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一画卷,一心一手一世界
2020-12-15卢梅红
卢梅红
摘要: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苏绣就已经被用于服饰,而苏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很早以前其艺术水平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高度。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苏绣不断吸取各种艺术作品中的长处来丰富自身标新形式。针法的变换,题材的选择、色彩搭配的改进,都是时代之下苏绣进行的改变和创新,旨在为人们呈现出更好的审美体验。同时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艺术表达蕴含在作品中,苏绣通过基础针法技巧、题材以及色彩的共同作用,展现出一幅能够表达情感和连接时代的作品,艺术表达就蕴含在这样的表达中。但艺术的表达除了作品本身还需要对应文化以及人们情感的体现,如何通过艺术特点表达艺术情感需要进行分析论证。本文通过对苏绣的发展、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最终在依据情感、历史文化的依据,找寻到苏绣中的艺术表达,并在最后针对苏绣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予发展启示。
关键词:画卷;苏绣;艺术思考
前言:
艺术的发展是伴随着人们的认知而产生的,艺术在形成之初对于人们有着切实的现实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深化和改进,再依据人们所存在的需求,进而延伸出艺术性。苏绣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起着对人们精神的承载的作用。它色彩丰富、针法精巧、构思巧妙,同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它的技法,给人们呈现出一幅优美得画卷。它贯穿进人们的发展历程中,是人类物质文明向精神世界进取的凭证。它起源于物质文明,在物质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自身,最终融合百家之长,显露出苏绣的艺术性。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苏绣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虽然它色彩丰富,有着独特的色彩美学、题材丰,能够进行不断的创新,与西安代社会向融合、针法的传承更是诠释了“匠心”。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被快时尚充斥着,对于苏绣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缺失,但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瑰宝,需要对苏绣文化进行讲述,以及配合其艺术性进一步的展开讨论。就国内的研究来讲,更多的是对苏绣的艺术特点以及苏绣在现代社会的运用进行的描述,没有就 苏绣的特点,具体的分析它的艺术性。
一、苏绣得发展历程
苏绣起源与我国的苏州吴县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原因,该区域有着深厚的发展底蕴,直至现在耶斯刺绣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苏绣发展历程较长,其成熟的技艺也是在这样的历史沉淀中产生,在史料的记载中,苏绣在那时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苏绣就已经被用于服饰。而苏绣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很早以前其艺术水平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高度,这点从北宋史料《清秘藏》中就已经对苏绣做出“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苏绣的发展在初期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没有具体的艺术表达,在明代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抬头,江南地区的手工农副业不断的发展,由于苏州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人们开始大量的养蚕,从事刺绣工作。到了清朝,朝廷一度设立的织造衙门,以协调刺绣行业的发展,在清代的发展中,刺绣艺术达到了鼎盛。伴随着近现代的开端,西方文化的进入,苏绣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出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所喜欢。一直到现代,苏绣由于自身题材、色彩、形式等特点被人们所推崇,同时手工针法让人们从中能够看到苏绣艺人的努力和匠心,苏绣中的精神文化也被人们所惊叹。
二、苏绣蕴含得艺术特点
苏绣在发展中不断吸取各种艺术作品中的长处来丰富自身标新形式。针法的变换,题材的选择、色彩搭配的改进,都是时代之下苏绣进行的改变和创新,旨在为人们呈现出更好的审美体验。
(一)针法技艺
艺术的发展需要基础支撑,绘画需要对色彩以及场景有着敏感的感知,同时也需要对色彩调配有着高超的技艺,苏绣在发展中也有着这样的要求。在精湛的技术之下才能够对整体的画面进行更为完整的呈现,同时在针法技艺的支撑下,也能够不断进行创新,对形式题材进行转变。在针法技艺中主要包括“平、齐、细、密、和、顺、光、匀”八字概括,绣面的平整,针脚整齐,秀线纤细等特点,同时这样的特点还要配合齐针、滚针、接针同时进行,在这样的高标准之下才能够成就苏绣的整体发展,成就苏繡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针法技艺代表着苏绣在历史发展中的基础,是经过不断的检验和完善才能够完成的,代表着中国匠人的精神,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瑰宝。
(二)山水画题材
苏绣山水题材的运用一方面的得益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人们对于山水画有着独特的喜爱。同时与苏绣的发源地苏州也有着重要的关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绣的发展历程也具有相对浓郁的地方特色,苏州的古朴与苏绣中的山水题材有着相得益彰的好处。山水画题材的融入也是苏绣在发展过程中创新和丰富自身的手段,最终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的完善,最终形成苏绣极具特色的艺术特点。在苏绣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山峰、花鸟、树木、花朵”都是苏绣题材上的选择,有时苏绣艺术家还将整幅山水画用刺绣的方式进行表达,呈现出借鉴山水画但又区别于山水画的特点,为人们所惊叹。
(三)色彩美学
色彩是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苏绣在颜色的选取上主要以洁净雅致为主,主要采取素色来表达整体的淡雅和高洁。将物品进行细致的理解,在理解之上随物用色,华而不俗,浓而不艳,给人以清新脱俗的高雅之感。苏绣的花线颜色丰富,多达上千种,每种颜色在分类上又格外细致,一种颜色由浅至深,又有几十种变化。颜色的丰富也带来了苏绣颜色的别致,在颜色的转换中能够更为自然的进行转变,相对不会显得突兀。同时在物体得表达上也能够最大程度得保证花园物品的颜色,从而给予人们更为舒服的视觉体验。色彩的特点还呈现在对于细节的勾选上,细节的勾选能够对整体的表达呈现出补充作用,细节之间的点缀和修饰也能够使整体变得更为精致。
三、苏绣艺术特点中的艺术性表达
艺术的表达蕴含在作品中,通过基础针法技巧、题材以及色彩的共同作用,展现出一幅能够表达情感和连接时代的作品,艺术表达就蕴含在这样的表达中。但艺术的表达除了作品本身还需要对应文化以及人们情感的体现,苏绣在过程中融入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艺术的表达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针法技艺中的艺术奠基
针法能够使苏绣将作品无完整的呈现,给予人们视觉体验。在绘画作品中颜料以及画笔的发展能够带动绘画艺术的改变,针法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功能,通过不断的改变针法,使作品能够完整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艺术的表达不能脱离技术来开展,通过在不断熟练的技术中找寻新的突破口进行改变,这样的改变更具针对性,也更具说服力。在艺术的表达中,针法就是工具,运用针法的变换,将苏绣的细节展现,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韵味,针法起到了中的作用,使苏绣艺术表达和情感传承的核心。
(二)题材传承文化
山水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形式,苏绣在过程中用刺绣的手法来表现,一方面使对于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题材的变换也能够带来更为丰富的思想表达和情感寄托。苏绣的继承和发展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苏绣延续的两千多年历史,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在苏绣的发展中,通过对不同题材的选取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缩影。苏绣在题材的选取上依据时代和与自身向配合的事件、物品相融合,在不断发展中演变成现代我们能够看到的表现形式,在过程中代表了中国人民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针对人文特色进行的重点发展更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愿意看到的精神历程和文明历程。
(三)色彩提升审美
色彩是通过表现一种具象的表达,让人们能够在其中看到情感和精神。苏绣的色彩上主要以高洁素雅为主,在艺术表现上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其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品质,是对于民族精神的表达。思想和内涵能够在颜色上得到体现,浓而不艳,清淡闲适。在对于思想和内涵的感知上提升审美趣味,审美的产生是人们对于物体具象的评价,但评价的依据是时代和自身精神世界的外化。素洁的色彩、隐秘的颜色变化,能够给予人们谦逊、温和的画面,在人们进行感知时,潜移默化的收到其影响,提升审美体验,而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获得相对舒服的视觉体验,反馈到人们的内心,能够形成独特的精神语言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丰富。
四、苏绣艺术性表达对于苏绣在现代发展的启示
艺术的表达是依据人们的情感和文化特点而展开的,脱离了情感而进行的艺术是没有根基的。苏绣在发展中不断融合时代特点进行自身的丰富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在这样的过程中苏绣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契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着缺陷,相对传统的东西虽然能够给予人视觉上的冲击,但不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在这样的基础上,苏绣进行艺术表达缺少一定的基础,不能够很好的将自身情感以及时代特色传递给人们。基于此,苏绣在发展中要更加关注时代,依据时代特色进行自身的改进和发展,找到时代与苏绣发展中的相似点,针对性的对自身进行丰富,使苏绣能够有一个更为完善的表达形式。在题材的选择上,淫荡丰富题材类型,不仅仅使传统的事物,针对时代发展下的新兴事物也要有着重的关注,通过对新兴事物不同形式的展现,也能够促进人们对于苏绣的关注,推动苏绣的发展。除了作品本身,艺术表达的过程更是以人的发展为前提的,苏绣在与时代的连接中,要主动关注人们的情感,对情感做出具体的分析判断后,针对情感的展现,从而丰富苏绣艺术,来与人们完成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角度。
参考文献:
[1].苏绣·沁园艺术馆 专工手绣 针线垂情[J].中国地名,2020(06):2.
[2]田金文,吴柏岩,杨玲玲,樊子琦,贾克静.浅析苏绣艺术服装的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5):218-219.
[3]杜蕓芸,余美莲.苏绣技艺在现代饰品设计中的表现[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3):67-68.
[4]曲慧雯,赵天华.色彩要素情感表达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05):82.
[5]何俚秋.色彩构成和视觉心理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9(04):113.
[6]冯雨.苏绣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传承保护研究[J].艺术评鉴,2016(02):36-37.
[7]李清扬.苏绣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
[8]王欣.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