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林化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20-12-15董燕

高教学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化工应用型专业

董燕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实践教学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当前的林产化工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未能较好地发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效能,亟待改进。文章以梧州学院林产化工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成效方面,探索地方本科院校林产化工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林化相关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4-0104-04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s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ke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The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forestry chemical industry related specialty has fail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efficiency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which needs to improve urgently. This paper tak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forestry chemical industry related specialty of Wuzhou Colleg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e teaching, explores the path and method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forestry chemical industry related specialty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words: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Linhua related Specialties;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reform

引言

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实业强国,催生高等教育经历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培养方式改革的大讨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改革规划,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以满足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素质、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都适应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改要求。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出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的策略和政策[1],基于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为完成特定林产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主题的教学模式改革就显得非常迫切。

一、对林产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要求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应用到生产中解决生产问题。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因为高校各层面对实践教学的理念不清、重视不足,资金、条件、场地不足、责任不明,导致高等教育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和结果,制约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全员实践育人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改革主体的

责、权、利

要适应从高等教育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要改变大学生“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的现状,必须将概念、条文、公式、定理、规则在实践教学活学活用中领悟和深化。要改变教师从诵经式教学的自我感觉良好转变到以实现学生能掌握真知卓見,学以致用为己任的责任自觉,就必须强化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产及实际应用的实践教学。全员实践育人理念下的各实践教学改革主体明确实践教育教学主体的责、权、利,上下同心。调动学校管理层、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利于探索建设、完善林产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的保障、管理及落实。

(二)当前林产化工、茶学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旧的教学模式制约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的林产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在管理、教师的教学组织、教材及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首先,林产化工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亟待改革。秉承为地方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现代林产化工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梧州学院开设了林产化工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里的培养规格,除了基础知识要求,还包括具有主要林产品化学加工及再加工技术、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产品质量检测、新产品研制,初步了解国内外生物化学工程、林产化工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素质要求[2]。每一种能力体现在实打实的技能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运用。通过网上搜集资料、咨询,以及对林产化工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以及教师和用人单位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普遍认为目前林产化工的实践教学模式,当前实践环节在比例上占25%是不够的,学校的重视程度、企业的参与度、支持度、教师的职责、学生的态度,以及实践教学的管理、教师的教学组织、教材及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影响到实践能力培养的效能。其次,当前的林产化工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完善。林化产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策略的实施,构建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管理、保障及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五个方面。

二、林产化工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理论、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在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实践教学管理、保障和评价体系五方面,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改革,就应对这些实践教学的子体系进行改良优化,使之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细化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立体构建林产化工相关专业实践的教学目标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一个“用”字。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必须有用、会用、能用,巧用,才叫人才。我们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围绕这个“用”字;其次,实践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生在人才培养的口径宽度,即“用途”的层次、多样,而细化实践教学目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得越具体细致,要求越明确,按层次管理实现能力、素质的养成目标之间的交叉、复合,能力培养的效能就越高,“育人”的成效就越明显。经过多年探索,由林化专业集体研讨出一系列的根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而设置的具体、细致、多元,又有交叉的立体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师资、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管理制度、评价的方式方法等体系。

(二)构建适用的林产化工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

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活动设计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指标。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讨论商议,通过编写教学大纲,落实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从系统原理理解,将组成实践教学的各要素(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条件、管理和评价等要素)和教学条件,有机整合、优化,相互配合、协调、合理运作,构成教学体系,以实现的林产化工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实施方式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综合性实训、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见习、实习、职业规划等各种教学形式实现。多元化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形式,如教学场景的多样化。实际问题产生的情境创设,多媒体直观教学方式、林化产业行业、企业的车间实验室真实场景,或多样化模拟专业实践的场景及过程;实践教学就是要到现场去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生产场景、仪器设备、产品、包装、以及工艺流程、操作步骤方法、规则,与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工人的交流等,而且实践能力目标培养的多元化要求实践教学实施形式的多样化。比如独立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陈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林产化工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人

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通过科学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制定教学大纲,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计划,通过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验、参观、专业竞赛、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以及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社区服务的多元化组织形式实现学科基础、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的模块化管理的形式落实。

三、林产化工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梧州学院为例

在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调动实践教学体系的积极因素,协调学校及职能部门,统筹安排,创造条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严格落实到实践教学的每一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梧州学院林产化工专业及茶学专业,在2009年开设林产化工专业、2017年开设茶学专业以来,每年按教学大纲计划组织学生到梧州松脂集团、广西三威林产工业有限公司、梧州日成林化有限公司、六堡茶相关企业见习、实习,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教学成效。

(一)营造全员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层面、职能部门、院系、教研室、辅导员、教师、教辅人员,都重视实践育人,全员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层层落实。依托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学生专业成长的历程,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兼顾全面,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按学科基础专业技能创新、创业三个模块合理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好四年的实践教学环节。梧州学院的每一届林产化工、茶学专业学生,都安排新生入学教育,上专业导论,结合课程思政落实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和方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及上专业导论中明确告知学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求及考核方式,增強实践教学的学习动机教育,调动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主动性。

(二)加强政校企合作,实施实践育人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及企业的多赢追求。创业创新教育模式,高校发挥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智库及人才小高地作用,在市政府发挥领导、与地方企业成立政校企合作联盟,在政策、资金、人员、场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政府划拨工业园高新区作为校企合作技术开发的孵化基地,通过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松脂集团等企业有相关的是实践教学基地的项目合作,企业参与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的商议,提供设备、场地、以及实践指导师资力量支持,增强了高校的“实践育人”效应。高校参与企业技改、产品研发的科研公关,企业盈利增加,地方、国家税收也增加。

(三)细化实践教学内容为具体目标加强过程管理

实际生产需要参观、体验、实习、实践、实操实训等内容,要与企业将实践教学的环节,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层次,根据专业基础,按照学生专业素质的阶段性螺旋式成长的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计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教研室与企业指导教师商议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的转型、产品创新优化、市场培育等需要的设施设备更新、工艺技术、产品改良、以及企业管理的思路及方法的创新要求的人才规格,整体设计毕业生需要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时间、条件、管理,细化实践教学内容为具体目标加强过程管理。

1. 制定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落实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活动的组织是通过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在编制实践教学大纲时自然要作全面充分的考虑,特别是组织教学的形式以及条件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试验、见习、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细化,考核评价方式,参考理论等。

2. 实践教学师资、人员、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保障见习实习、实验及毕业设计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要在师资、人员、设施配置、制度完善及实验室建设方面落实硬件软件及经费保障,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在全校掀起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加大了科技大楼、实验室建设力度,建设有相应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制定了实习实训的派车制度、指导教师酬金制度,学生预习及过程表现、总结交流制度,增强了林产化工、茶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学校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通过聘请校外企业专家、工程师授课补充师资不足。

3. 积极建设、管理、使用实践教学基地,增强实践教学成效

梧州学院的林化、茶学专业设置受命于梧州市的松脂、人造板产业、六堡茶产业、医药产业的发展。地方企业孕育着高校的学科专业,地方院校要发挥作为地方产业人才培养小高地的作用。首先与当地政府、行业、企业搞好关系。梧州学院与梧州市政府、企业结成政校企合作联盟,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梧州学院化工学院与梧州市签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十多个;其次是密切与企业关系,做好沟通协调协商,了解行业、企业技术的发展动向,以及企业及产品提质增效、技改、设备优化及对人才培养规格及方式的要求,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梧州学院牵头,与梧州市的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市质检所联合成功申报的自治区发改委的六堡茶工程研究中心,体现了政校企合作的成效,增进了政校企合作。每次开展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明确每一次的学习目标任务,借鉴国外的“基于企业导向需求”、基于工程问题导向及“基于体验式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4],强调设计及问题记录,分组进行,强调合作互助,结束后写体会、讨论交流,作为评价的依据。

4. 鼓励创新性实驗、科研的开展

学生参与创新性实验的方式很多,一是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的创新实验,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专业实验的新方法;二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三是鼓励学生申报各类各级大创项目;四是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大学生的创新性实验项目。

5. 重视毕业设计的前置

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往往是到第三学年布置,最后学年完成,如果随着课程,根据学生对专业的历届日渐加深,早开展,与专业课程同步的研究方向思考及选题,可以促进联系实际问题思考的理论教学。

6. 引导学生参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企业的科研

现代行业、企业在产业经济发展中会遇到不少的新问题,常常以“论坛”、“研讨会”等形式,汇聚产业精英研讨,这是大学生切入专业的好机会!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梧州学院多次带学生参加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论坛、桂台茶产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发展论坛、梧州市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公共茶仓建设等研讨,学生涉足真实的产业,收益良多。

7. 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除了实验、见习、实习、调研,仿真、模拟教学也可以促进实践教学开展,可以利用网上的行业动态、研究文献,假期的社会调查及林化行业、产业、企业调查,密切与生产应用实际相结合,能增加学生运用专业理论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也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跟专业相关的实践,比如西江水资源调查的社会实践等。

8. 实践教学活动评价及激励

摆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及学生考核的价值倾向。学分、评分、评语就是最好的评价尺子。如何评教实践教学,课酬、奖惩就是褒贬导向。评价实践教学成效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4个方面。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现在年度量化考核等级的评定,对学生的评定由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双重评定,学院督导组、教务处和院系实践教学管理部门承担督促检查。除了有专门的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外,林化和茶学专业教研室全员出动带领学生见习、参观。技能、操作的指导,理论、原理结合实际生产的阐释,比单纯的抽象、教条、呆板的讲述,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付出也比理论讲授要多,付出也应该有所回报,相应提高实践指导教师、论文指导老师的课酬也是合情合理的,本校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交通课时补贴,给予学生竞赛获奖奖励等。

四、问题及反思

要真正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成效预期,师资、场地设备、经费的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和激励、评价的方式方法的科学合理等硬件(实验实训室、仿真实验室)和软件的配套,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要转变在高校的各层面意识里“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切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课程与基础教育资源及时间分配、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以及对于实操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硬件软件的欠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还有待完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的落实,需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00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型转变改革[Z].新浪教育,2019-02-19.

[2]向梅梅,刘明贵.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梧州学院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

[4]宋东佳.国外高校工程教育模式分类及其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化工应用型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学生作品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浅谈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