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养
2020-12-15王玮
摘 要:一首歌曲演唱的成功与否,演唱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演唱的技法技巧,还要具备一定成熟稳健的的心理,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够促进演唱顺利进行,使演唱能够更加完整、丰富地表达演唱内容。心理素养对演唱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健康良好以及成熟的心理素养是演唱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心理素养;演唱者;效果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正确的呼吸是演唱的根本。意大利的演唱家卡鲁索说过:“一个演唱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凡是从事演唱艺术的人都很注重呼吸。但真正能够正确掌握并运用呼吸演唱是非常不容易。演唱者在上台表演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心慌气短、气息不稳定、各个发声器官协调性减弱,这主要是因为情绪紧张影响了气息的稳定,导致演唱不能正常发挥,可见心理素养对于气息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演唱共鸣的正确运用可以使音色得到美化,还可以统一声区。恐惧高音,是诸多演唱者心理障碍的突出表现。也是我个人在学习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很多人无论是唱歌还是练声,只要到了高音区情绪就开始紧张,甚至拼着蛮劲,可就是唱不上去,如果在学习中高音区发声经常受挫,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恐惧高音的条件反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就给解决高音问题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所以,要在巩固好中声区和过渡好换声区的基础上训练高声区。在高声区的训练中,要进一步加强气息的深度、喉咙的松度、咽腔的开度、上腭的興奋提起、下腭的下放回收等。
演唱中的艺术想象,就是演唱者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把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想象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像戏剧演员演戏一样感受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象歌曲的意境会很快帮助演唱者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使歌曲的形象完整、统一。当然,理解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时所能努力做到的,它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生活的回味、情感的积累以及所接触的音乐作品的积累等等,积累越多思想也就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
演唱的最终价值在于欣赏,而舞台就是演唱价值得以实现的场地,是演唱艺术家最为重要的工作场所。精湛的演唱、演奏加上恰如其分的表演和良好的台风才能让人赏心悦目,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过硬的心理素养。
要取得好的舞台效果,心理放松,充满自信非常重要。带着放松的心态上舞台,就好比“轻装上阵”。有些同学不仅上舞台,就连一次平时的考试,多几个老师看自己演唱心里就发怵,平时在琴房练的水平此时大打折扣,上舞台更是手足无措。要做到放松的表演首先要有平时的演唱基础,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在课堂上刻苦的训练,有了十分的把握,才可以不受技术问题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才能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或者专家做到放松、自如。另外,树立自信的观念也是很必要的。
舞台实践与心理素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众所周知的世界著名男高音演唱家帕瓦罗蒂,他有金嗓子般的歌喉,也有丰富的演出经验,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有上舞台就紧张的毛病。一次演出中,他无意间手中拿了一根小金属棒上台,结果意外地发现,那次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似乎把所有的紧张都握到手中这根小棒中去了。从此每逢演出前他都要去后台找一些小铁棒,小钉子之类的东西拿在手上来缓解自己心理的紧张。他的经纪人知道他这一特点后,每次都会为他准备好这一类的东西。不知从何时起,白手帕代替了小金属棒,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舞台上的帕瓦罗蒂必定是拿着一条白手帕在放声高歌。帕瓦罗蒂就是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克服紧张的方法。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多参加舞台实践,不断的打磨、积累经验,才能够锻炼出过硬的舞台心理素养,取得更好的舞台效果。
演唱是一种优雅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音乐文化。仅仅学习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音乐基本理论修养。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有一个研究、理解、处理的过程,如对歌曲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甚至有关地区的风俗民情都应有所了解。
演唱者演绎作品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作品的主旨内涵及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奉献给听众,给他们一种唯美的享受,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办不到这一点的。因此演唱者一定要克服演唱时的紧张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尽量放松,把注意力、意志集中到演唱的过程中去。信心又是放松的基础,所以在演唱时要充满自信,情绪积极兴奋,心理上保持相对的冷静,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将情感完全投入到歌曲当中。
每一个歌曲作品的情感、技术含量和美好的艺术呈现,都需要好的心理因素令其发挥的更加游刃有余,演唱者都要充分发挥饱满的音乐情绪、满腔的激情投入到作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歌曲的风格,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时代气息和精神风貌,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受到心理因素的作用。所以,不论在教学,还是学习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心理素养在演唱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厚道.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页.
[2] 那查连科.演唱的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3] 杨立岗等.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4]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第292页.
[5] 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8页.
[6] 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7] 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王玮(1982年9月)籍贯:陕西紫阳 民族:汉,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