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物言志 高洁如菊

2020-12-15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瓦松蓬蒿先帝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这是一首咏物诗。题为“菊”,诗人通篇未用一个菊字,却句句不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在托物言志,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诗人认为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作为首句,这一句起得并不突兀,诗人意在告诫人们不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公子王孙的鄙夷之情,如此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有高屋建瓴之势,更有提掣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项传统风俗,意在暗示,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就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菊是非常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于菊的不同态度,初步向人们提出菊的价值。

三、四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不俗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到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菊的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的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霤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诗人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结尾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揭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咏物诗不能没有物,但亦不能为写物而写物。纯粹写物,即使逼真,也不过是“袭貌遗神”,毫无生气。此诗句句切合一“菊”字,又句句都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菊,简直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思考练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忘路之远近

B.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竹柏影也

C.其视下也

其如土石何

D.以光先帝遗德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甲】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4.【乙】文中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⑤,寡人闻命⑥矣。”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居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谏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思考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三日乃得见乎王     (   )

(2)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   )

(3)愿闻其说           (   )

(4)今令臣食玉炊桂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

B.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C.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正面的启示。

猜你喜欢

瓦松蓬蒿先帝
故乡的瓦松(外一篇)
蓬蒿籽多酚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其对食用油脂抗氧化活性研究
药用瓦松人工培育技术初探
《出师表》节选
小松
“上帝”考
甘为蓬蒿客,阅编山河颜色
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