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性合唱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2020-12-15胡洋
胡洋
【摘 要】以广东省的合唱发展为例证,关注区域合唱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从群众动力、经济发展、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分析了合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从政府关注、群众意识培养、平台建设、指挥人才培养、作品创作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区域合唱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广东合唱;发展不平衡;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6-0091-02
一、现状分析:发展背后的不平衡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出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广东省上下所认识”[1]。在这样的背景下,合唱以其参与度高、易于普及的优势,作为开展群众文化生活工作的重要艺术形式,受到了省内政府的重视。广东省的合唱发展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不仅打造了像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少年合唱团、小云雀合唱团、中山合唱团、深圳音协合唱团等国内知名合唱团队,而且还在顺德、中山等地区建立了国家性的合唱基地,使得廣东省一跃成为国内合唱大省,成为全国合唱文化发展的标志性省份。但在广东省合唱水平日益提高、合唱事业不断繁荣的同时,许多以前不曾关注的问题慢慢凸显出来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纵观全省的合唱区域分布,发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高投入的合唱团基本扎推在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而非珠三角地区的粤西、粤北、粤东等城市,合唱的发展水平就十分落后。多年来,不管是全省的中小学合唱比赛还是群众歌咏比赛,走在前列的合唱团队基本都是珠三角的合唱团队,而其他地区的合唱团队以三等奖和优秀奖居多。珠三角地区的合唱团在国际上已经是频频获奖,而粤西、粤北等地的合唱团连参加地区外的合唱交流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所以广东省的合唱发展数据就仅仅是珠三角地区的合唱发展在提供支撑,发展后劲令人堪忧。现今,在广东省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之下,合唱事业的发展也应顺势而行,缩小区域的水平差距,不仅要是合唱大省,而且要是合唱强省。
二、追根溯源:不平衡原因的分析
(一)合唱参与动力的差异
群众的参与热情是合唱发展的原动力,合唱群众数量与素质的差别是形成合唱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首先,不同区域参与合唱的人数存在巨大差距。从广东省来看,广州、深圳、中山、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地区,“业余合唱团,常年歌声不断的,大约有五百个,季节性开展活动的,超过一万个。城镇、农村、企业、工厂、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得难以统计”[3],而粤西、粤北、粤东等地加起来常年训练的合唱团不足百个。其次,不同区域合唱团的团员素质存在重大差距。从全省的合唱比赛与合唱交流来看,广东珠三角的合唱团在演唱的曲目、演唱的能力以及合唱的表演形式方面都处在国内的领先水平,而粤西、粤东等地除了少数固定合唱团能够演唱一定难度的合唱作品外,其他的合唱团仍停留在广场歌咏的水平之上,演唱的作品都是单声部作品,演唱形式以齐唱为主,目的都是自娱自乐。
(二)经济投入因素
地方的合唱经费投入是合唱水平发展的经济保障。合唱的活动场地、训练设施、比赛项目、专家指导都是开展合唱活动、提高合唱水平的必要条件。而各个地区对合唱发展投入的经费是否充足以及合唱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都决定了合唱的普及程度与发展速度。如在中山、深圳、东莞、珠海等地,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了专门的音乐厅,其中就包括合唱表演厅与排练厅,并长期外请一些国内外优秀合唱与指挥大师进行演出与讲学,从而提高了当地的合唱鉴赏水平,为当地的合唱团队提供了高水准的学习机会与交流机会。而在粤西地区的茂名、阳江等地,情况就大大不同,政府对于合唱的投入相比起来就大打折扣,没有完善的合唱排练场地、没有专业的合唱设备,往往歌咏比赛的场地就是露天广场与影剧院,从而使合唱比赛成了拼音量、拼动作、拼花样的集体歌唱比赛,违背了合唱和谐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影响了当地的合唱审美标准。
(三)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同
各区域的文化部门对合唱发展的关注差异是一个造成合唱发展水平失衡的重要原因。从全省来看,合唱文化发展比较出色的地区,往往政府都比较重视,对合唱的认识也相对比较深刻,并且很大程度上把群众合唱当作本区域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建立相关的合唱机构、合唱基地,将合唱团打造成城市的名片,并举办全国性高规格的合唱赛事。而合唱文化落后的地区,相关文化部门本身对合唱的理解就比较片面,仅把合唱当作一种政治宣传的工具与节日庆典的仪式性活动,对当地的合唱发展缺乏长期性的正确引导,只在开展某项活动时,临时组成合唱团进行表演与竞赛,缺乏一种文化的延续性,造成合唱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退步。
三、献计献策:提高落后地区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政府对合唱的关注度
曾经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群众歌咏活动向各级领导和全社会指出:“要把它当作用先进文化占领群众文化生活阵地、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重要工作来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不但要加强领导,而且要尽可能地积极参与,站到群众歌咏队伍中去,同广大群众一道放声歌唱。”[3]对于落后区域来说,各级政府部门与文化部门应该提高对合唱文化的认识,使合唱艺术能够在群众文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第一,各级政府应该给予政策上的保证,积极扶持以社区、机关、企业为单位的合唱团队,在经费、场地、人员上给予保障,引导性地规范合唱团的组织与管理。第二,各级政府应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合唱交流会与合唱比赛,表彰先进的合唱团队,从根本上脱离功利性合唱,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合唱氛围。
(二)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群众的合唱水平
群众是合唱的主体,群众对合唱的热衷程度与参与水平是決定合唱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群众的合唱能力就成为提升合唱发展水平的必要措施。首先,要有效利用训练手段提升歌唱兴趣。对于社会群众来说,大多数人参与的热情都是来自于“自娱自乐”“自我表现”等想法,而面对集体枯燥的训练很多团员都会半途放弃,所以怎样使训练趣味化、排练系统化、演唱丰富化以便提高团员的参与兴趣与热情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其次,既要保持群众的参与热情,又要加强基础训练。受到历史发展与艺术普及程度的影响,多数合唱团员的音乐基础都较为薄弱,基本的读谱能力、音准概念的理解能力、节奏意识以及与指挥的合作能力都非常欠缺,所以要提高群众的演唱水平就必须坚持常规的基础素质教育,例如基本乐理学习、音准听辨练习、基础发声训练、基本指挥法学习等。
(三)建设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加强相互交流
在学习中提升、在比较中进步是合唱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对于合唱爱好者与参与者,地方首先需要提供学习的平台,例如配备与合唱有关的图书资料与电子资源,成立公共性的合唱研究中心,开设合唱的网络课程等,这样不仅可以缩小区域的水平差距,而且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实现整体的共同发展。另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吸收与借鉴,合唱的发展也不例外。所以合唱团之间的交流与比较,就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合唱发展的一种内动力,不仅保持了合唱团团员们的热情,而且不断为合唱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四)依靠教育资源,增强指挥的专业能力
指挥是合唱团的灵魂,指挥的水平与理念直接决定了合唱团的定位、层次与发展方向。如果一个地区的指挥整体水平偏低、意识落后,那么该区域的合唱水平必定不高,因此地方应该根据当地合唱的发展要求,加大合唱指挥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性、实践性、规范性的指挥队伍。
(五)提高地方作曲家的合唱创作水平
“优秀的合唱作品能够有效地推动合唱艺术的发展,对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讲都是这样”。[4]从全国的合唱发展来看,优秀的合唱团队总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发展较好的合唱地区也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作曲家,他们熟悉本地区的艺术特色、语言习惯、发音特点、审美习惯,因此创作出的合唱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具有本土的个性色彩,在提升合唱技巧的同时,传承与发展了本土文化。
四、结语
合唱从表演的角度来看仅仅是人声的外化性表演,但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说,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音乐意义。人们在合唱中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在合作中体验和谐与创造带来的艺术超脱。合唱不仅是精神上给人一种审美的陶冶,而且对人际关系的促进、和谐价值观的形成、集体意识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合唱中和谐的审美标准,体现着人类最为普遍的社会追求;统一的演唱要求,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思想;合作的表演形式诠释着人类最本质的生活原则与方式。在当今中国群众文化日益丰富的浪潮之下,每个地区都应该把合唱这种艺术辐射范围极广的艺术形式重视起来,让合唱事业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起腾飞。
参考文献:
[1]李宗桂.广东文化发展30年的省思[J].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
[2]黄兆存.珠三角:业余合唱团过万个[N].羊城晚报,2004-7-10.
[3]李岚清.广泛开展群众歌咏活动 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J].人民音乐,2001,(9).
[4]魏勇.新疆伊犁合唱艺术发展现状与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田玉斌.改革开放三十年合唱艺术谱新篇[J].人民音乐,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