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制川茶发展的主要瓶颈及对策措施

2020-12-16李春华唐晓波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产品

王 云,李春华,唐晓波,张 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四川是全国的重点产茶省,产茶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人工种茶最早、贡茶历史(有1000多年)最早的古老茶区。其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大量文人雅士写下的歌颂蒙顶山茶的诗词歌赋、散文佳句多达500余首,被公认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其地位十分明显,目前全省茶园面积38.33万hm2,干茶产量31.3万t,农业产值279亿元,综合产值达800亿元,其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位居全国的第3、第4、第3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2位。

茶叶是四川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茶农增收和脱贫攻坚的优势特色产业,其比较效益高,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脱贫攻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6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川茶千亿工程发展和打造精制川茶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川茶的快速发展。做强川茶产业已成为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茶农尤其是贫困山区群众增收的重要依靠和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

然而川茶发展虽然具有很多优势,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制约川茶进一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对这些主要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精制川茶发展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

1.1 思想观念落后

(1)一些产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存在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和自身实力以及市场需求,盲目过度发展茶园面积,单纯追求规模大而忽视龙头企业培育和省内外市场开拓,导致产品卖不掉或效益低下,使产业发展劳命伤财,茶农怨声载道。

(2)企业普遍存在:①小敲小打,安于现状,善于满足和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②想发展、想做大,但一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瞻前顾后,裹足不前和缩手缩脚的畏难情绪。③善于埋头苦干,不善于抬头看路,普遍存在万事不求人和对外不合作不交流的封闭意识。

1.2 企业实力弱,产业带动力差

我省茶企至今仍存在小、散、多、杂、乱的特点,企业不大不强,缺乏旗舰型大企业。目前全省大小茶企有1万余家,但在工商注册的只有3700多家,小企业、小作坊普遍存在于各茶区,素有“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企产茶,千店万店卖茶”的奇观现象。由于知名龙头企业不多,使我省茶企对茶产业的带动能力很小,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很弱,从而导致全省70%的名优茶和96%的出口茶以批发形式卖给省外市场,其效益很低。

1.3 品牌意识差,缺乏知名大品牌

一些政府和企业仍缺乏品牌意识,不重视茶叶品牌的培育和打造,即使重视,也主要表现在口头上,而抓品牌的力度不够。大多数中小企业只重产,不重销,更不重视产品的宣传、包装和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产品销售多是守株待兔,坐地销售,以散茶形式低价卖给省外商贩(省外客商经过包装后又重新进入我省市场),而缺乏自己的终端品牌产品和包装产品,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1.4 产品市场结构不合理。

1.4.1 低价位产品多,中高价位产品少 虽然我省茶叶产品种类十分丰富,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青茶、花茶等品种应有尽有,但在省外、国外市场上看不到川字号产品,其品牌产品市场份额小,而省内批发销售的初级产品占比大,也就是低价位的产品多,高价位的产品少。主要原因如上所述:我省大多数产品以初级产品或原材料形式批发销给了省外市场,如:70%的名优茶和96%的中低端出口茶低价位批发卖给了浙江、江苏、河南、湖北、重庆、安徽、北京等省外市场,使四川名符其实的成了全国的原料生产基地和茶产品加工中心。

1.4.2 同质化产品多,特色产品少 我省名优茶产品主要有扁形茶和条形茶,分别占全省名优茶总量的45%和40%。但产品风格基本一样,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地域特色和产品独特风格,而真正具有品质优异、风格独特并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甚少,导致我省茶叶产品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内讧现象十分严重。

1.4.3 传统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 由于我省茶叶深加工及其产品开发起步晚,使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和综合利用产品以及茶文化产品产量少、占比小,茶叶的综合利用价值仅为40%左右,尚有60%的茶叶资源被浪费掉。这些浪费掉的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精深加工提取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等生化产品和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从而可大大提高我省茶叶综合经济效益。

1.5 茶文化发掘和利用不够,附加于茶叶产品的文化价值不高

我省多数茶叶企业很重视产品生产和原始销售,而在产品的文化包装方面做得很不够,如: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命名、包装等很普通,缺乏文化特色,也不善于产品的宣传和运用各种营销手段促销,尤其不重视参与国内外大型产品展销及茶文化活动等。

近20年来,笔者在国内外各种大型产品展销和博览会上见到的产品多是浙江、安徽、福建、河南等省生产的,而四川每次仅有2~3家企业的产品参加,有时只有1家参加甚至1家也没有,如:2015~2018年的北京茶博会,2012~2016年的广东深圳茶博会等,川企参展的最多只有2~3家,有时1家也没有,且展位设计、产品装潢、文字介绍等远不及省外企业的大气壮观和精美华丽。此外,笔者在市场考察调研中还发现,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内蒙古等省外大型茶叶市场其经销的产品也多是浙江、福建、安徽、广西、湖北等省的茶叶企业生产的。另外,一些全省性的大型茶文化活动如茶道、茶艺表演,茶与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礼仪及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研讨宣传活动、茶文化知识的宣传及茶艺培训活动在我省亦较少开展,人们的茶文化消费观念及意识较为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省茶叶产品的经营销售和茶叶经济的发展。

1.6 茶产业规模大,但经济效益不高

与浙江、福建等先进产茶省市相比,虽然我省茶园面积规模大,但我省茶叶经济效益并不高。目前,四川省现有茶园面积38.33万hm2,年茶叶产量31.3万t,毛茶产值279.0亿元,茶园年平均产值3300元/667m2(重点茶区在5000~7000元/667m2)。而浙江现有茶园面积20.03万hm2,产量18.6万t,产值190亿元,产值达6333元/667m2;福建安溪县现有茶园面积虽然只有6.67万hm2左右,但茶叶年产值高达150余亿元,茶园产值高达15000元/667m2,茶农平均每户年收入15~40万元;浙江安吉县现有茶园面积1万hm2,但茶叶年产值高达23亿元,茶园产值高达15330元/667m2。由此可见,尽管我省茶叶基地面积大、规模大,但茶叶经济效益还较低。

2 精制川茶发展对策建议

2.1 改变思想观念,勇于开拓进取

思路决定出路,胆识决定速度,力度决定发展,细节决定成败。川茶要不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改变现有思想观念。

(1)企业要改变小敲小打,自我满足的小农意识;改变埋头苦干,不抬头看路和单打独斗、互不来往、互不合作的封闭意识,改变想发展、想做大,但遇到困难裹足不前,缩手缩脚的畏难情绪。

(2)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及时调整思路:稳定或适度发展面积,重点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和效益意识,由数量型外延式扩展向质量型内涵式发展转变,由一般产品生产向特色效益产品开发转变,努力提高产业素质和综合经济效益。

2.2 做强主体,打造旗舰型龙头企业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撑。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牵引力和助推器,龙头企业起着连接市场和基地的纽带作用,其带动作用强。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旗舰型龙头企业,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从渠道建设、品牌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清洁化、智能化加工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多方面打造川茶大企业,提升川茶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我省由茶叶大省变为茶叶强省;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强化政策引导,从省级层面整合川茶产业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或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快速培育精制川茶产业大集团、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做优做精川茶大产业。

2.3 打造知名大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的形象,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是核心竞争力,品牌就是效益、就是市场。大品牌大市场大效益,小品牌小市场小效益,无品牌无市场无效益,因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知名大品牌。当前,全国茶叶市场总的说来不景气,属买方市场,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任何一个产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打好质量这张牌,实施名牌精品战略,努力实现产品优质化品牌化。

(1)要把好产品质量关,尤其是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理念,做好茶,做良心茶,做消费者青睐的茶,要讲信誉、守诚信,不做亏心茶、昧心茶。

(2)企业要增强商标意识,努力创立和培育商标,并依法使用和保护商标。同时,要改进包装,强化宣传,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潜在的附加值。

(3)以优势产品为龙头,规划名优茶生产基地,要以联合的方式或组建企业集团,统一经营、统一发展名优特产品。即按茶类品种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销售,并集中推出2~4个在国内外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大、产品覆盖面宽、经济效益显著的名牌产品,以增强我省主要特色产品的整体形象和整体实力,从而改变我省目前无知名大企业、知名大名牌或有之甚少的局面。

(4)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各种活动以及线上线下等方式加强产品宣传、品牌宣传、文化宣传、保健功能宣传,让消费者了解你、知晓你、喜欢你,更离不开你。

(5)要强化社会力量助推作用。如:各级学会、协会、媒体、社会名流、茶叶专家、文化专家等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来助推我省茶叶品牌的培育打造和宣传推广,同时社会力量要为各级政府及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和品牌打造的智力支撑。

(6)在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领导要高度重视茶叶品牌的打造。既要有思路,更要有力度;既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更要将措施落地、落实到位。政府有关部门(如财政、税务、金融等)应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

2.4 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特色产品

特色就是产品的特征和标识,特色就是唯一性,就是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要突出重点和特色,要走差异化发展、不走同质化竞争之路。

(1)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省名优茶加工工艺技术,开发生产优质特色的名优茶产品,尤其要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研发高香型、高鲜型、花香型等风格独特,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特优产品,大力提高川茶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

目前,我省茶叶的综合利用价值仅为40%左右,尚有60%的资源被浪费掉。这些浪费掉的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精深加工提取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色素、茶多糖、茶皂素等生化产品。经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10~15kg低档茶或加工副产物通过进一步深加工可提取1kg茶多酚,卖价达200~300元,比原始初产品单价提高了3.17~5.25倍,其利润率可达40%~60%,有数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增值空间。

2.5 大力发掘和宣传我省丰富的茶文化

我省茶文化积淀厚重、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多彩,璀璨夺目。主要有:

(1)成都茶馆、茶楼数量多、规模大、档次高、风格流派多,为全国之最,历来有“四川茶馆甲全国、成都茶馆甲天下”之美誉。目前,全省茶馆数量已达10.3万家(其中成都达2万余家)。其中工商注册的有5万余家,从业人员达60万人,年营业额近500亿元,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茶艺茶技流派多样、表演丰富多彩,特色突出。 如:长嘴壶茶技技艺在全国堪称一流,盖碗茶茶艺堪称一绝,等等。

(3)茶马古道,历史厚重,意义深远。茶马古道是文化传播的古道,是人类创造的奇迹。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其历史沉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

(4)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峨眉山竹叶青生态园区、宜宾金秋湖科技园区、四川夹江天福茶文化旅游区、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区以及都江堰青城山的茶溪谷等特色突出,紧扣茶文化、茶生态的茶旅游十分普遍。其功能主要有休闲、观光、购物、体验等。

(5)茶农家乐生态宜人,十分火爆。如:蒲江成佳镇茶马世家茶农家乐、名山蒙顶山沿途一带茶叶山庄等。其功能主要是集旅游、休闲、观光、吃住乐于一体。

(6)茶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如:夹江天福、宜宾川茶集团等企业开发生产的上百种茶食品。

(7)茶膳茶宴丰富多彩,风味独特。如:成都宽庭的茶膳和大龙和茶宴及甘孜藏族的酥油茶等。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上述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将四川茶文化研深、研透,形成系统性、理论性成果,为川茶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软实力支撑。同时,要将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与茶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要为文化而文化,文化要落地,不要悬在空中,要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助推剂。此外,要经常开展我省茶文化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四川茶文化、茶产业、茶企业、茶产品的宣传推荐,扩大我省茶文化、茶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之,四川精制川茶的发展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优化结构,优质高产,突出重点,发挥特色,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做好文化,努力提高茶叶整体素质和综合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产品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香喷喷的茶叶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便携式茶叶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