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工人”需要社会的倾听、理解与行动

2020-12-15

现代阅读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打工人收入者青年网

最近,“打工人”一词突然走红。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工薪收入者,纷纷在网上用起了“打工人”这个自称。

乍看上去,“打工人”和大多数网络流行语没有多少分别,不过是部分网友一时兴起玩了个“梗”,阴差阳错戳中了公众的痛点,成了全网追捧的热词。然而细究会发现,在这场潮流背后,驱动广大网友集体加入“打工人”行列的力量,远不止这么简单。可以说,这是一场工薪阶层的集体情绪宣泄,在这种宣泄中,既有对当下境况的不满,也有相伴相生的自我激励与自我解嘲。

怀有共鸣的“打工人”,可以一边吐槽,一边相视一笑。但是如果有人明明没有共鸣,还硬要跟着一起傻笑,甚至误把“打工人”这个自嘲意味浓厚的说法,当成让人加倍卖力打工的“鸡血”,只会徒增尴尬。面对“打工人”的流行,每个人都该想一想:自己是否也面臨着“打工人”的典型困境,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切实提高工薪收入者的幸福感。

在“打工人”流行之前,“打工”一词长期都存在于社会大众的偏见中。在词义上,“打工”指的仅仅是“受雇于人”,但很多人认为只有不稳定、低收入的工作才叫“打工”,以至于有编制、高收入群体常常不屑于与打工者为伍,不认为自己是“打工仔”。今天,各行各业的工薪收入者都成了“打工人”,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告别了彼此的偏见与鄙视,平等的职业观念进一步形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普遍的职业焦虑与职业迷茫。

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绝对主体,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当工薪收入者开始集体自嘲的时候,社会理当有所警惕,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与反馈。在这件事上,除了高喊“致敬打工人”“打工人加油”之类的口号,更要问一问“打工人”到底需要怎样的保障与支持,为他们解决一点眼前的问题。毕竟,“打工人”真正需要的是社会的倾听、理解与行动。

(摘自中国青年网  本文作者:杨鑫宇)

猜你喜欢

打工人收入者青年网
“打工人”,日韩拍出新花样
“打工人”这个热梗里藏着多少悲欢
韩国“打工人”人均欠债23万
给予“打工人”更多关怀关切
全国青年网购指南
近四成大学生经常熬夜 玩手机是主因
500人的全家福!浙江六代后裔合影超级震撼
好奇北极熊“穿”内衣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策建议*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障碍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