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研究
2020-12-15林霞
林霞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岗位设置还是按照传统的业务功能設置,且财务重视程度在部分高校受到弱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要求改革原有纸质、线下流程管理模式,向电子票据、线上业务流程、信息共享的财务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样本高校的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分析指出高校岗位设置存在滞后于财务现代化的问题,认为高校财务恰逢大数据背景下改革机遇期,应适时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调整,增加财务信息中心及相应的岗位配置,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财务;岗位设置;人员编制
一、前言
大数据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电商平台、区块链物流、数字化货币,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电商平台能自动推荐你想要的商品;交易支付已几乎用不到银行卡片,实现秒付。在社会经济活动已迈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前提下,提高财务会计的现代化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站在知识和科技高点的高校财务更应该具有前瞻性。
二、高校财务岗位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参考具有普遍特点的浙江几所本科院校,对比各自岗位设置的异同及人员编制差异,分析其岗位设置及编制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样本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分析。通过调研,样本高校岗位主要基于传统模式设置,涉及财务报销、预算管理、薪酬管理、学生收费等业务模块,但在信息化、数据管理方面薄弱甚至缺失。各岗位的业务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虽然与传统手工记账相比,更多地借助了计算机网络工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但是没能跟上大数据时代的步伐,财务运行模式仍落后。当然这种存在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制度、体制、成本、科技等都有可能是阻碍因素,其中,科技和成本是主要因素。要将全新的事务应用于实践,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和承担失败的风险。科技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但不会给工作带来简化,相反,它可能会使工作复杂化。这就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否则会逐渐被社会淘汰。学习是一场持久战,改革需要巨大的勇气,现状决定了高校财务改革任务艰巨性。
(二)样本高校财务人员编制情况。样本高校财务人员的编制层次是行政部门中最多的,有在编、人事代理、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等,和其他部门相比,在编比例明显偏低。在企业,资本是一个实体单位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自古以来,管钱都是由实体单位实际一把手掌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至今在私有企业中,财务的地位和角色依然首屈一指。但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完善,权和钱之间相互分离,高校财务的地位受到侵蚀,财务队伍未受到足够重视。另外,在现有的绩效和预算体制下,管理层的绩效并不因财务管理的优良而不同,九宫格式的预算将学校这块蛋糕全部划分,管理层并不能从中受益。本质上,高校财务的监督管理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管理层缺乏重视,导致高校财务人员编制层次偏低,且编制的转换机制缺乏。
(三)样本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两点,现在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存在缺乏前瞻性的问题,人员编制现状存在风险隐患。当全社会都已经使用扫码等数字化收付款时,部分高校还是通过POS机、现金等方式收费;当电子票据和电子文件已流行于社会时,高校依然用线下流程、纸质材料模式。当然存在有其必然性,首先是信息化成本越来越高;其次,信息化受制于专业人才缺失,计算机信息类的社会平均工资显著高于高校的行政人员;再是,高校地理位置集中,跨区域现象较低,教职工集中办公,实践中对现代化的技术需求不够。随着人员编制控制收紧,大部分高校财务的人员编制层次不一,在编、合同制、劳务派遣等形式的人员类型并存,很容易引起财务内部矛盾。高校领导层对财务有一个错误认识:承认财务的重要性但同时又轻视财务的专业性,认为财务是繁杂重复工作但不是复杂劳动。实际上,财务的每个岗位都需要高素质人才,服务好、管理好经济活动的最后一道闸,不但能实现高效财务,还能为其他管理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也能提高教职工的工作心情,进而再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三、财务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调整原则
(一)因事设岗原则。因事设岗是岗位设置最基本原则,有事才有岗,虚设岗位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影响整体。事务的表现具有多样性,如何精准把握是合理设岗的关键。在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未来财务发展方向也必然是数字化。当下财务信息化、智能化在大型企业已初步成型,部分高校也已实行网上预约报账,这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离真正的信息化、智能化还相距甚远。目前票据和支付两个最重要的领域已实现电子化,这给其他领域实现信息化提供了条件。
(二)激励约束原则。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要符合激励约束原则,要具有吸引力和提升个人潜力的特点。多层次的人员编制之间要相互联系,有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的通道,以此来激励员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相反,若某个岗位是孤立的,编制层次之间相隔离时,激励作用就会失效,还会派生出相应的岗位风险和业务风险,员工可能会去做一些有悖业务发展或违法犯罪的活动,岗位风险被充分暴露。另外,每一个岗位都应有明确的职责,从而约束员工的同时又让员工获得工作的成就感。
(三)内控分离原则。内控是一个经济体健康运行有效的管理方式,而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内部控制的补充。与外部监督相比,内控具有从源头阻断、在过程中监督和引导的特点,它是全过程全时段的管理,是单位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体现。财务岗位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岗位的业务风险点,通过合理安排岗位设置来排除风险。如在信息化和数据分析业务方面,通过岗位设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保密性,不能将信息化业务权限统一给单一人员。
四、财务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建议
首先,应设置财务信息化岗位。财务是各种经济业务活动的产物,财务蕴含的数字价值值得被足够重视,其背后隐藏着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在人不能直观发现的情况下,大数据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发掘工具。国家税务总局全面实行电子票据,浙江省财政厅推行财政电子票据,票据都实现电子化,纸质票据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背景下,财务信息化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不久的将来,财务凭证不再是纸质的,而是以电子形式保存,反过来这也实现了大数据的前端数据维护。
其次,应设置财务智能化岗位。当所有的材料都通过网络传递时,只要对传递过程加以规范,将财务人员的判断映射到网络系统后台,就能实现系统后台智能判断,从而消除不同财务人员判断标准不一致问题,如部分高校已实现的网上报销功能。财务智能化将弱化传统财务的核算功能,强化财务的监督功能。这是因为大数据背景下,多维度的大数据里隐藏着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利用大数据挖掘工具,发现有价值的规律性事务,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监督。
最后,减少财务人员的编制类型,提高编制层次。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的工作重心必然向监督、管理功能转移,用财务低层次人员管理高校高层次教职工,在人事关系上是不相符的。另外,财务是高危岗位,引入劳务派遣等非编制劳动关系而又阻断编制转换途径,缺乏激励且容易激活财务风险。近几年高校财务人员的违法案例明显增多,同编制不合理也息息相关。与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相比,提高财务人员的人才队伍不仅可以规避财务风险,还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营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 林长亮.新时期部队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提升策略[J].财税研究,2019(11):132-133.
[2] 蔡雪辉.高校财务人员配备研究[J]. 市场周刊,2018(11):182-183.
[3] 张晶.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下岗位设置探讨[J]. 时代金融,2018(6): 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