以本为本,增加课程难度和深度,推进知识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和方法创新,以此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强国梦。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想,“金课”的建设需要每位教师深刻理解精神,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提升课程形式和内涵,不断实践和突破。

猜你喜欢

金课专业课程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金课实施模式探析
高校体育“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①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