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保卫战的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
2020-12-15彭志刚
彭志刚
摘 要: 衡阳保卫战,经历了血与火的生死抗争。先烈们用鲜血与生命孕育的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喋血敢死的牺牲精神,存亡激智、智勇奋发的创造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依然具有时代价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来源,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有益于在新时代迸发勃勃生机和活力,激励一代代衡阳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开拓創新,续写衡阳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 衡阳保卫战 抗日战争 湖湘精神
一、衡阳抗战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练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精神支柱。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久不衰的不竭动力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桥梁和纽带,激励亿万人民为国家、民族利益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爱国主义精神是衡阳抗战文化的主旋律,也是抗战精神的核心。抗战文化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在抗战时期形成了一股洪流,唤醒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激发了全民抗战的热情。衡阳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一致抗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发动下,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踊跃参与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抗战支援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了阻止日军侵略,衡阳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摧毁路基和桥梁,战前日本侦察机发现到从株洲到衡阳的铁路、宝庆到衡阳的公路及衡山至市区公路都被群众毁坏,战前衡阳市民自发的组成担架队、工事抢修队、医疗服务队、弹药运送队、灭火队等协助守城才取得。衡阳人民在国家民族最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中华儿女在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二)百折不挠、喋血敢死的牺牲精神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最大危机,十四年抗战历程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民族自强、国家独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在强敌面前,不惧生死、勇往直前与敌寇抗争到底。在城西南张家山的战斗中,敌我双方反复争夺二十多次,由于张家山是整个城市的制高点,关系到整个城防的关键。如果失守,那么敌人就会很容易攻下衡阳,因此这里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敌我双方战斗日常激烈,敌寇不断地对我方阵地发动强攻,敌人用飞机大炮、毒气弹、火焰抢等轮番进攻。在7月11日敌人进行第二次总攻时,一连三昼夜,以100人为一梯队,一波一波向我方阵地猛冲,敌人发动了十二次冲锋,其中十次冲入我方阵地,守军与敌人是十荡十决,阵地几度沦陷、几度夺回,战斗之惨烈难以想象,工事毁了,官兵们就在积尸上加盖些沙土,作为能避弹的胸墙继续战斗与阵地同存亡,整个张家山的战斗打光了7个连,尸体堆成山,填平壕沟。抗战老兵卢庆贻回忆说:“当时战争异常残酷,国军和日军在反复争夺张家山的过程中的伤亡惨重,用“绞肉机”形容这里一点都不过分。多日连续战斗,双方都无法收尸,天气炎热,奇臭无比,但攻守双方都得忍着恶臭继续鏖战。”一寸山河一寸血,血流成河、土壤都染红,尸骨堆成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衡阳军民那种霸蛮、犟劲、不服输、不低头、百折不挠、喋血敢死的抗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存亡激智、智勇奋发的创造精神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勤劳、聪明,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了无数的科技成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精神一直流传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早在汉代思想家刘安的《淮南子·氾论训》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就强调创造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奋斗和实践中不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是推进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越在困难面前,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越会得到极大发挥,并迸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和想象力。在面对强敌入侵、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衡阳军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才智,结合日军作战的特点,充分利用城西南、城南的地形地貌,修筑起让敌人闻风丧胆、血流成河的“魔鬼战壕”。把面向敌人进攻的这一面削成垂直的绝壁,绝壁有八九米高,在绝壁上面设有射击孔、手榴弹投掷壕、步枪阵、散兵坑、交通壕层层防御。绝壁外面设有外壕,外壕有五六米宽,三四米深,并且在壕沟底设置有陷阱,外壕外面设有一排排由杉木构成的木栅栏,在木栅栏上面挂有手榴弹,八九个为一排挂在上面,再往前面设有铁丝网,铁丝网的外面布设雷区。彭忠荣(时为第十军预备第十师二十九团追击炮连连长)回忆:“衡阳的工事,前面坑,后面机枪阵地,再后面步枪阵地,这么一层层,工事相当好。”日军后来评价道:“尤其是敌人的碉堡位置,颇尽选择之能。其碉堡不独能相互支援,任意发挥侧射,直射火力。且每一碉堡前,均能形猛烈交叉之火力网。其各丘陵之基部尽已削成断崖,于上端构有手榴弹投掷壕,我军既难以接近,亦无法攀登。此种伟大防御工事,实为战争中所初见,亦堪称中国军队智慧与努力之结晶。”[1](36)这种防御工事,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展现出了中国人独有的智慧和创造才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更要弘扬这种创造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和智力支撑。
二、衡阳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来源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国力日渐衰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一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和愿望。要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任务,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明成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夏文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引领人类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福全人类,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而积极的贡献。全面抗战的打响,调动了全体中华儿女抗日救国的积极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全体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赴国难,以排山倒海之势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中国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站上世界的舞台。衡阳抗战文化是中国抗战文化的一部分,为抗日战争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工作,其中所蕴含的抗战精神是摒弃民族自大、自卑心理的一剂良药,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1944年8月6日《扫荡报》的文章《扫荡报向衡阳守军致敬书》:“你们的热血与精忠,给4.5亿同胞吐了一口闷气!总之,有了你们这一战,才觉得做中国人是最高贵的。”[2](477)衡阳抗战精神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斗志,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将迸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行。
(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40-41)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夯实人民群众的文化根基,培育文化素养,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化有形为无形,树立文化自信。文化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从世界战争史来看,要消灭一个国家,必先灭其文化,只有把对方的文化消灭得无影无踪,才有可能彻底战胜对方。坚船利炮只能让人屈服,不能让人臣服,只有文化才能从根源上战胜对手。五四文化运动为中华文化点燃了新的火种,开启中华文化的新征程。关系民族存亡的抗战文化对推进民众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2016年11月底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坚持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独立性的大问题”[4](349)。加强对衡阳抗战文化的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抗战精神,是夯实国家软件力的根基,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衡阳抗战文化是衡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阳先进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民族面对空前危机时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引领衡阳人民不畏强暴、不惧强敌、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打破日军企图三天攻下衡阳的美梦,给予日本帝国主义迎头一击,大大延缓了日军的战略进程,极大地振奋人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增强了衡阳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凝聚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反帝爱国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以此为契机,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气息、反映人民群众团结爱国的优秀文艺作品,继承和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
(三)新时代推进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重要胜利的法宝,早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指出:“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有各种战线,就中国也可以说有文武两条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支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5](708)抗战时期,面对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动下,我们建立起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国内外一切爱好和平和拥护抗日的爱国人士,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海内归一、共同抗日,建立起了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战争运动的蓬勃发展,为争取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统一的思想基础,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华民族翻开了新的一页。当年的抗日统一战线对今天推进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挖掘抗战文化的统战价值,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萧培.血战衡阳四十七天,抗战史上最悲壮的城市保卫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衡阳市委员会,编.衡阳抗战铸名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3]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M]//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