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的画像》的艺术特点赏析
2020-12-15张昕
张昕
【摘 要】《一位女士的画像》出版于1881年,是美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的角度,运用了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移居欧洲的美国人同欧洲封建贵族相处时,相互吸引又相互抵触的主题。本文就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的艺术特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心理现实主义;欧美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6-0183-02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要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从美国移居英国,在去意大利的旅行中结识并嫁给了一位长期侨居于欧洲的美国人,但在婚后她却发现丈夫爱的不是她的人,而是她的财产……经过一番沉痛的思索,最终她仍决定维持婚姻的故事。
一、《一位女士的画像》内容简介
《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是一位美国少女,在家庭遭遇不测、父母双亡后,富有的姨母收养并带她移居到英国。暂住在伦敦郊外的“花园山庄”时,年轻貌美的伊莎贝尔先后收到了英国贵族沃伯顿和美国富商戈德伍德的求婚,但都被她拒绝了。她身患不治之症的表哥也爱上了她,但深知自己无法结婚,在父亲病危时极力劝说,把一笔巨额遗产留给了伊莎贝尔。在伦敦生活期间,伊莎贝尔还结识了一位名叫梅尔的英国贵妇,开启了她不幸的人生。继承巨额遗产的伊莎贝尔决定去意大利游历,佛罗伦萨和罗马的恢宏历史古迹令她陶醉。在意大利期间经过梅尔夫人的介绍,伊莎贝尔认识了一位长期侨居意大利的美国艺术家奥斯蒙德。温文尔雅的奥斯蒙德和他楚楚可怜的女儿帕西很快便赢得了伊莎贝尔的欢心,以至于令她沉迷,不顾家人和朋友的极力反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奥斯蒙德。但在婚后伊莎贝尔逐渐发现奥斯蒙德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优雅斯文,梅尔很早以前便是奥斯蒙德的情妇,而帕西其实是梅尔和奥斯蒙德的私生女。品尝到冲动恶果的她没有选择离婚,在外人面前强颜欢笑,即使是她在去英国看望病危的表哥拉尔夫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罗马,继续她这一段不幸的婚姻[1]。
二、亨利·詹姆斯人物简介
(一)《一位女士的画像》创作背景
1869年,亨利·詹姆斯独自赴欧洲旅游,到达英国时得知他心爱的表妹米妮·坦普尔去世,悲痛欲绝,以致终身未婚,郁郁寡欢的他于十多年后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创作了《一位女士的画像》。作品便是以亨利·詹姆斯的表妹为原型,以她的经历和形象构思的。
(二)亨利·詹姆斯经历简介
亨利·詹姆斯于1843年4月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书香世家,他的哥哥威廉·詹姆斯也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从小亨利·詹姆斯便受到家庭氛圍的熏陶,对文学、艺术、哲学都有涉猎。他的父亲老亨利是美国著名哲学作家,与哲学家爱默生、散文家梭罗是好友。父亲推崇国际文化,鼓励孩子去欧洲旅行,了解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詹姆斯12岁时便带他去了欧洲。亨利·詹姆斯的中学便是在日内瓦和波恩等地就读的。1862年詹姆斯考入哈佛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期间结识了他的终身好友豪威尔斯,并受到豪威尔斯的鼓励在《大西洋月刊》《北美评论》等多家媒体上发表小说和评论,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1864年,亨利·詹姆斯的第一本短篇小说《伊洛的悲剧》问世,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1869年,詹姆斯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经过欧洲各国的游历,最终詹姆斯决定暂住在英国,在英国生活的六年期间他陆续发表了小说集《感伤的旅行》《跨大西洋见闻录》《罗德里克·哈德孙》等等。1875-1876年期间,詹姆斯前往巴黎,在那里认识了莫泊桑、左拉、福楼拜等著名法国作家和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美国诗人史蒂文斯等,并为《纽约论坛报》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1876年底,詹姆斯又回到伦敦,开始潜心创作小说作品。1879年陆续创作的《黛丝·米勒》和《欧洲人》都广受好评,奠定了詹姆斯作为小说家的国际声誉。1881年亨利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问世,享誉世界,在1886至1890年期间亨利又陆续发表了《波士顿人》《卡萨玛西玛公主》《悲惨的缪斯》。20世纪初,詹姆斯的创作迈入巅峰,《鸽翼》《专使》《金碗》三部长篇小说人物刻画精细,心理描写极其深刻,充分体现了亨利·詹姆斯的现实主义经验论。晚年的亨利·詹姆斯密切关注英美文坛的发展,在多部长篇小说的序言中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看法,这些序言被后人归纳整理成《小说的艺术》,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1-1912年,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先后授予亨利·詹姆斯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突出贡献。由于不满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呈中立态度,1915年亨利·詹姆斯愤然加入英国国籍。1916年初,英国政府授予亨利·詹姆斯最高文职勋章,同年2月28日,亨利·詹姆斯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73岁[2]。
亨利·詹姆斯是跨国界的文学大师,虽然他的创作风格不同于马克·吐温的文学传统,没有受到美国读者的普遍喜欢,甚至一度受到指责。直到二战前,美国“第二次文艺复兴”期间,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才受到世人的关注,被公认为美国最杰出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
三、《一位女士的画像》的艺术特点赏析
《一位女士的画像》创作于作者居于罗马期间,小说本身在题材、创作手法和叙事角度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认为是“小说发展史上一本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
(一)创作思想上的特点
亨利·詹姆斯常年旅居于欧洲,在创作时多运用了文化融合的思想。《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天真单纯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便是广大向往欧洲古老文化而前往欧洲的美国人的代表。伊莎贝尔带着对欧洲的无限向往来到罗马,拒绝了美国富商的求婚,代表美国人向往与欧洲文化结合的理想,梅尔夫人是欧洲文化的象征,奥斯蒙德是女主人公眼中成功融入欧洲文化的美国人:他举止优雅、彬彬有礼,俨然是“欧洲第一绅士”,所以女主人公不顾家人反对也要嫁给他。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长期居住于欧洲、深受欧洲文化影响的美国人和老于世故的欧洲人常常鄙视初来乍到的美国人,愚弄和戏谑他们。伊莎贝尔被梅尔夫人和奥斯蒙德联合欺骗其实是当时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是欧洲和美国不同文化思想的冲突[3]。尽管如此,亨利·詹姆斯还是提倡欧美文化的融合,小说中伊莎贝尔知道梅尔夫人和丈夫的不正当关系后十分痛苦,但她深知自己在思想上是自由的,所以在有回到姨妈身边的机会时仍选择回到罗马。实现欧美文化的融合是亨利·詹姆斯的理想,伊莎贝尔回到罗马继续婚姻正是作者这一理想的实现,即便为了达到文化融合需要美国人单方面的委曲求全。
(二)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小说的创作主题由外部世界逐渐转移到内心世界,亨利·詹姆斯便是这一改革的先驱。詹姆斯在创作中极其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他将现实主义艺术范围内的小说事件都变换成了主人公內心世界的阐述,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但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同样可以直观表达小说的思想内容。文学界小说评论家通常把这种创作手法称为心理现实主义。《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充分运用了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第42章用很大篇幅作为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内心独白,没有惊心动魄的行动和事件,仅仅通过伊莎贝尔的主观感受、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便将其婚后四年的经历展现出来:她所追求的文化天堂是如此的肮脏与虚伪,为了追求独立和自由竟是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亨利·詹姆斯的24卷本小说作品集(即“纽约版”)序言也回顾了《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这次沉思成为她生命中的里程碑,实际来看,虽然(独白)只是一种探索和评价,但它却比很多事件的作用更大。我在构思故事时是想让它既能体现事件的全部活力,又可以保持最经济的画面……这显然是书中最好的部分。”作为心理现实主义作家,詹姆斯笔下人物的复杂心理多是层次分明、顺理成章的,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即便是最隐秘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4]。
(三)叙事角度上的特点
《一位女士的画像》在叙事角度上也有了新的探索,成为小说叙事角度变化的先行作品。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读者可以把自己代入到小说作品中来体验主人公的故事,但亨利·詹姆斯认为第一人称叙事十分松散、笼统,没有重心,用作者介入的手法来讲述故事会使得读者感到虚幻和不真实。在阅读《一位女士的画像》时,读者可以从上帝视角观察伊莎贝尔的意识形态变化,女主人公便是故事的意识中心,通过描绘伊莎贝尔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般体验到伊莎贝尔的所见、所闻、所感,伊莎贝尔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生动。例如,在伊莎贝尔初遇梅尔夫人时,她只看见了梅尔夫人的背影,通过这一背影进行猜测来让读者认识梅尔夫人,而全篇没有单独叙述梅尔夫人的身份和性格特点,有意引导读者像伊莎贝尔一样对梅尔夫人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在后续情节发生反转时带给读者极大的冲击,更加切身体会到伊莎贝尔在得知丈夫和梅尔夫人关系暧昧的时候,内心的绝望与痛苦。《一位女士的画像》在叙事角度上的独特性为后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后来现代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亨利·詹姆斯作为小说创作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和心理学家,在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充分运用了文化融合的创作思想和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在叙事角度上也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对后世作家创作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亨利·詹姆斯之后,现代主义在英美文学中迅速崛起。《一位女士的画像》是小说发展史上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鲍忠明,黄显婷.亨利·詹姆斯的印象主义美学观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5):37-46.
[2]郑坤.论亨利·詹姆斯小说的成长主题[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张晓琳.<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女主人公的成长与空间书写[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12):34-37.
[4]魏新俊.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病态人物形象——以<一位女士的画像>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5):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