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校史馆建设研究
2020-12-15于潇
摘要:大学肩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校史馆作为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记录、传承、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有力平台。文化育人视角下,重视大学校史馆建设,发挥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成效,使大学校史馆在大学生与教师发展历程中贡献力量,进而增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对此,立足于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功能,分析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校史馆建设价值,提出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校史馆建设路径。
关键词: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建设
引言
大学校史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文化思维维度,对大学学校的学科文化等信息具有传承、延续的功效。新时代背景下,以文化视角实现大学校史馆的建构,能够发挥大学校史馆自身影响力度,促进相关文化信息的传递,对师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效,进而助推大学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大学教育教学开展中,关注校史馆建设,将文化育人思想理念融入到其中,凸显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性,进而提升大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功能
(一)文化陶冶功能
大学校史馆不同于大学其他的课程教育形式,其重视文化育人,具有文化陶冶的功能。并且文化育人体现在其内在形式中,大学生通过融入到大学校史馆中,能以文化性达到陶冶大学生情操的教育目标,进而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大学校史馆承载着校史信息,校史包含学校的人文精神与教育传统信息。可以说,一所学校就是一部校史,其沉淀着每一个时期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信息,延续着学校的教育信息、文化精神以及学术传统,给予大学生无形的教育与陶冶,这对大学生人文性发展意义非凡。针对多元化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本土文化性缺失问题,以大学校史馆文化信息为导向,能够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更好的认知民族文化等信息,以此为导向,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性发展。
(二)教育育人功能
大学校史馆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基石,而学校所处于的地域层面中,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一所学校的建设与地方文化息息相关,涵盖地方的文化习俗、文化风情、文化精神等等,以此丰富大学校史馆文化信息内容。而这些文化信息都在大学校史馆中得以体现,例如:厦门大学就在“嘉庚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体系的构建,并且以“嘉庚精神”为导向,深入挖掘地方的文化信息,将更多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融入到大学校史馆建设中,以此凸显厦门大学文化育人性。由此可见,大学校史馆的文化性不仅以优质文化为育人根本,更以地域文化信息为延伸、拓宽信息内容,以此达到良好的大学校史馆的文化育人成效。
(三)生活教育功能
生活是教育之本,生活蕴含教育,教育的最终服务对象为生活。大学校史馆作为文化弘扬的重要场地,更是道德教育传播的主阵地,其作为大学文化陶冶的重地。大学生参与到大学校史馆,能够将大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解脱出来,通过参观、欣赏大学校史馆陈列与物品,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占时的宁静,并且从中获取较多的能力与信息。可以说,从文化育人视角中大学校史馆的建设,是以一种教育形式与手段,将教育回归于生活实际,让大学生在闲暇中融入到大学校史馆中,学习、获取、实践文化信息,从中获取较多的人生感悟,达到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成效。同时,学生借助大学校史馆中的信息内容,有效的解读、认知书本课程知识,达到丰富大学专业课程教育的功能,推进大学专业课程教育生活化进程。
二、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校史馆建设价值
(一)大学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校史館是大学建校、发展、变迁的真实映现,凝聚了大量的真实历史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包含图片、文字以及视频、音频等实物资源,并且覆盖、融入在大学校史馆藏品中,给予大学生一定的明示、暗示的启迪,使大学生从中获取较多的信息资源,包含物质文明信息、精神文明信息等等,以此促进大学生综合性发展。校史馆是大学向世人传递本校校史、文化的有力手段与载体。以大学校史馆为载体,从文化育人视角实现本土文化的有效性传承与弘扬,使人们通过融入到大学校史馆中,获取较多的文化信息,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人、弘扬人,以此彰显大学校史馆建设价值。
(二)大学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路径
大学校史馆作为大学思政教育的有路径,能够作为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路径,以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形式,向大学生传递相关的思政教育信息。在大学校史馆建设中,将文化育人融入到其中,推进大学校史馆与大学思政教育相融合,成为大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力渠道,以此彰显文化育人成效。同时,针对思政教育存在的偏向理论教育问题,以大学校史馆为思政教育主渠道,能够平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比例,使大学生综合性发展,进而提升叙事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此外,大学校史馆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路径,助力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设,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建设提供路径、信息资源,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三)大学拓宽大学生思维的主平台
以文化视角为导向,构建大学校史馆,为大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宽平台。大学校史馆作为大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提升的主平台,能够在文化育人层面中,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获取与学习实现思维的延伸,达到大学良好的育人成效。首先,大学校史馆是历史、艺术、文化的结合体,学校因地制宜建设校史馆以文化育人视角进行校史馆的空间、物品摆放的设计,增强空间的文化育人性以及物品摆放的育人性,打造良好的大学校史馆活动空间,带动大学生参与兴趣,使大学生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与感染,进而践行文化。其次,大学校史馆反映学校的专业特色,形成与学科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通常是学术关注与发展的重点。大学生融入到其中,获取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拓宽自身知识面,达到良好的学术研究与探究模式,助力于大学生未来就业。
三、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校史馆建设路径
(一)转变大学校史馆建设思维
文化育人视角下,大学校史馆的构建,树立文化育人的大学校史馆建设思维,以此彰显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教育性质。在转变大学校史馆建设思维中,首先,大学需要立足于当前大学校史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将文化育人思想理念融入到其中,实现文化育人落实到大学校史馆建设的方方面面,并以文化育人革新、弥补大学校史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实现大学校史馆建设的优化型。其次,大学对校史馆建设进行重新的定位,以文化育人的大学校史馆建设为导向,推进文化信息内容与大学校史馆建设的融合性,使其作为文化宣传的重地,实现文化的普及与弘扬,继而增强人们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同感。最后,在大学校史馆建设中,以文化育人为导向,加强对大学校史馆建设的投资,大学校史馆中不仅具有文化信息内容,更要包含先贤学者的名著与典范等信息内容,丰富大学校史馆信息内容,满足师生对大学校史馆参与的多元化需要,从而彰显大学校史馆建设的文化育人性。
(二)共建大学校史馆文化
在文化育人视角下,大学校史馆的建设,需要充分的运用多方资源,包含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等等,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多方资源为基础共建大学校史馆的文化体系。首先,以多方资源为导向,共建校史展馆。大学学校在构建大学校史馆中,需要获取政府的大力扶持,赢得教育部门的支撑,动员师生、家长、企业以及校友一同关注校史展馆的建设,一同融入到其中,发挥个体自身能力,协同构建校史展馆。例如:在校史展馆建构中,成立校史信息收集小组,多方收集校史信息,包含校史自身学术、教育的发展信息以及地域文化信息等等,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归纳,为校史展馆建设贡献力量。其次,在大学校史馆建设中,以文化育人为视角,大学重视校史人文景观的构建。在校史人文景观构建中,根据当前的大学校史馆结构布局模式,融入文化育人信息,强调人文性宏观结构与格局的不足与建构,凸显校园自身独有的文化韵味。例如:以民族文化特点为导向,使大学校史景观凸显文化气息,实现藏品、典籍的合理摆放。最后,以文化育人视角构建的大学校史馆,重视编撰校史。发挥大学校史馆管理员工作效能,记录校园教育、科研等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导向,成立专门编撰校史的小组成员,从这些信息中总结学校办学的规律、管理特色。通过校史的编撰,将校史传递给师生,使师生更好的知晓大学办学模式与特色,并以校史为荣,增强其在学校工作与學习的归属感。
(三)创新大学校史馆建设方法
文化育人视角下,大学校史馆的建设,需要以多方法、多路径进行建设,实现大学校史馆的全面性发展。首先,在大学校史馆建设中,需要以大学生视角进行构建,根据大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特点等信息,建设大学校史馆。例如:加强大学生大学校史教育,根据大学生对大学校史的认知与理解,实现大学校史馆的空间场地设计,使大学校史馆构建符合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需要。其次,大学校史馆的构建需要进行延伸,使大学校史馆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实现大学校史的线上线下教育效能。例如:学校在互联网平台中,开展大学校史教育活动,让大学生通过网络路径知晓、认知大学校史信息,增强大学生对大学校史信息的掌握。同时,构建网络的大学校史馆,借助虚拟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中打造网络的大学校史馆,让大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获取大学校史典籍等信息。例如:网络的大学校史馆构建,可以将信息资源图文并茂化,便于大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信息内容。
(四)开展大学校史课程教育体系
大学校史馆作为大学的一种教育资源,需要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衔接,推进大学校史在专业教育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进而使大学生更好学习大学校史信息内容。尤其针对大学的新生而言,将大学校史融入到自身教育路径中,让新生快速知晓大学校史,便于新生更快的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同时,在大学校史馆建设中,以文化育人思想理念为导向,学校专门构建大学校史课程教育体系,实现大学校史的普及,为教师与大学生学习大学校史提供平台与场地,进而推进大学校史馆的建设。此外,将大学校史馆作为大学生文化课的延伸,在文化教育中,以大学校史馆为导向,推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的融合,让大学生融入到大学校史馆中,将所学课程信息运用到其中,并且在大学校史馆中大学生通过实践能够获取较多的能力与力量,助力于大学生未来发展,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
结语
文化育人视角下的大学校史馆建设意义非凡,不仅是文化育人思想理念能够融入到大学校史馆建设中的需要,也是凸显大学校史馆文化育人性的发展需要,更是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性提升的需要。因此,在大学教育教学开展中,重视文化育人的融入,建设大学校史馆,凸显大学校史馆建设的文化育人性,发挥大学校史馆建设价值,提升师生道德素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性发展,从而彰显大学文化育人教育。
参考文献:
[1]牛英辉,王丽娜,杨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路径探索——以同济大学校史文化、体育文化和社区文化为例[J].智库时代,2020(16):173-177+185.
[2]郭云路.挖掘档案价值 推进校史馆建设——以信阳师范学院校史馆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2):99-102.
[3]马新梅.高校校史馆的定位思考与创新设计——以海南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0(01):182-183.
[4]肖阳,倪燕,张诗媛.新时代校史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以上海音乐学院校史馆特色宣传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06):87-91.
[5]张岩.农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建议——以中国农业大学档案与校史馆为例[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06):56-57.
作者简介:于潇(1982.6.7)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所在院校: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职称:新闻编辑,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新闻报道,新媒体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