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路径初探

2020-12-15和生李紫娟

高教学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和生 李紫娟

摘  要: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价值引导的需要、精神凝聚的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必然。融入过程中还存在理论引导和实践教育不平衡、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不统一、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突出的问题。文章以铸匠魂、炼匠艺、育匠人、承匠意、铸匠制、践匠行为抓手,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路径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4-0157-04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s a powerful talen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for value guidance, spiritual cohesion and behavioral norm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mbalance of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the disunity of teachers' leading role and students' main body, and the lack of promin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o curriculu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the craftsman ar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 the intention of the craftsman, the system of the caster, the practice of the craftsman behavior to provide research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craftsmanship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ltivationpath

近年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公开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他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并深入职业院校考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深深关切、对广大师生的殷殷关怀。他要求“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当前职业院校如何抢抓机遇,激励广大青年“增强新时代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由“制造大国”逐步向“制造强国”迈进,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现代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价值引导的需要、精神凝聚的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必然。

(一)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价值引导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那么价值观的引导和形成更加需要我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此,职业教育需要挖掘蕴含“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着力推进铸魂育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广大职业院校学子成为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崇尚质量、专注专心的莘莘学子,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精神凝聚的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历史上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为了伟大梦想而团结奋斗的创造精神,是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灿烂文明的时代精神和凝聚力量。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离不开产业工人的历史贡献。工业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中国品牌”和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需要加深工匠不是一种机械重复工作者的认识,需要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形成共识,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技术技能素质,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对于工匠精神的表述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其背后的含义深刻而厚重,更凝聚起了全社会崇尚劳模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广泛共识。

(三)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行为规范的必然

所谓规范,就是规则和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就没有秩序。《尚书》有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论学习还是工作,行为规范内容非常广泛,是我们从业者的基本遵循和行为标准,包括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员工纪律、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敬业精神、集体协作精神、领导方式、经营方式等方面。可见,从产业工人岗位职责、技能规范、服务规范、道德规范到企业的企业行为都是职业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发展,工匠精神已经不局限于手工业时代匠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造物”过程,而是要求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高标准地对待本职工作、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在本职工作中出精品。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从职业行为规范激发钻研精神和创新热情,提升职业理念、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从而为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劳动观和就业观。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题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制造业已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其中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理论引导和实践教育不平衡

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但是在理论教学中,课程理论虽然十分丰富,但知识、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缺少深度融合,难以将知识转化成必要的能力,或者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时常被压缩,有些实习实训走马观花,使实践教学形同认知实习,亦或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理论课与实践课部分内容重叠,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提升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教学与实习出现脱节的现象。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不断深入,我国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对于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巨大,很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缺少有效的融合与合作,加之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等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毕业生即使离开校园但未能具备迅速上岗能力,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究其原因是当前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发展不平衡或脱节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體不统一

课堂的灵魂是有生命、有精神的课堂,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主导作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育活动的指导组织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然而,当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被不同程度理解为“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课程中心论”等观点。他们认为在教师主导的情况下,学生为主体就不容易体现,在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教师主导又成问题,忽视了二者的统一,“教师主导侧重强调教相对于学的逻辑优先性,而学生主体则强调学相对于教的价值优先性”。教师上课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上的教学任务,而更应该着眼于学生长远的未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方向,对教材进行加工,选择运用恰当的教与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有机统一。

(三)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突出

教育,立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事、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从“专人教”到“人人教”是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重要特点。当前,课程思政的融入性不够,实效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互融性、互通性和互补性不明显,课程、实践、实习过程三融合还有待提升,在鼓励学生终身投入专业技能学习同时,缺少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和匠人精神的培育培养。特别是西方不良思潮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使得一些学生思想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价值观偏移,而大学生作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时期,急需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想引领、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与思政课教师分工负责和相互配合,共同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有效解决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突出和不融合的问题。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路径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需要理论的实践。以铸匠魂、炼匠艺、育匠人、承匠意、铸匠制、践匠行为抓手,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路径提供研究思路。

(一)铸匠魂,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要从职业院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进一步充实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它包括校园楼宇景观设计、校园绿化靓化等特定的物质环境氛围,也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办学精神、师德师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舆论氛围以及师生员工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文化。职业院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要让工匠精神体现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健康的校园文化,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要重点围绕形象、载体、氛围、情感、仪式、使命等关键要素大力挖掘并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包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载体,展现师生风采,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将工匠精神用活用好、入脑入心、化为行动。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