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三则
2020-12-15
推销“高价菜”还是“低价菜”?
【哲理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名叫罗伊的餐厅服务员向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写去一封求助信:“我刚到这家餐厅没多久,工资制度是底薪加上小费(顾客消费额的15%)。请问您是否能教我一些推销技巧,让我多挣一些小费?”
很快,罗伊就接到了丹·艾瑞里的回信。回信很短,只有一句话:“每接待一名顾客,你试着向他推荐价格更低的菜品看看。”
不是要向顾客推荐高价菜吗?怎么是低价菜?如果他们真点了更便宜的菜,那我赚的小费岂不更少?罗伊觉得丹·艾瑞里的思维太奇怪了。有一天,餐厅里进来四名顾客,罗伊接待了他们。待他们入座后,罗伊询问第一名顾客:“请问您需要点些什么?”
“我想点三文鱼。”顾客说。
那天的三文鱼不好,罗伊本想顺势向他推荐店里的招牌菜龍虾,但他想到了丹·艾瑞里的话,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改了口:“很抱歉,先生,今天的三文鱼不是很新鲜,我建议你点一些鸡肉。今天的鸡肉肉质很棒,而且价格比三文鱼便宜很多哦!”
那位顾客说:“哦,真的吗?那么,就来一份鸡肉好了。”
罗伊又转向其他顾客,询问他们要点什么。只见第二名顾客说:“我原本只想点一份简简单单的三明治,现在听你说鸡肉不错,那么也来一份吧。”同样的,第三名和第四名顾客也都点了鸡肉。顺带地,他们还点了一些罗伊推荐的菜。
罗伊觉得这太神奇了。这一单下来,他挣的小费并不少。临走前,那四名顾客特别交待罗伊:“我们就在这附近工作,希望明天再来用餐时,你还会出来接待我们。”罗伊喜出望外:“当然!当然!”
接下去的每一次接待,罗伊都按照丹·艾瑞里建议的那样,向顾客推荐价格更低的菜品。虽然他挣的每一单小费比预计的少,但顾客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只要他们有二次、三次消费,都是直接找罗伊点菜。这样一来二去,罗伊手头攒了很多老顾客。不到半年,他就成了餐厅里的明星服务员。(张珠容)
【故事的哲理】
在销售中,你是从顾客的利益出发,愿意为了顾客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还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将决定你的销售结果。
用蛋管住鸡
【哲理的故事】
春天,考恩从市场上买来几只小鸡,养在了自家院里。他希望小鸡快点儿长大,能早日下蛋。
一天考恩下班回来,看到有人在院门口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请管好你的鸡,别让它们再窜到我家院子撒野。”他警觉地去找鸡,发现一只都没少,便没当回事。那之后,考恩常听到邻居理查德在大声抱怨,一会儿说鸡踩了花草,一会儿说他家院子里有鸡粪……考恩想:不就是几只调皮的鸡,不值得这般小题大做嘛!
事态的发展超出了考恩的预料,有天他清点鸡时突然发现少了一只,于是慌张地跑到理查德家,发现那只鸡果然被他关在笼子里,上面还挂了个牌子:再不管好鸡,我就宰了它。
考恩抱起鸡,找理查德理论:“我家鸡只是偶尔溜到你家,至于你如此报复吗?”理查德气不打一处来:“它们敢再来破坏,我就下手!”两人吵了半天才罢休。
那之后,考恩还是任由鸡到理查德家的院子里撒野,可理查德却再没抱怨过。直到一天清晨,考恩准备出门,突然听见理查德的女儿大叫起来:“我在草丛里发现了3个鸡蛋!”理查德回应说:“不要大惊小怪,这几天咱家吃的鸡蛋全是那儿捡的。”
考恩听得真真切切,当即在院里搭起鸡窝,再不让鸡溜到理查德家了。(佚名)
【故事的哲理】
对他人的错误,比指责更有效的是让其意识到错误的代价。有“痛感”才能自觉自愿地去纠正,这远比喋喋不休的“教育”有用得多。
你的公司“环保”了吗?
【哲理的故事】
曾有人问可持续设计师刘新什么是环保,刘新用了两个例子来解释:
奔驰公司和重庆市政府曾联合推出一个名叫“汽车公共分享”的项目。项目里,“主角”smart汽车散布停放在重庆各大街区。使用者只要下载“汽车公共分享”的手机客户端,就可以随时查看身边哪儿有可以租赁的smart汽车。就近找到汽车之后,使用者通过充值的方式激活汽车的使用服务。奔驰公司是通过定位技术在后台统一管理这些smart汽车的,你可以随时开,项目是按你使用汽车的时间计费,你也可以随时停,项目后台的工作人员会协调好汽车的资源分布。这个项目推出后,已经得到了一个可喜的数据——1辆“汽车公共分享”的车,可以替代13辆私家车。
这些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流行起付费使用的洗衣机,高喊要“环保”。这样的洗衣机,是厂家低价租给用户,或者直接免费提供给用户。用户每洗一次衣服,要投一个一欧元硬币进去,机器才会运转。对用户来说,付费使用的洗衣成本与自己购买的普通洗衣机的洗衣成本差不多,对洗衣机的生产厂家来说,他们通过收费赚的钱与之前直接卖洗衣机赚的钱也差不多。
可为什么他们非要做这样的改变?这和环保又有什么关系?其实理由很简单:厂家免费提供给用户洗衣机,不赚钱反贴钱,他们要想赚与原来同样多的钱,甚至是赚更多的钱,就要将洗衣机生产得非常耐用。那样一来,他们生产的洗衣机大大减少,能源消耗就少,环保效果自然达到。
刘新说:“什么是环保?拿付费洗衣机来说,顾客洗衣成本一样多,企业赚钱一样多,可对于地球来说,它能少消耗生产70台洗衣机所用的材料、能多腾出放置70台洗衣机的位置。”摆脱生产大量垃圾产品的现状,做到“少而精”,让每一件产品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使用价值,这就是可持续设计师眼里的“环保”。(流念珠)
【故事的哲理】
比企业能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永远是企业能赚多久,进而社会乃至地球能够支撑多久。可持续发展,容易被忽略和被放弃,但它永远比发展本身更重要。
(摘自《中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