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北高寒山区樟子松人工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

2020-12-15张菲

绿色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人工林樟子松

张菲

摘要:以塞罕坝高寒地区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目标树选择、干形控制、密度控制、目标树施肥等技术措施开展高效经营,连续3年对固定样地林木进行每木检尺测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高效经营技术措施,实验林分胸径年生长量0.3  cm以上,树高年生长量0.3 m以上,活立木蓄积增长0.4 m3/亩以上,远远高于普通经营技术的林分。此结果可为如何大幅度提升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质量,加快后备资源培育,为塞罕坝地区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样板,进而提升周边乃至华北区域的森林经营水平提供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冀北高寒山区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3-0101-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林业,林业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更广阔更深远的拓展,樟子松由于具有生态幅度宽、适生地域广和生长寿命长等优良特性,可同时用作生态防护林和用材林,是目前国家林业局在三北地区、尤其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的树种。

20世纪60年代伊始,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并开始防沙治沙。由于樟子松的生态习性与塞罕坝立地极其吻合,林场从东北引进樟子松试种并获巨大成功,为坝上干旱沙地造林找到了适宜树种。同期,当地务林人开始了培育技术的本土化研究工作,在育苗、造林、抚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21世纪以来,塞罕坝进一步加强了樟子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多目标培育等研究与利用,有效提高了林分质量,加快培育国家战略资源,是解决当前生态和木材利用矛盾的根本出路。

2 研究地概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行政区划属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海拔1500~1940 m,主要由坝缘山脉、高原丘陵和曼甸组成;在气候上塞罕坝机械林场属温带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低温寒冷;春短,干燥多风;夏季不明显,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易春旱,生长期短。目前,全场有林地面积7.33万hm2,森林覆盖率约为80%。

本研究地点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长腿泡子营林区,主要地形为梁顶曼甸(表1)。

3 研究林分选择及林分监测内容

3.1 研究林分选择

选择立地条件好、生长势强、通风透光条件较好、自然整枝不明显、干形通直,且近年未遭受严重病虫害、雪灾、风折等自然灾害的樟子松中幼龄林。

3.2 林分监测内容

3.2.1 森林因子调查

采用标准地法于每年秋季树木停止生长后进行。在调查小班内建立29 m×23 m固定标准地,按顺序记载所有乔木或幼树的胸径、树高、冠幅等因子。将每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出相关因子的变化量。

3.2.2 生物多样性调查

每年夏季进行。先在标准地内调查乔木层的乔木数量、胸径、树高、林龄等状况,再在每个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法设置5个5 m×5 m的样方,测定样方里的灌木层; 在每个灌木样方内设置1个1 m×1 m的小样方,测定草本层(表2)。

4 主要培育技术

4.1 精确标定目标树

目标树是森林培育主要对象。认真确定了目标树,才能保证森林经营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所有目标树用红漆标明,要求生长健壮、优势明显、均勻分布。目标树密度应达到森林培育目标的最低株数要求(225株/hm2)。

4.2 目标树经营分析

开展森林调查,检查目标树、辅助木的生长、结实、材质、干形、冠型等情况,分析目标树的生长进程是否正常、满足培育需要,辅助木是否挤占了过多的营养空间,二者比例是否合理,如辅助木过多、目标树需要调整则实行抚育活动。

4.3 确认一般树和干扰树

一般树是目标树的辅助个体,用于补充林层,增加森林郁闭度,保证林分生物多样性,促进形成森林复层结构。干扰树是已经严重制约或即将影响目标树的生长和发育的树木。本项目属纯林作业,鉴于林木径阶差异小、分布集中,可不标定一般树和干扰树。

4.4 密度控制

在确定目标树个体的基础上,为示范林分整体设计适宜的保留密度,其目的是采伐干扰树,促进目标树树冠迅速生长,逐步形成自由树冠;采伐病腐木、损伤木及过密处Ⅳ、Ⅴ等低质林木,保持林地卫生和通风透光,促进耐阴植物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

4.5 林地清理

清理林下作业剩余物,同时注意合理保留天然乔、灌木,促进形成合理的乔、灌、草立体结构。

4.6 干形控制

进行4 m及以上高度的人工高位修枝,起到控制主干形状、提高材质等作用。

4.7 施肥管理

考虑到目标树的生长潜质和培育要求,以尿素、二铵等合理配比,散点状施于周围,促进肥力水平提升,主要在雨季进行(表3)。

5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连续三年对采取高效经营技术的樟子松林分进行固定样地林木的观测,可以看出研究地块的樟子松林2019年与2017年相比,林分平均胸径生长了0.76 cm,林分平均树高生长了0.6m,冠幅增加了0.07m(见表4)。

从表5可以看出,采取高效经营技术的林分三年胸径生长量比常规营林地块三年胸径生长量高0.16 cm,三年树高生长量高0.2 m,而同等立地条件下每亩林分蓄积量可高0.54 m3。研究说明:通过高效经营技术为樟子松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养分,改善了林分质量,大大提升了林木生长速度。

6 结论

樟子松人工林可同时用作生态防护林和用材林,开展樟子松人工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是推行集约经营,有效提高林分质量,加快培育国家战略资源,解决当前生态和木材利用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推进林业经营转型升级,提高土地生产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林业收入的重要举措。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实施,可大幅度提高林区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质量,加快后备资源培育,并为广大林业工作者和森林经营单位建立华北落叶松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典型样板,进而提升周边乃至华北区域的森林经营水平,促进北方森林生态效益更大发挥,也进一步加强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同时,研究项目也将引领社会与民众投入林业生态建设,增加社会就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德永.樟子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研究,2016(2):54~54.

[2]李晓莎,楚聪颖,许中旗.河北省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生物量[J].河北林果研究,2016(3):230~234.

[3]雷泽勇,韩艳刚,赵国军.辽宁章古台樟子松生长过程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2):324~330.

[4]徐兆忠,于洪军.施肥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06(5):11~12.

[5]李国军.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J]. 防护林科技,2017(2):33~35.

猜你喜欢

人工林樟子松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浅析樟子松应用的造林技术与育苗技术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落叶松人工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阿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