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策略探讨
2020-12-15梁芷雅
梁芷雅
摘 要 目前,随着建筑发展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和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建筑企业成本管控提出了更加精益化管理的要求,过去传统的造价管理理念与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实现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是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笔者以具体的建筑项目为案例,对该项目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造价动态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價;动态管理;成本优化控制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一栋综合业务用房4层建筑,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总面积为3026.80m2,工程主要分为土建、给排水和电气三项。招标形式为工程量清单招标,合同价款为301.9509万元,送审和审定总金额分别为601.4 453万元和355.6977万元。
2造价影响因素动态识别
从项目投资决策到最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建筑工程会经过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容易受到各个因素的影响。下面从决策与可研阶段、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移交决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出发,挖掘影响工程造价水平的影响因素[1]。
(1)决策与可研阶段造价影响因素。在决策与可研阶段,主要影响造价的因素有可研报告水平、外界环境、设备和技术水平、投资估算误差、土地征用等。在决策与可研阶段,可研报告编制深度十分重要,工程复杂程度影响决策和可研阶段对工程的初步评估,并影响后续设计费、勘察费等费用额度。外界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将间接影响造价的投资决策,对后续造价水平有很大的影响。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有设备国产化率、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水平,在项目决策阶段做到合理有效确定和控制造价水平,应提升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水平。
(2)设计阶段造价影响因素。在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主要造价影响因素有:初步设计水平、施工图设计水平、招投标规范性等。较高的初设水平能够保证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真实准确性,有效避免施工阶段工程量等误差,从而提高造价控制水平。施工图设计水平的影响因素有施工图设计对初步设计响应程度、施工图编制深度。当施工图设计对初设响应程度较好时,施工过程不会出现本质性设计变更问题,进而提高造价控制水平。
(3)施工阶段造价影响因素。在施工阶段,主要造价影响因素有设计变更管理、施工水平管理。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费用越小表示初设水平越高,设计变更数量越少,工程造价控制的越好。施工水平管理的影响因素有:施工工程量相对设计工程量变化率、事故发生数、施工进度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准备程度。这些工作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直接影响施工阶段的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等。
(4)竣工移交决算阶段造价影响因素。在竣工移交决算阶段,主要造价影响因素有进度款支付水平和环保水平。其中进度款支付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工程预付款的抵扣方式和进度款支付金额偏差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造价水平。环保水平是指对环境的监测验收水平,根据采样类别和采用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3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优化策略
(1)决策与可研阶段动态管理与优化。本阶段造价动态控制的主要任务:按项目的构思和要求编制投资规划,深化投资估算,对项目的投资目标进行分析、论证和分解,作为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重要依据,这个阶段的投资控制工作是要参与对工程项目的建设环境及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编制投资估算以确定拟建项目所需的投资费用,作为拟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并在决定项目建设后,成为拟建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值。以建设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类似工程资料对单方造价进行了类比、测算,按照建筑市场行情,运用系数估算法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来实现项目投资估算的动态控制。
(2)设计阶段造价的动态控制。在设计阶段对其进行造价管理,需要分解投资目标,并分配投资额,实现对各项投资费用的限额管理。首先合理确定整个项目的设计限额,努力做到在项目的各阶段都使用价值工程来进行设计;其次对设计限额进行分解和使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使用比例。把施工图预算限制在批准的概算内,限额设计的主要工作放在控制工程量上,严格按已确定的原则、内容及投资额进行相应设计。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还应该包括造价审查,对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进行严格的审查,要及时调整概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控制成本。
(3)施工阶段造价的动态控制。施工阶段存在较多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本工程对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时,将动态管理理念落实到了每一个施工环节。首先对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优化,在明确自身优劣势以及项目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专业制定与会审,结合施工现场考察情况,对方案中的细节进行了精细化调整。对于施工技术,则优先考虑创新型施工技术,但同样应考虑技术的实施成本,确保兼顾质量效益与成本效益。其次,工程造价控制人员还推行了劳务分包管理模式,并且加强对分包单位与各个施工环节的监督,包括材料、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确保每一个分包项目的造价都控制在预算偏差可接受的范围内。此外,针对施工阶段进行管理,还要推行目标管理模式,将每一个管理任务细分到相应的管理部门,并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搭建造价管理平台,加强信息交流,促进造价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4)竣工移交决算阶段造价的动态控制。重视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要根据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进行工程材料、人工、机械的审核,同时要在开支、利润等成本控制环节进行管控,特别是要将工程建设施工中形成的资料、文件和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收集和分项编制,利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进行价格、数量等关键内容的分析和整理,同时也要利用成本控制工作在结算前进行财务分析和成本核算,将得出的结论与建筑工程预算作以统一分析,为更好地完成企业竣工阶段经济工作任务铺平道路。
4结束语
本文从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入手,首先对影响因素进行动态挖掘和梳理,系统总结分析影响因素。然后在影响因素动态挖掘和分析基础上,以一工程实例,结合案例数据分析提出了成本管理中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分析,对项目动态成本管理提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凤娟,刘章卓,曲佳佳.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其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