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多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科研能力
2020-12-15毛燕韩木先周忠诚
毛燕 韩木先 周忠诚
摘要: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多维度、多角度对该校科研能力进行b 分析,结果表明:该校自实施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8年以来,成效比较显著,论文、专利、标准、成果就、奖励等5个方面均比前8年大幅度提高;标准研制贡献、鉴定成果数量、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数量均位居湖北省高职院校前列;鉴定成果数量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
关键词:多维度;高职院校;科研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3-0243-03
1 引言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四大职能,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自然也是其职能之一。正确评价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制定正确的科研管理制度,承担好相应科研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分析研究无论是高职院校群体[1~3]还是个体[4,5]多侧重于分析论文数量和质量;高职院校科研学研究定位与本科院校不同,不应该太过于强调论文,而应该更加注重与应用技术研发和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相关的专利、标准等。因此,本文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尝试从论文、专利、标准研制贡献、成果、奖励等多维度对高职院校科研能力进行分析,同时为了正确认识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水平,还应用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时间上的比较分析和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分析是否得到提高,横向分析和比较其与所在省份的高职院校,纵向分析和比较其与全国同类高职院校。
2 2012~2019年与2004~2011年科研产出比较分析
2.1 论文
由图1可以看出,2004~2011年发文量比较少,共159篇,年均不足20篇;2012年开始发文量呈螺旋式较快增长,2012~2019年共发表论文958篇,年均近120篇,是前8年的6倍。这固然与2012年后教师队伍有一定扩大有关,更主要的是从2012年后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实施“创新强校”战略,针对教师队伍整体科研能力不高的现状,实施“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2.2 专利
由表1可以看出,2004~2011年仅申请专利1项,2015年开始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加,以后年均申请量稳定在15 项以上,2012~2019年共计申请90项,年均申请11.3项,这表明2012年开始实施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初见成效,科技创新有一定积累,教师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
2.3 标准
2004~2011年未参与起草任何地方、行业和国家标准,2012~2019年共计参与起草并主管部门发布实施行业标准1项、获准立项主持起草湖北省地方标准8项,已由主管部门发布实施5项(表2)。
2.4 成果
2004~2011年共鉴定成果3项,其中两项是森林病虫害领域的成果,这也是该校传统优势研究领域;2012~2019年共计鉴定成果21项,每年鉴定/验收2~3项成果,其中13项是林木良种选育方面的成果,1项生态修复,7项科技成果推广类(表3)。
2.5 奖励
2004~2011年仅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项,2012~2019年获得5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而且涉及到进步奖、推广奖、发展研究奖、教学成果奖等4个类别,表明获得奖励的项目增加明显,同时也表明获奖项目的范围也在扩大(表4)。
3 与湖北省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比较分析
经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奖励的有关文件,全省58所林业类高職院校,其论文、专利申请量、起草标准数量、鉴定成果、省级以上科技奖励(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该校论文发文量、专利申请量均显著低于全省10所国家优质校的平均水平,基本与全省15所省级优质校平均水平相当,这与其省级优质校的定位是一致的。该校参与起草行业标准1项,是湖北省58所高职院校中两所参与起草行业/国家标准的院校之一,这与该校属于行业办学,与林业行业结合较为紧密有关。鉴定成果数量占总数17.4%,居第二位,仅次于湖北三峡职业学院。该校主持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项,居全省58所高职院校第1位。
4 与全国林业类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比较分析
经检索全国18所林业类高职院校,其论文、专利申请量、起草标准数量、鉴定成果(表6)。从表6可以看出,该校论文发文量、专利申请量均略低于全国18所林业类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行业以上标准研制贡献处于全国林业类高职院校平均水平,鉴定成果数量占总数35.6%,居首位。
5 结论
(1)该校具备一定科研能力:论文、专利、标准、成果就、奖励等5个方面均比前8年大幅度增长;标准研制贡献、鉴定成果数量、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数量均已处于湖北省高职院校前列;鉴定成果数量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第1。
(2)该校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得益于学校实施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领导高度重视;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增加科研投入;立足行业特色,突出重点;大力培养科研骨干;整合内部资源,组建科研团队;拓宽科研渠道,搭建科研平台。这也表明,只要足够重视,政策得当,高职院校完全可以提高科研能力,在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推广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3)该校虽然科研能力有一定提高,但是科研产出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核心论文比例偏低、发明专利少、行业以上标准研制贡献不够、科研奖励等次不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进一步立足行业特色,持之以恒培育优势研究领域,坚持不懈培育科研领军人才,就一定能在确保科研产出量的基础上,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邵永强.h指数视角的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分析与研究:以百所国家示范高职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57~59.
[2]刘敖莉,董乃全.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的文献计量研究(2000~2011年)[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7,209(7):72~74.
[3]李晓丽,戴培赟.山东省高职院校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2012~2016 年间 CNKI - CAJD 期刊论文的计量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17(2):60~65.
[4]石继华.刍议高职院校科研论文计量分析:以扬州职业大学为例[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1(1):88~91.
[5]吴 芹.卫生高职院校发表论文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10,30(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