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控制方法
2020-12-15希热娜依尼牙孜
希热娜依·尼牙孜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康其乡畜牧兽医站,新疆 阿克苏 842300)
近些年,随着牛养殖规模显著扩大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各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严重威胁到繁殖母牛的正常生产。很多养殖管理人员看到牛养殖领域有利可图,便一股脑地投入进去,在发展牛养殖之前,没有掌握牛的各种生理特点和养殖知识,养殖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存在不合理引种,养殖管理不当的问题。为了降低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就需要我们总结引发该种疾病的具体原因,并让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繁殖障碍性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养殖管理理念,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率,推动本地区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发病原因
临床上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制约所致,主要包括了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
1.1 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引发的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引发。常见的病原主要包括了布鲁氏杆菌病、牛细小病毒病、牛衣原体病。布鲁氏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严重威胁到牛的繁殖技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母牛突然流产,流产之后长时间不能正常发情,发情不规律,即便是能够发情,也会表现为多次配种不能正常受胎,养殖场的种公牛表现为睾丸萎缩,睾丸坏死,最终失去种用性能。牛衣原体病又被称为鹦鹉热,临床表现多样。初次妊娠的母牛很容易出现繁殖障碍,引发母牛出现流产,甚至造成死亡。种牛感染致病原之后主要表现为精子质量变差,生殖器官出现炎症病变,肿大影响到正常利用。牛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在世界各地的牛养殖业广泛存在。这种疾病主要危害初次配种的母牛。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也可以通过交配进行垂直传播,常常引发母牛流产,产下的胎儿死亡。
1.2 非传染性因素
非传染性因素引发的母牛繁殖障碍主要包括了品种、生殖技能障碍、营养障碍和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在牛品种选择过程中,牛存在先天性的畸形,无法正常完成配种和受孕。有些母牛输卵管天生存在堵塞,多次配种后仍然不能够正常受胎。母牛存在严重的机械性繁殖机能障碍,如卵巢囊肿,卵泡囊肿,均会影响到卵泡和精液的正常结合,造成牛失去生育能力。在母牛养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够掌握科学的饲喂方式,造成饲料营养价值较差,微量元素添加不合理,蛋白质不足,影响到繁殖母牛的正常繁殖机能,很容易造成受胎率下降,流产率高。
2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牛属于规律性的发情动物,进入发情期之后,牛会表现出明显的体征变化,例如兴奋、躁动、不断的鸣叫。当母牛和公牛接触时,会主动靠近公牛,外阴、阴帝出现潮红充血现象,阴道分泌物显著增多。而存在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母牛通常不会表现出上述的发情症状或者处于隐性发情,如果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常常会错过最佳配种时机。有些繁殖母牛即便是发情正常、发情规律,多次配种不能够正常受孕,受孕之后不能够正常生长,常在早期或中后期出现突然流产现象。繁殖母牛流产之后,表现为子宫内膜炎等生殖系统疾病,影响到母牛的再次发情,严重的会造成繁殖母牛繁殖机能停止,失去种用性能,不得不将其淘汰处理。
3 防控措施
3.1 坚持科学养殖管理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养殖场的科学养殖管理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妊娠中后期的母牛,如果营养不到位很容易引发突然流产难产。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科学的养殖管理理念,注重加强饲料管理,禁止向牛群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料槽应该定期清理和卫生消毒,精饲料和粗饲料要做到科学搭配,适当增加一些干草或者矿物质,保证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添加合理。增加牛群的运动量,避免牛过度肥胖影响到繁殖机能。
3.2 强化牛检疫
在引种过程中,一定要落实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避免到发生过繁殖障碍疾病的养殖场引种,要确保引进的牛群身体健康。到达养殖场后,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并免疫本养殖场的疫苗免疫程序,观察其是否存在异常表现,不存在问题才能够混群养殖。
3.3 严格卫生消毒科学防疫
病毒、细菌感染是造成母牛繁殖障碍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母牛生产之后,对各种病原的抵抗能力普遍不足,并引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这就要求养殖户注重做好圈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强化消毒,定期更换消毒剂,及时清理圈舍当中粪便和污染物,定期消灭圈舍当中的蚊虫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