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
2020-12-16谢朝敏叶雪英王淋靓马林温立香尧弟龙黎新荣
谢朝敏 ,叶雪英,王淋靓,马林,温立香,尧弟龙,黎新荣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2;2.广西禾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融水 545300;3.广西红日农业连锁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221)
黑木耳亦称木耳、光木耳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同源食用菌,素有“黑色瑰宝”“素中之荤”等美誉,堪称食疗佳品。黑木耳中含有蛋白质、粗多糖、黄酮、多酚、膳食纤维、氨基酸、黑色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1-2],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润肠解毒、抗凝血、降血糖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3-6]生理活性,以及较高的保健和药用功能[7-8]。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对于肠道、骨骼关节等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
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随之改善,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黑木耳等食用菌因其营养价值高和绿色无污染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已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餐桌上食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量逐年增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广西融水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通过创建融水大苗山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食(药)用菌产业,使黑木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融水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扶贫产业。本文针对广西融水规模发展黑木耳代料仿野生栽培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融水县高山特色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融水黑木耳产业仿野生栽培集成技术与应用研究,以期助推融水县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提档升级,把黑木耳产业真正做成助力农民增收的大产品、大产业。
1 广西融水县黑木耳仿野生栽培的发展优势
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是代料栽培的一种,即以阔叶树木屑、秸秆粉碎物为主要原料,再将麦麸、糖、石灰等原辅材料按一定比例放入搅拌机内翻拌均匀(也可人工拌料)、装袋,经过高温灭菌、人工接种、养菌等一系列的工作,待菌棒养满菌丝,在温度适宜时摆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地势平坦的田间地头进行出耳。黑木耳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栽培技术的变革上,黑木耳栽培有瓶栽、块栽、床栽和袋栽等不同栽培模式。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代料栽培黑木耳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逐渐从传统的林区栽培转向棚栽再转向田间地头栽培[7]。黑木耳是大自然的产物,影响其生长的因素较多,只有模仿其自然环境和遵循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才能实施科学栽培[9]。黑木耳仿野生栽培主要探索了露地袋栽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光照、水分、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10],是代料栽培结合田间、地头、林下露天栽培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广西融水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9.6 ℃,其独特的地理和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此外,融水县山地较多,海拔高低错落,森林覆盖率高,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采用塑料袋代料地栽仿野生模式生产黑木耳通风好,氧气充足,污染率低,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该自然环境下长出的黑木耳肉厚、朵大、弹性大、质嫩、味鲜、品质高,接近原生态,无污染,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经检测机构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国标技术要求,其中总糖和粗蛋白优于国标技术要求。可见,融水县具有生产高品质、高产量黑木耳的区位优势,将黑木耳打造成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并创建融水黑木耳品牌,对提升融水黑木耳的价值和产业竞争力,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 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
2.1 菌棒的生产和培养
2.1.1 菌种的选择要求
黑木耳的人工育种包括有性繁殖(孢子分离)和无性繁殖(耳木分离、组织分离)两种。目前大多采用三级扩大繁育程序(即母种→原种→栽培种)培育黑木耳菌种。栽培种也叫三级种、生产种,黑木耳使用的栽培种是人工培育的纯菌丝体与培养基的混合体,常用玻璃瓶或塑料袋为盛装容器,接种前分成小块,再接进菌棒里。要求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培养基不干缩、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
2.1.2 菌棒栽培料配方的制备
菌棒栽培料配方一般为阔叶树木屑90%、麦麸8.7%、碳酸钙1%、木耳营养素0.3%。以上配方料与水的比例为1:0.9。木屑一般采用阔叶树杂木(禁止混有杉、松、樟等含有芳香气味及有害物质的树种)及其边皮料加工而成。要求无腐烂、霉变及其他异味,湿度以手握不结块为宜。麦麸要求干燥、新鲜、不结块、无霉烂、无异味、无异物,以手触摸有细腻感为佳。碳酸钙要无受潮结块,经煅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后白色粉末质量减轻30%以上的为合格品。
2.2 菌棒生产流程及主要工艺介绍
2.2.1 拌料
按配方称取原辅料,混合拌匀,再加水翻拌均匀,使含水量达50%~53%。可通过感官判定,即用手握紧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成滴,松开手指料却能成团,落地即散比较适宜。
2.2.2 装袋
拌料结束即可装袋,可人工装袋或采用装袋机装。塑料袋主要有聚乙烯和聚丙烯两种,聚乙烯袋厚度0.065~0.075 mm,聚丙烯袋厚度0.04~0.05 mm;塑料袋大小以18 cm×33 cm 或18 cm×63 cm 为宜。装料时,要注意松紧适当,太紧菌棒透气性差,菌丝生长困难;太松菌袋易变形,保水性较差。装袋完毕后,转入灭菌锅或灭菌棚灭菌。
2.2.3 灭菌
黑木耳菌棒灭菌一般采用常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房内温度上升至100 ℃时开始计时,保持25~30 h,若配方中添加增菇酶,可适当缩减灭菌时间。灭菌的目的是杀死菌袋物料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以使培养料熟化,便于菌丝更好地分解、吸收,同时利用培养料中的营养,提高菌丝生长速度。灭菌结束后,待菌棒冷却至室温后即可出炉,菌棒出炉后放置在已经消毒的工作间以待接种。
2.2.4 接种
接种方法有接种机接种和接种箱接种两种。接种操作需要无菌环境,接种前必须做好接种净化室和接种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接种的环境达到适宜接种的100 级净化标准。目前国内食用菌行业接种室的消毒主要采用以甲醛、紫外线、臭氧为代表的静态消毒方法。但合作社、家庭作坊或个体户大多采用接种箱接种,因此,接种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接种箱密闭性要好,所使用的套袖要用不易透气的布料制作;二是使用前先用水将接种箱洗净晒干,再进行熏蒸消毒;三是接种箱应放在干燥、干净、密闭性好的房间内,也可放入塑料大棚内接种,但塑料大棚一定要干燥,同时要对大棚提前晾晒并熏蒸消毒[11];四是开始接种前先在接种箱内放入菌棒和菌种,然后对接种箱内环境灭菌30 min(气雾消毒法和高锰酸钾熏蒸法);五是接种人员将双手清洁干净,然后伸入接种箱内,再用70%~75%的酒精棉擦洗消毒;六是将打穴棒(木制、铁制)擦洗消毒即可开始打穴接种,在菌棒表面同一方向均匀打3~5 个直径约1.5 cm、深2~2.5 cm的接种穴,再将菌种掰开放入接种穴压实,使种块与穴口膜接触紧密,随即给菌棒套上外袋,以防发菌初期的杂菌感染。将已接好种的菌棒转入养菌棚发菌。
2.2.5 养棒
(1)场地清理和消毒
将培养室或培养棚清理干净并消毒。若是在养菌棚养菌,须在棚内场地撒上一层熟石灰进行杀虫杀菌,并在菌棒移入前24 h 用0.2%多菌灵溶液喷洒地面消毒,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即可。
(2)菌棒的堆放
将菌棒平放在多层培养架上,或“井”字形堆放,堆放时要把控好堆与堆之间的距离,保持散热和留出足够的通风空间,避免烧菌闷棒。菌棒堆放层数以8~10 层为宜[12]。
(3)温湿度管理
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2~32 ℃,黑木耳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故培养时需对门窗悬挂黑布遮光,为菌丝生长提供黑暗条件。每天9:00~16:00 关闭遮阳网遮阴降温,防止太阳直射。在培养过程中须加强棚内通风换气,早晚打开门窗通风降温,确保菌棒周围空气流通,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如发现菌棒感染杂菌必须及时处理,遇高温天气,培养室外和顶棚可喷水降温。
(4)菌丝要求
随时检查发菌情况,当木耳菌丝长满袋后,利用温差刺激并见光,经过3~5 d 光源刺激,待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复壮变白即可使用打孔机打孔,打孔数量为200~220个/袋,直径3~4 mm,孔深5~8 mm[13]。菌袋打孔即可出田排场、催芽、出耳管理。一般培养32~40 d 菌丝可以长满整个菌棒。
2.3 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管理技术
2.3.1 栽培季节的选择
黑木耳为中温型真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菌丝生长温度为5~35 ℃(22~32 ℃最适宜),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温度为16~32 ℃(20~28 ℃最适宜)[14]。温度低于8℃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耳困难;温度高于27 ℃,耳片薄,颜色浅;高于36 ℃,菌丝受到抑制,停止生长。因此,南方地区可根据年栽培计划量的多少在每年6~8 月生产黑木耳菌棒,9 月中下旬~10 月下地摆放出耳,第二年4 月采收完毕。
2.3.2 出耳场的选择及准备
出耳场地应选择地势较平坦、易排水、交通方便、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离水源近的场所。选好场地后搭建宽1.2~1.5 m、间距0.5~0.6 m(架长度因地势而定)的铁丝架摆放菌棒,然后在出耳场地四周开宽0.5 m、深0.2 m的水沟,以防场地积水。
2.3.3 菌棒下田
菌棒下田前需打孔,菌棒打好孔后随即转入大田,“人”字形依靠在搭建好的铁丝架上,打孔应避开强光、大风。如若遭遇恶劣天气,可先打孔,再“井”字形码放在养菌棚3 d,待打孔伤口愈合后下田。菌棒下田后铺设雾灌设施,安装雾灌设施时方向与铁丝架方向一致,主管40~50 mm 连接水源,分管20 mm 铺放到大田。喷头与喷头之间距离为2 m,喷头距离地面高度80 cm。
2.3.4 出耳管理
晒棒是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模式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晒过的黑木耳菌棒黄水少,不易烂棒。晒棒时间在7~10 d,期间不喷水,并翻棒1~2 次,直至菌棒表面的菌丝晒白发干,打孔口出现黑线即可开始喷水[15]。出耳管理的另一重要管理措施是水分管理,采用“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遵循“干长菌丝、湿长耳”的原则,水质要求清洁、无污染。晴天温度高于26 ℃时,喷水应在晚上进行;阴天温度高于26 ℃时,白天可以喷水。清晨和傍晚喷水能增加湿度,利于木耳生长。摆菌棒7 d 后,采用水雾喷头调控基质和空气湿度,喷水要求是细喷、勤喷。耳牙期应保持菌棒湿度,切忌直接向菌袋喷大水,避免幼嫩的耳牙吸水过多使细胞膨胀破裂,导致感染。子实体生长期(即从开片到子实体成熟期)耳牙生长较快,随着耳片的渐渐长大,应逐渐加大喷水量和通风量,水分湿度保持在90%~100%。大湿度和大通风是黑木耳迅速生长的关键。
2.3.5 病虫害防治
黑木耳栽培过程中,需要保持场地清洁、通风、排水良好。摆放菌袋前应喷洒500 倍的多菌灵,再铺上稻草或地膜准备摆袋。出耳后可喷洒石灰水,防止绿霉菌或其他杂菌生长,降低霉变感染风险。若一旦感染绿霉菌,则用石灰水擦拭,以控制绿霉菌的生长。加强水分的管理,确保菌棒的水分渗透、菌棒间空气流动以及场地排水通畅,可有效避免流耳现象的出现。
2.3.6 采收
当耳片充分舒展,朵片肥厚,摇动菌袋时可以看出耳片颤动,边缘起皱变薄变软,色泽转淡,耳根收缩时,要及时采收。采耳前1~2 d 停止浇水,使耳片稍干,雨后初晴应在耳片收边时进行采收,也可在耳片全干后,趁晴天晨露未干、耳片潮湿时采摘。如遇当晚有雨,应加大人力,当天采完。遇到高温天气,六成熟就要采摘,避免流耳、烂耳、老耳,确保产品质量。采收木耳要连耳根一起采干净,如果有耳根没有及时采下,残留耳根淋雨后会溃烂,易引发杂菌感染危害。不同时期长出的木耳,采摘的要求有所不同。冬木耳(11 月~次年3 月初生长的木耳)要求采大留小。春木耳(3 月初至5 月初生长的木耳)要求大小一起采收,由于这期间气温高、虫害多,留下幼耳常会出现病害。
2.3.7 晾晒
已采收的黑木耳应搭建晾晒架进行晾晒。晾晒架可采用水泥柱、竹木和铁线制作,离地高度50 cm 以上,架上铺设木耳专用晾晒网。大孔黑木耳晾晒时需注意以下几点:耳片朝上,耳根朝下,定型后再翻动,大朵要分成片,不要叠放,摆开晾晒。小孔黑木耳的晾晒略有不同,采收后先在晾晒架上薄薄地摊一层,当耳片略干、耳根未干时,再将其摊厚晾晒,这样晒出的小孔单片木耳外形好,易成碗状。
黑木耳晒干后要及时包装。黑木耳的包装一般分两层,透明塑料内衬袋再加上塑料编织袋或国标麻袋,可避免黑木耳受潮、变质和运输过程中破损。包装袋要编织紧密、牢固、洁净、干燥,无破洞、异味、毒性。
3 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的发展思路
3.1 建设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及种植基地
目前在融水县大苗山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已建成一个集食用菌厂、养菌棚和地栽出耳示范场为一体的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基地,并在基地完成了黑木耳菌种扩繁、菌棒生产制作、接种、菌丝培养和低海拔出耳对照试验示范。再把养好的菌棒移至不同海拔的种植基地进行露地栽培示范种植,通过监测种植地温度、湿度、出耳情况、产量等的变化规律,找到环境温湿度对菌棒移栽时机影响的关键因素,根据黑木耳的出耳表现、丰产性和商品质量等农艺性状,已掌握不同海拔高度菌棒最佳移栽时间、出耳表现、田间管理技术等。这项措施对打造一个黑木耳菌种扩繁、制棒、种植和推广的创新产业技术,促进黑木耳产业健康、快速、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塑料袋代料地栽培方式,分别在海拔约200、500、800 m 这3 个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好的田地开展露地移栽(出田排场),进行出耳管理对比试验与示范研究。经过对近几年的黑木耳仿野生栽培试验中收集的数据的分析,探索出不同海拔种植地环境温湿度对菌棒移栽时机的影响,总结出不同海拔高度菌棒移栽(出田排场)最佳时间、出耳管理标准化操作示范,并运用这一技术建立了不同海拔黑木耳露地栽培示范基地,实现了黑木耳仿野生栽培,以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式引领和带动融水食药用菌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3.2 构建新型发展模式
通过创建融水大苗山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融水县食药用菌产业星创天地,立足融水县高山特色食药用菌产业发展需要,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食(药)用菌产业,使黑木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成为融水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扶贫产业。构建了以“公司+标准化示范基地+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风险共担的黑木耳合作经营扶贫模式,通过在企业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利用企业的技术、人才和销售渠道等优势,完成菌棒标准化生产和产品的销售;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公司保价回收干木耳产品实现收益。执行订单农业,降低市场风险,控制品种规模和种植规模,提高种植利润,最终实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双赢。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是一种短平快的农业项目,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作为扶贫项目,贫困户参与度高,辐射带动力强,能使农户快速脱贫。提高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村点的生产和管理水平,有效配备技术支撑力量和培养当地技术骨干;保证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新技术的推广效果,提高市场对新技术推广的认可度,实现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进程发展,对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助推精准脱贫起到很好的作用。
4 小结
通过近几年在广西融水镇新安村、小荣村,三防镇本洞村、荣洞村,汪洞乡腾合村、新合村、结合村,安太乡江竹村、求修村、尧良村等地,海拔从200~800 m 的不同地区开展黑木耳袋料露地移栽(出田排场)试验,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与种植实践,现已取得初步的成功,并形成一套适合融水气候条件特点的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实现了黑木耳在广西融水县代料仿野生栽培。目前融水黑木耳仿野生栽培技术已推广应用到融水县更加偏远的乡镇、村,并辐射到广西的融安、三江等地,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广西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主导特色产业,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