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内容研究

2020-12-15刘丽桑马莹林丽贤陈炜李建兴邹复民黄靖

高教学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示范性

刘丽桑 马莹 林丽贤 陈炜 李建兴 邹复民 黄靖

摘  要: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担负着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引导着我国本科职业教育方向,具有重大意义。台湾地区科技大学具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紧密深度的产学合作及成熟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等鲜明特征,其办学经验对于我校拟建成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此文章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出发,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师资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分析建设内容,探讨翔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内容;示范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34-0081-04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uild a demonstrative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ultivating high-level technicians and 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running experience of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 in Taiwan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our university to build a demonstrative application technology-oriented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s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personnel training, production university cooperation, teacher construction, social servi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discusses the detailed and feasible construction scheme.

Keywords: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content; demonstrative

應用技术大学,是相对学术研究型大学而言的,一种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并服务地方经济的多科性新型大学[1]。应用型本科既不同于传统学术性大学,也有别于高职高专,更加突出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2014年起,国务院引导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目的就是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应用技术型大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建设好应用技术型大学,尤其是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状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福建工程学院已较早开始积极探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之路。为达到示范校建设目标,校领导带领全体师生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向着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一)现有成效

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我校应用型专业集群、学科的建设。在坚定“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下,我校目前形成了以现代交通运输、建筑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8个应用型专业集群,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拥有4个学术型硕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高原学科,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管理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

学校还注重科技创新,聚焦区域发展及技术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建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7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科学技术奖、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自专利提升计划实施以来,学校获得授权专利已超一千项。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近五年内共获国际级荣誉121项、国家级1618项,打造就业创业高端平台,推介落地社会服务项目,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学校注重对外合作交流,与英、美、澳等全球20多个国家共同设立国际交流项目、联合培养项目等,使学生具有双重眼界和技能,强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亦深受业界欢迎。

(二)现有问题

尽管目前我校在重点高校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应清醒地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须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实践为主导,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从而培养人才具有科学知识、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现有的培养方案仍以市场为导向,课程改造滞后,改动也不多,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尽管有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考核,但企业参与很少,合作流于形式,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2. 在引入师资和师资培养过程中,对教师的考查基本上以学历标准和学术成就为主,而对行业背景重视不够。事实上,应用技术型大学必须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内培外引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和行业经历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而台湾的教师大都从行业出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点值得我们借鉴。

3. 在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多是探讨课程模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变革,而对课程本身的内容没有进行深刻的改革。大部分课程设置移植了兄弟院校的课程模式,在教材的选择上基本使用各大出版社提供的现有书籍。由我校老师结合产业实际、累积多年教学经验而出版的教材或编著数量不多,相应的线上精品课程也寥寥无几,难以将应用性教学成果推广。

二、建设需求与目标

示范校建设是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升高校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示范校的建设,可提高我校作为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的示范作用,成为高水平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深化高教改革的试验校。同时,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也负有通过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进行先进技术创新、转移与服务的重大责任。

为建设好示范性应用技术大学,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以校领导为中心的领导小组和示范校建设办公室,将建设规划纳入学校的“十四五”规划体系中去,并统筹协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题;需实施动态评估与管理。按一定的建设周期不断推进整体建设,并按期进行动态评估,进而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资源、政策、资金等方面有机协调和综合管理。

三、应用技术大学具体建设内容

(一)统筹建设,做好顶层设计

建设示范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为此需要领导小组从思想上、行动上深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一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成立示范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明确《建设规划》和《任务书》,层层推进,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能顺利进行,工作能够落到实处。领导小组组长要亲自抓进度、副组长等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步骤、院系等中层干部要主动抓内容;同时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将示范校建设理念融入教学、实习等各环节,形成全员参与的常态性工作状态。各级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并经常性通过会议部署、汇报工作。

二是要在行动上狠抓落实。围绕示范校建设,明确办学定位、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注重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和有条不紊地推进。以我校为例,在坚持“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下,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水平示范校为发展目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验室工程化改造、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服务等多方面改进管理、考核办法等,使之最终走上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凸显应用,细化人才培养

人才的培养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基于自身的定位及地方经济发展趋势,走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之路须在人才培养上紧跟产业发展和科技革命的需要,培养多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避免千人一面、过分同质,人才培养体系及方向上凸显办学特色、应用性。

在我国的高教体系中,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学术研究型、理论创新型人才,还需大量的能够将理论转化实际应用的、将现有成熟技术进行升级的技术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将喜爱科研、具有学术潜力的学生培养成为拔尖创新型应用人才;将动手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应用人才;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理念培养成应用型人才[2]。构建模块化、集成化、多元化的新实践体系,将创新意识培养、跨界整合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强就业竞争力。

细化人才培养,需要对课程体系提出变革要求,不仅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还需要遵循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及教育规律,实行“2+2”的培养模式,在前两年按学科基础方向进行培养,以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后两年按学科专业方向加以训练,以生产实践、专业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为主,同时细化管理,如拔尖创新型学生多关注领域和学科的前沿动态,复合应用型学生多学习交叉学科课程等,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调整是否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对比全球各个国家及不同地区高校的专业设置、调整,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3]。其教育学制和体系的发展、教育模式的改革经验都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4]。

(三)优势互补,深化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深入而全面、办学精神务实而致用是台湾技职教育的特色。学生通过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深度契合了业界的需求,提高了毕业后就业的机会和能力;教师通过产学合作方式与企业深度配合,精准研发,达到育人、教学和科研、生产力的双赢效果[5]。要充分发挥地方产业生产链、学校科技研究链的优势,合理整合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和信息的分享和沟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断创新产学合作模式、深化产学合作程度,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提升了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成果输出、转化能力。

(四)内培外引,建设双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要从其内涵来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持有“双证”的老师便是“双师型”教师。意味着除了具备“教学”能力外,还具备能够承担“社会服务”能力,其教学工作任务包括在校生和社会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其内涵是“双能力”: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将知识应用到职业实践中,又能从实践中反馈回课堂教学[6]。因此,“双师型”教师兼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素质,具有“社会服务”的潜力。不同层次的“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也不同,建设一支合理的双师队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模型如图3所示[7]。

我校自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来,通过内培和外引等多種途径不断扩大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水平持续提升的目标中,尤其是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旨在提升“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0%以上。具体途径和措施如下:1.积极从各行业、企业及研究所聘用一些专业知识扎实、工程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专职、兼职教师,并指导青年教师实践实训。2.为了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每年选拔派出优秀青年教师20余人到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访学研修,到相关企业或设计院所锻炼。3.积极引进台湾地区优质教师资源,继续派出相关院系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等赴台进行短期业务培训。4.巩固与英国、德国高校在教师培训项目上的合作,继续派出相关院系的学科带头人赴海外研修[7]。

(五)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经济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优化调整高校的学科结构、专业设置,持續健全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重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尤权也说过:建设创新型省份,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福建省转变发展的根本支撑。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教育机构,担负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职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是人才和科技的重要结合点,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关键的环节之一。

据教育部公布的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近五年来我校新增了汽车服务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国际商务、电子商务、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与新媒体、机械电子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金融工程、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智能建造、历史建筑保护工程、财务管理等15个专业,其中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是省内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点。这些与时代和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必将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带来更多新鲜的原动力。

2017年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论坛在福州召开,旨在推进创新创业成为福建高校教改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的重要活动。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理事长王蔚认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非功利的高校中,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有效机制来盘活,让科技和智力服务于社会。国家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助于全国2700多万在校大学生理解创业内涵,把高校沉淀的优质资源开发出来,为社会服务。我校十分重视引导和支持科研创新,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科研服务上取得不少突破,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智能财务与精算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与区块链研究中心、LNG产业链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所、“一带一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创新平台用于服务地方及企业的发展,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支撑、咨询策划、成果转化等服务。

四、结束语

总之,为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需要眼界,需要境界,需要思想,需要魄力,需要有行动才能有成效。要以新发展理念、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师资建设、服务社会等各方面精心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向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泽文,叶敏.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与建设内容分析——兼论我国地方本科学院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荆楚理工学院,2015,30(5):36-41.

[2]谢志远.一流应用型本科建设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8-11-08.

[3]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视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4]刘丽桑,李建兴,邹复民,等.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专业与课程设置特色分析与启示[J].高教学刊,2019(10):18-20+23.

[5]聂蓉,黄杰.产教融合,务实致用,台湾技职教育特色及启示[J].科技视界,2018(20):170-171+136.

[6]潘光照,余克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江淮工业学校为例[J].职业,2017(22):70-71.

[7]刘丽桑,李建兴,林丽贤,等.应用技术型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1-3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应用型大学二级学院硕士研究生管理体系研究”(编号:JAS170312);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台湾地区科技大学的发展经验研究——以云林科技大学为例”(编号:GA-ZB-18-04)

作者简介:刘丽桑(1984-),女,汉族,福建莆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控制。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示范性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幼儿教师语言艺术探微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规划
初中语文板书设计的教学反思
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探析
应用技术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改革
我省启动2015年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选工作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