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双元”探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的编写

2020-12-15孙玮

高教学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教材

摘  要:高职院校教材的编写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又要兼顾行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文章以教师一线课堂的教学感受、一线企业实践的经验积累为出发点,聚焦校企“双元”育人的视点,对如何拓展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教材建设内涵,编写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新时代需求和物业服务企业人才规格要求的《物业管理实务》教材进行探析思考,助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特色;双元;教材;物业管理实务;编写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4-0185-04

Abstract: Textbooks written for high-level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ll for both demonstr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ability level of graduates to work in the industry. Based on the actual teaching the course Property Management Major and the working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college and company o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textbook quality of Propert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high-level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make it in agreem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w times and the requirements property management enterprises have for graduates from the college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xtbook and teaching method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textbook; Property Management Practice; thoughts on writing

什么是教材?教材是什么……《中國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是这样定义的:教材(subject matter)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二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可见教材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它是课程教学的核心资料载体,是传授知识的基本工具,是教与学的共同指南。适时实用的高职院校教材,对优化课堂教学、培养高职特色的优秀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立足“三教”、聚焦“双元”思考高等职业教育中物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物业管理实务》的编写。

一、持续强化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编写建设的必要性

1. 万物互联的“后现代”物业时代已经启动,它给传统企业带来的是冲击,是颠覆,亦或是机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如何在重组蜕变的过程中涅槃重生、化危为机呢?为此作者调研了十余家全国知名物业服务企业,这些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一致认为: 当下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之争。显然,适合行业需求的“人才”已成为物业服务企业涅槃之后是否能顺利晋级的瓶颈。据悉,当下物业服务企业对高职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规格要求较高,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行业人才需求规格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后现代”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下,许多职业岗位内涵发生了变化,行业的深度极速变革必然要求高职教育课程及教材内容的转型升级。

2. 国务院、国家教育部高度关注社会发展现状,极其重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2019年7月国家教育部出台的适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对《高等职业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升级完善。2020年1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这是目前我国首个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办法,它必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职业教材的编写工作,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从此迈入了统筹规划、精准管理的崭新阶段。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基本内容,其核心内涵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优质的教材是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保证。现有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教材无论内容还是更新速度皆滞后于企业实际所需。顺应新时代要求,深化“三教”改革,教材重构升级势在必行!特别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物业管理实务》的编写迫切需要跟进性思考、前瞻性视角,这是“后现代”物业时期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对2005年以后出版的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的综合对比分析发现,目前该教材编写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 适合高职院校“双元”育人理念和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精品教材缺乏

我国的高职教育启动晚,物业管理专业起步晚,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开设更晚。目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版本不少,然而编写还未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写出的教材重数量不重质量、不重高职特色、不重行业需求。作者初步统计了一下,2005年以来有近20个出版社出版了22本教材,其中2005-2010年间出版了6本、2010-2015年间出版了9本、2015年以后出版了7本。不难看出,教材的有无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教材文字的本身也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内容整体上缺乏高职特色元素与行业实际脱节,与当前的高职教育目的和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相差较远。上述22本教材其整体上都是注重基础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应用能力和技能训练的比例较低甚至为“零”。通过对十几家全国知名物业服务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作者发现教材内容与职业实际应用的贴合度不高,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迅速,新知识、新技能几乎“零”添加。已有的22本教材虽然近三分之一是2015年以后出版的,但基本是万变不离其宗——旧版的再版或简单翻写,新的知识元素仍然缺失,精品教材踪迹难觅。无法体现以应用能力、技能培养为中心的高职育人目的,难以实现“有大学文化水平的能工巧匠”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的高职教学目标。

2. 具有高职特色的校企双元型教材编写者缺乏

通过对现有教材版本的研究分析,不难发现大多数教材的编写者都是职业院校的“纯校园”派老师和教学研究人员。而且由于物业专业教师的紧缺,这些纯校园派编者大部分还是从其它专业转型而来的,他们对物业管理实务内容的了解基本来源于之前已有的物业管理类教材。没有物业关联企业工作经验,没有直接深入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工作践习的经历,也没有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指导,对一线实际工作情况的了解和经验的总结积累欠缺是这类编者的短板,其难以对行业工作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任职要求、工作职责等进行精准的分析和定位。从而导致编写出来的教材内容滞后现象较明显,不能与就业工作岗位实际情况形成有效衔接。进入“后现代”物业时期后,行业技能、标准的更新与教材内容的陈旧这一差距日趋增大。作者通过对现存22本教材的分析发现, 这些编者基本都是对传统物业的日常管理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教材中的管理实务内容和案例选取基本停留在21世纪初的物业管理阶段;内容偏住宅,缺少适时性、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分析和任务流程引领,知识罗列情况严重;习题设计多是理论性的填空、选择、简答等,应用技能培养的实操性知识点缺失严重。至于个性化、智能化、增值化、互联网+、物联网等后現代物业模式多元化服务管理的新知识、新技能基本空缺。

3. 《物业管理实务》教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作者是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一线的教师,任教物业管理专业的骨干核心课程。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门课程教材的对比研究发现《物业管理实务》教材在本专业中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这种 “独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方面“性格孤僻”。该教材的内容与物业专业其它课程教材融会贯通度不够,缺乏学科关联性,行业标准不规范、称谓不一致、共有的规律性特征不强,个别教材内容地域化严重(如南北教材通用性低)。进而导致与本专业中不同课程教材之间的内容重复,或者对同一概念、知识点的界定存有较大的差异甚至完全不同。比如同一出版社出版的《物业管理概论》(专业先修课程教

材)和《物业管理实务》两门课程教材中都有涉及编写前期介入、承接查验、招投标、前期物业管理、房屋及设备设施管理、公共秩序(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财务管理等章节,二者没有很好地融合衔接,造成内容重复,深思细节还会发现同一实务管理内容分别在两本教材中拥有不同的称谓等情况。再如《物业管理概论》《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法规》三本教材中都有对“物业”这个概念进行定义。概论中“物业”的概念是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明确定义的;实务则是从香港李宗锷法官在《香港房地产法》中为“物业”做的解释是什么,到国家住建部发布的《房地产业基本术语标准》(JGJ/T 30-2003)中对“物业”的概念表述是什么进行了叙述,却始终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法规中对“物业”概念的界定又与前两者有所不同。导致同一概念在不同物业课程教材中没有统一界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谨性。

另一方面“兄弟姐妹”少。物业管理专业作为高职院校开设时间较短的一门专业,教材需求量少、出版难、种类尚不齐全,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造成物业管理实务类教材“孤独”的一面。作者经过探索研究发现,最近两三年除了物业管理实务类教材外,其它关联课程教材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写字楼物业管理、物业环境和绿化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等,即使暂且抛开教材内容适用与否,也处于难觅的尴尬境界。即使个别课程可以找到2017年以后出版的教材,也是2010年以前版的再版或内容陈旧,此类教材的编写出版基本集中在2005-2010年之间。另外,适合“后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课程教材空缺,如物业管家服务、智慧社区服务、物业智能化管理、技能型实训类等教材无迹可寻。

第三“孤掌难鸣”。教材的配套资源缺失,教材形式刻板,无法适应新时代“双元”育人的方式和方法。

教材不仅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直接呈现,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现有的《物业管理实务》课本大多是传统教材编写模式的产物即纸质版书本,教材配套资源:影像资料、网络资源、电子资料等几乎空白。即使有的实务教材配有电子课件或视频,也只是简单的纯文字PPT和简陋的视频拍摄,只适合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记录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文字多、理论多、概念多的传统版纸质教材扼制了教师运用新时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部分专业知识内容教授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其操作。同时,教材中疏忽了对学生的引导内容,即使有案例出现,也仅限简单的文字叙述,很难见到任务引导型工作案例。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性关键技能内容缺失,束缚了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需求,造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难的局面。

三、《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编写的建议、思考

(一)没有方圆,不能成教材

规范、统一教材编写的“原始”依据和标准,确保同一知识点在不同教材中的一致性和准确度;确保该教材的编写与本专业其它课程教材内容保持极高的学科关联度。

《物业管理实务》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该教材中体现出的行业技能标准、知识点、专业术语等应该与国家相关权威部门、国家教育部的教学标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技能鉴定标准相一致,防止出现知识、技能界定模糊、不准确、不统一的情况。该门教材的编写需要从物业管理专业整体教学任务和育人目标着眼,不仅要体现自身特点,突显知识要点,还应避免与其他教材内容上的机械重复。也就是说《物业管理实务》在编写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教材的完整性,也要兼顾该教材在整个专业中的位置以及与其它教材的融会贯通度。因此作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全面掌握物业管理专业各门课程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及时关注行业、企业的各项技能标准、发展动态,及时学习各相关兄弟院校最新的课标、课改成果等,将新标准、新技能、新规范纳入教材内容以“践”促编,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方能成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权威优质教材。

(二)精确定位,完美衔接

教材编写的思维、内容定位须符合高职育人的目标,对接行业发展,及时升级。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用理论知识教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培养出合格的行业从业者。高职物业管理实务的课程内容应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和管理服务能力,让学生掌握企业各类岗位的基本职责及任职所需的基本素养与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的思维和定位上顺势而为不断突破,注重教材的内容与工作岗位实际高度贴合,以“企业岗位(群)职责、任职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过程(流程)等”为教材主体内容,让学生熟悉、感受岗位工作客观情境,并能够学以致用。物业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既有“物”也有“人”,故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后现代”物业时期,行业内外的激烈竞争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还需要具备优良的与专业相关的能力素养,如专业创造能力、职业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因此,教材内容除满足物业管理服务岗位对技能、实操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以德树人、课程思政”等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到教材中。可见高职类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不能执着地“厚”岗位技能而“薄”理论知识,也不能简单地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来取代理论知识的教授。这就意味着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岗位能力的紧密结合;还要考虑教材内容覆盖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具有前瞻性,增强学生的适应力、竞争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校企合作,“双元”齐下

《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的编写应该开启“双元”模式——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当中去。

首先,教材编写的基本流程应该是“从企业中来,再回到企业当中去”:企业专家进校园与编者共同探讨该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编者到企业考察学习、实践锻炼、收集资料→编者制定教材编写大纲并请企业专家指导→开始编写教材并随访企业及企业专家→教材初稿完成后请企业专家指导核定→教材定稿完成。经过上述流程编写出来的教材,才能既注重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又强化全流程产教融合、校企“双元”结合,及时准确地反映出物业服务企业各管理服务岗位的最新职责和任职要求,实用性高。同时,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任课教师的“双师”素质,還能更好地贯彻推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双元”育人模式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探索“双主编制”,及时吸收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标准等编写精品教材。

其次,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的编写内容必须“从工作中来,再回到工作之中去”。教材编写者最好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在企业专家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需求和教材内容的完美结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所谓教材,就是在一个有目的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所观察的、回忆的、阅读的和谈论的种种事实,以及所提出的种种观念”。所以我们在编辑教材内容的时候需要以物业服务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参照点,从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岗位技能要求、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方面着眼考虑,须具有实操性、全面性、工具性、规范性、流程性。强化学生对物业服务企业工作实况的客观感受。比如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章节可以这样进行编写:概述、概念→所属部门、部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及部门职责→各岗位职责、岗位技能要求、工作流程、纵横向工作关系→设备设施管理任务的具体内容及实施过程→实例工作任务引导分析处理。

通过上述模式编写出来的教材才能达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的“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的标准,充分体现校企“双元”结合的教材亮点。让学生在学习中熟悉和掌握物业服务企业内部各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流程和关系,了解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物业使用人以及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性工作思维,让学生渐进完成从“我要会什么”到“我要做什么”的转变,从而达成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并对其日后就业工作岗位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精品教材,“八方”资源

大力开发《物业管理实务》教材的配套资源。

通过文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教材的定义可以看出教材不仅仅是一本纸质的教科书,还应该包括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多种资源: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实训资源、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案例、教学影片、微课、视频录制等)。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同时教材不能仅停留于传统意义上的侠义的“教材教具”,必须着眼开发和利用形式多样的配套资源。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本“双元”精品教材自然离不开多种配套资源的支撑。从配套资源的建设模式来说,除了传统的建设模式之外,必须深挖智能化、互联网+的建设模式。从配套资源的内在来看,应着重考虑主体知识、教案、课件、案例及案例引导分析、工作场景再现、练习考核资源库及答案(模板)、学习app、自测(考试)平台及其它内容的开发,为教材提供丰富、实用、适用和引领创新作用的多种类型立体化、信息化课程资源。从配套资源的外显形式来区分,可以有纸质教材、实训物品用具、音像制品、电子资料、网络资源等;或者辨别为主教材、辅教材、电子资料库、教学平台、实训室等。上述教材配套资源既要有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的内容,也要有为学生提供学习引导的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实务课程的特征注意配套资源使用的方便快捷。这些配套资源的开发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教学实践内容无法及时实现授课的窘境,丰富课堂教和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提升高职特色教育的预期效果。

四、结束语

2020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十年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奋进之年,是《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实施的起步之年,还是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建设年。如何编写出优质且符合时代最强音的教材,切实支撑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是趋势使然。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教材不同于普通本、专科教材,它必须基于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视角,聚焦校企合作“双元”开发教材的新模式、新要求,以后现代物业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行编写开发。这样才能编写出国家教育部倡导的适应新业态、新职业和新岗位要求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精品高职教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参考文献:

[1]陈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慧.高职教材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5(01):45-46+22.

[4]程时兴.高职教材特色及其编写[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72-74.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市级项目课题“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编号:CXYBD19004)

作者简介:孙玮(1976-),女,汉族,上海人,硕士,讲师,物业管理专业主任,研究方向:物业管理。

猜你喜欢

教材
教材精读
我多想……
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获奖教材名单
立足教材的缺学阅读策略教学衔接——以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彰显教材价值的使用策略——由“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引发的教学思考
渊源化学教材 流长高考试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