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二)

2020-12-15陈金明

三峡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矛盾论实践论话语

当下,学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进程中,将关注的重点聚焦于理论成果的内容方面,而对于其理论成果的传播研究显得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四篇论文从国际国内两个不同视角对此展开探讨。

在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切实解决“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局,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陈金明、谢丞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新范式》一文中,以习近平54篇海外署名文章为例,运用数据图表分析,全面具体地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范式问题。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凸显作者元首身份,理性谋求主动发声,精选传播国家,面向海外民众,注重事前传播,表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权威性、主动性、精準性、大众性和时效性。同时,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善用名言谚语,列举具体数据,提出建议主张,激发友谊共振,凸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性、可信性、战略性和情感性。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频频发表,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新范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国家认同是新时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黄丽、赵寒的《新时代在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究》一文,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青少年国家意识的特点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明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多重困境及有效路径。

如何巩固和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肖鹏、郑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困境与对策》一文中,从本然状态、实然困境和应然要求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探析。面对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传播和话语表达等诸方面受到新媒体技术的深刻影响和严峻挑战。只有冷静正视困境,主动应对挑战,从培养话语队伍、提升话语品质、改进话语表达、形成话语合力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主流意识形态在学科中“失语”、教材里“失踪”、课堂上“失声”的问题,不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塑造力、吸引力、感染力和主导力。

如果说前三篇论文重点观照现实问题,那么,周欢、朱国庆之《<实践论><矛盾论>的海外传播》一文,则通过历史的回顾,主要探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实践论》《矛盾论》在海外传播的基本概况、重要影响及传播原因,尤其是比较了《实践论》《矛盾论》在海外不同地区传播的不同特点。《实践论》《矛盾论》在苏联的传播之所以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与当时中苏两国关系及意识形态密切关联;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实践论》《矛盾论》在日本的传播、研究和实际运用,都在海外首屈一指;欧美国家对于《实践论》《矛盾论》,则只专注学术研究,着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其分析阐释;第三世界传播、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不是从学术出发,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实践论》《矛盾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传播特点的分析把握,将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矛盾论实践论话语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毛泽东:《矛盾论》不如《实践论》好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知行合一”与《实践论》中的认识方法问题探析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
《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