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探究
2020-12-15黄光
黄光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式成为社会的关注重点。信息技术课程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数字化技术,提高自身的掌握能力,运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深化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核心素养要求,保证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高,为全面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渗透
引言: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帮助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运用核心理念进行素养相关知识的培训。本文主要以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为背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保证教学的效果,为全面提高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活动做出积极的指导。
1 加快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意义
1.1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结构、准确掌握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与上机训练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为主,考察方式主要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学习与实践,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运用核心素养为背景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改善课堂的结構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将课堂内容都安排在讲解和相关知识的记忆方面,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解决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学生会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教师传授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创新课堂就是追求学生掌握解决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技术知识的能力,运用规律方法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真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
1.3 应该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容开展常规的练习,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训练,开展针对性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形式更为多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形成信息技术专业的快速发展。
2 开展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方法
2.1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体系管理,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将这门课程培养的更好。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展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师应该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应该教育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是人生发展的关键科目,是走向未来社会的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强化风险挑战意识。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思考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强调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大局意识,能够辨别网络存在的信息安全。当前的网络信息数量庞大,处在发育时期的学生不能够完全辨别信息真伪,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问题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课程,多进行引导和沟通,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为网络学习的发展提供支持。
2.2重视教学管理机制
开展信息素养培养,应该重点坚持狠抓信息道德方面的建设,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实施规范教学管理,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制定更多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规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不准随意说活、有问题必须举手示意、每一个学生应该对号入座、不准随意浏览其他网站等,只有制定这些科学合理的规范,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从三年级开始接受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主要开展的教学内容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搜索的正确做法,制作相关表格和文字处理、绘画等,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3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共相结合教学,主要是该课程的实际操作非常重要。针对不同学年学生的特点,应该要求其完成不同的目标,实践操作的课程内容会有一定的差别。三、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掌握信息的操作,了解信息的表达形式,学会简单的应用信息技术;五年级的学生就应该掌握计算机的结构特点,解决日常的常见问题;学会制作一些表格,可以开展对日常简单文件的处理。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为学生制定一些相关的任务,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掌握理论学习之后还能熟练进行各种操作,强化技能实践操作训练。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是制作一些Word文档,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就需要考察学生的新建文档,输入和保存等多个操作训练,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这样才能检验学生的操作能力。做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更好的解决各种信息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3 信息技术学科的素养渗透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
3.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才能接受义务教育课程。当然,正接受义务教育时期的学生心理都幼小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期学生的好奇心心理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要想让学生对义务教育课程产生兴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学生能够自觉的进入学习状态,可以通过电媒体以及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对义务教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更愿意自愿学习,主动学习,学生也会被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所吸引。教师将这节课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讲解后,带领学生去计算机室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学的更扎实。例如教师将制作PPT课件操作步骤解说后,布置学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PPT课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之后教师要对课件制作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比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给学生更多的自信,这样才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保持热情,引导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挖掘学生的信息运用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这就应该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各种技术操作,在拥有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实践操作能力,就能真正的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运用网络技术的教学优势,不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运用达到理解信息理论知识的目的。学生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信息技术素养的要领,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改进操作的不足,完善自身的应用技术能力。
3.3.信息素养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正在逐步形成,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将其列入到教育目標考核与评价体系中。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拥有更高的信息资源内容,信息时代给我们更多的便利,这也说明培养信息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应该重视对信息人才的培养,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这样才能实现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未来社会将是信息技术的比拼,只有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成功才会实现教育发展,如果缺乏信息意识就无法养成信息素养,对社会教育造成严重后果。
3.4 运用正确的评价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的运用问题应该创建更多的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的体现不能以试卷分数决定,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准确客观的评价学生能力,运用过程评价方式才能分析出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状况。使用过程评价机制就是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日常训练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问题参与程度和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评价机制能够全面总结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有利。
4 结合实施网络信息,引导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基于科学发展的基础而在各个阶段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各个阶段的信息技术授课,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在信息化、电子化的当前社会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效率学习。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发展,以核心素养为教学背景,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指导,促进学生在多方面全面发展,综合性地提升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
结语:
综上诉述,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技术结晶,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将知识、技术普及与传承,故在小学阶段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举办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信息技术的基础思维、意识、责任为立足点,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与指导教学中,有效地常设与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更好地将其核心素养相结合,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素质,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钱杲.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探究[J].考试与评价,2018.
[2]王润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例分析[J].考试周刊,2019.
[3]郭濤.谈如何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8.
[4]陈军.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
[5]李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讨[J].学园,2018.
[6]石晓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