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 初中历史“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应用

2020-12-15曾武智

文教资料 2020年26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法历史课堂核心素养

曾武智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主题+问题链”的新型互动教学方式,立足教材,依托课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利于思维能力的深度培养,最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   互动教学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唯物史观,运用科学、系统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采用科学的探究精神学习历史,建构相应的历史知识体系,运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培育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最终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正如广东省江门市历史教研员陈振晓所说“主题+问题链”式互动教学法,能把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作为一个环环相扣、因果相连的整体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历史、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循序渐进地推动探究过程,使学生具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传统教学中,历史课堂大多是填鸭式教学,有一定的枯燥性,没办法让学生第一时间提起兴趣,在课堂中引进“问题+主题链”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整合能力,让他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落实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价值观融入学习中,以此为依托让学生培养起真正适合新时代的学科素养,本文以“抗美援朝”一课为例说明“问题+主题链”互动式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立足教材,依托新课标,找准学科素养点,确立主题。

如何利用教材蕴涵的历史信息,设计、确定好一个准确的主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开展“主题+问题链”教学中,教师不能轻率,应当立足教材,根据课标,研读思考,抓住教学立意,最后确立主题。部编教材“抗美援朝”与旧教材相比,对本课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了重新编排,涉及的背景复杂、重要的战役多而教材叙述简略,新课标要求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教学。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很难深刻体会到此次战争的重要性,达不到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并且在讲授过程中倘若面面俱到,容易导致知识点烦琐、重复,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充分掌握理解所学知识点。因此,笔者在讲授“抗美援朝”这课的知识点时,根据教材,依托抓住本节课的课标。从“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利用“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进行讲授。从“时空观念”视角来看,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从教材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鸭绿江一直打到汉城,这么一场艰辛的战争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和分量,尤其是在目前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面临挑战、局势复杂的情况下,学生掌握、理解这次战争的意义显得更有必要。从“家国情怀”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出发,“了解中国政府派出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在这次战争中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使我们扬眉吐气,重振了民族雄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起到了保家卫国的作用。

经过研思,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将本课主题提炼为“立国之战、保家卫国”,借此让学生体悟蕴含在具体知识背后的意义,在这个主题的指引下,总体上梳理教材的知识,学习黄继光、邱少云,联系当今的“战疫”大局,学习钟南山、李兰娟等抗疫英雄,设置3个—4个环环相扣、因果相连的问题,组成问题链,从而打通整节课的主线,使学生轻松掌握一节课的知识,把疫情与“抗美援朝”家国内容有机结合,感知现实的生活,迅速领悟其中的历史智慧,最终完成“家国情怀”的培育。

二、设计问题链,提升历史思维品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在“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中,确定主题只是教学的第一步,问题链的设计是其延伸。正如法国历史学家费佛尔所说:“提出一个问题,确切地说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与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在讲授过程中,只有问题被教师有意识地提炼精简出来,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升华思维。问题链是将历史教学问题更明确地提出来,包括每一个问题之间的联系都会具体化,起到“搭桥铺路”“抛砖引玉”“醍醐灌顶”的作用。对于问题链的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有指向性,从整体上让学生感知需要引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主体意识,当然问题的设计更要抓住重点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问题的核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关联问题的能力。最终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回答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明确中心思想,有逻辑有顺序地层层作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借助史料,设计“搭桥铺路”问题链,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教学环节一:第一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本课“材料研读”栏目提供了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作战》的史料,要求“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以核心素养的“史料实证”依托史料设计出蕴涵紧密思维逻辑的“问题链”,从而掌握课程标准中的“了解中国政府派出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笔者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1950年中国外交部部长致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对于‘美国侵略朝鲜军队此种侵入中国领空的挑衅和残暴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的史料:

为此,笔者充分挖掘这两则史料,使史料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培育学生史料实证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以下相关的“问题链”:

①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具有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美国军机轰炸扫射我国边境城镇,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形势极其危急。新中国受到了美国的严重威胁。

②美国为什么轰炸我国的边境城镇?它还有哪些出于相同目的的行为?

——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的政策。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③为什么把抗美援朝称为“立国之战”?

——新中国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事关新生政权的独立和安全。

很显然,借助以上“问题链”有针对性地运用史料引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提取史料中的相关有用信息,掌握“我国出兵朝鲜的原因”,帮助学生建构史料实证的逻辑思维,推动学生由表及里、灵活地运用史料论述观点。另外,还能通过原始史料还原当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美国入侵、干涉我国内政的内容,经“问题链”的有序推进探究后,再结合时事政治,非常贴合现实,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会有年代感和违和感,学起来轻松,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在不知不觉中落实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2.设计“层层推进”问题链,利于思维能力的深度培养。

教学环节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本环节设置三个小问题组成问题链,布置学生完成: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是怎样进行的?

②黄继光、邱少云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③《抗美援朝战争战史》记载:“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火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人地堡、堵敌人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④我們可以从中学会哪些精神?

本环节的四个问题层层递进,将黄继光、邱少云定位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之下,让学生感受、体验战斗英雄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历程,获得直观的感受,加深了解和理解。一般来说,层层推进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的,历史具有延续性,它是一个时代的发展和缩影,作为现代的人学习过去的历史需要转变思维,先将自己代入情境,然后逆向思维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比如维护祖国不受侵犯是我们从小都懂的一个道理,可是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需要我们去探索,通过设问了解,可以有代入感加深印象,比如把自己置身其中,针对某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引出,比如,邱少云旁边就是水沟假如选择跳进水沟会怎样,假如邱少云的战友帮他灭火又会怎样?通过“问题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动起来,这样有方向的学习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能通过这种发散思维感受到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包括历史和地理文学等内容都能够联系起来,教师在引导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主题,围绕主题给学生空间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

三、论证探讨问题,创造内容情感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价值观。

教学“抗美援朝”这课,我们通过学习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事迹,思考问题,探讨抗美援朝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正如历史学家沈志华所说:中国人民真正可以自豪地呼喊“从此站起来了”。通过学习志愿军战士们的强烈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得出正是这群“最可爱的人”才使我们过上了今天美好的生活,使学生感知家国情怀,培育家国意识,从不同的视角、更宽广领域的角度,教育学生如何去认知、探索,与时俱进,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角度理解家国情怀,启发学生明白奉献、大爱、责任,成为国之栋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比明白一个道理,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维护国家主权,避免沦为被奴役的对象,尤其在当今政治局势下,综合国力的提升才是大国的象征,最终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明确教学目的,又能对整体内容有认识,学生学习完以后深刻感受到祖国不可侵犯,有国才有家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任何时候都要铭记于心的内容,这些都是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本文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对“主题+问题链”的互动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期望通过论证得出这种互动方式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婷君.由主题教学探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3).

[2]汪建军.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才智,2019(25).

[3]薛权开,李惠军.历史的“变局”与教学的“破局”——一位青年教研员与一位资深特级教师的“忘年”对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05).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法历史课堂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边坡工程》教学中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