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技巧
2020-12-15
一、因势利导,鼓励促闪光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之处,就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它的眼睛”一样。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一双发现“宝藏”的慧眼和一张播撒“甘露”的甜嘴,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2012级我所任教的班级有一名学生叫张建红,成绩平平,上课总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注意力极不集中,像那漏气的轮胎,怎么吹也鼓不起来,平时纪律也很浮躁,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作业也不能按时上交,整天无所事事、蒙混过日,我也找他多次谈话,跟家长也交谈过此事,但都收效甚微,毫无起色,令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很头疼。然而有一次,在语文课堂的情景剧表演活动中,他改编的课本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声情并茂,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见此情景,我及时播撒出真诚和妙语:“建红同学,好样的,你给全班奉献了如此精彩的节目,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你!”恰好学校要组织元旦文艺汇演,受班主任委托编排节目,我正苦于找不到合适人选,对这一发现,当然十分惊喜,于是,又进一步推波助澜:“大家说,由谁代表我们班去参加比赛最合适?”听了我的号召,同学们自然是心领神会,异口同声:“建红同学最合适”,见此情景,我又适时宣布由建红同学代表全班去参赛,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惊喜。果然,在不久举行的全校元旦文艺汇演中,他带头自编自演的小品《乡下人进城》大获全胜,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很快,成功的喜悦使他沉睡已久的才智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他的表现跟平时判若两人,迟到早退消失了,上课注意力也集中了,纪律也不浮躁了,更重要的是,能认真做好笔记,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二、因景切入,无声叩心门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少不了冲动和干愚蠢的事,作为语文老师,在发脾气或训斥时,别忘了提醒自己:他们还是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充满激情和渴望的,但同时又是未成熟的鲜活个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呵护他们,使他们茁壮成长。这样,我们就会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选择一种理想的交流方式,找准谈话交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消除学生的顾虑和抵触情绪,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振。
2015年12月的一天,语文自习课上,我所教班有名的“小淘气”小刚不在班里,我随即和同学一起寻找,找到后才知道他偷躲在宿舍的阴暗处小便,被值周老师逮了个正着,可他不仅不承认,还与值周老师顶撞。我了解情况后,并没有责怪他,只是拉着他来到宿舍旁边的那片松林里,旁边正好有两棵油松,一棵弯弯曲曲,一棵参天向上。
“你想过没有,他们的长势为什么不一样呢?”我微笑着问,小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迷惑地摇了摇头“。你再仔细瞧瞧。”我继续引导。小刚犹豫着,但他还是绕着树仔细看了一圈后,小声说:“弯树上有许多小虫眼,还有很多刀刻的痕迹。“”对,树上生了虫子,人们没有及时除掉它,还有人在它身上刻削,长此以往,它就成了无用之才。”我有意顿了顿,继续说,“那么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自身缺点呢?”小刚恍然大悟,惭愧地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刚才是我不对,犯了错误不自我反省,老师指出后还顶撞他,以后我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了,你就看我的实际行动吧。”于是,他找到值周老师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误,纪律也不浮躁了,由众人皆知的“小淘气”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一周后的一天,我在批阅作文时,看到了小刚写的一封短信:“老师,我真的非常感谢您,您太理解学生了。老师,相信我,这次,我真的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三、因情陈理,关心解心结
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老师用充满关爱的“甜言蜜语”去滋润,学生的思想疙瘩也需要老师用“如簧”的“巧舌”去化解。有一次上语文课时,我发现班上有名女生一直趴在课桌上,手中的笔转个不停,时而叹息几声,精神萎靡不振。下午,我就去家访,她的母亲告诉我,她女儿已经几个月没叫她妈妈了,每天上学、放学之后,总是一个人关在房子里,话也很少说,平时她也想找机会跟她交流,可是每次看到女儿暗淡的眼神,不耐烦的态度,她就欲言渐止。很多次,她也深思反省,总找不到问题的根源,看着女儿憔悴的眼神,做母亲的她为此没少流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特意备好晚餐,把这位学生请到家中,先和她一起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影片,然后用文坛巨匠冰心等人赞美、怀念母爱的事例,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引用“养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等典故来耐心开导,告诉她,天下的母亲都是疼爱自己的子女的,人世间最伟大的情莫过于母女情、父子义,要她设身处地替父母想一想,理解父母的艰辛和苦处。在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中,不知不觉,女孩流下了眼泪。第二天早晨起床,她就主动找母亲承认了错误,母女俩和好如初,久违的欢笑也重新洋溢在两人的脸上,家中充满了温馨甜美。
四、巧设悬疑,解惑激情趣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设置悬念,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改变以往课堂中的乏味枯燥。八年级第一学期,我所带班级有一个叫小涛的男孩,身材高大魁梧,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个高中生,与所在班级的其他同学面相反差太大。更为重要的是,小涛同学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语文基础极差,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课下与其交流才知道:他是为了脱贫攻坚、控辍保学才被劝返回来的。知道了这一情况,我与其交流了许久,有一次恰好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课前巧设悬念、创设意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同学们该怎样做?”大家陷入沉思,出人意料的是,小涛同学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向生活低头,活出精彩自我!”还没等我评价,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响起掌声。我顺势对小涛进行赞赏,表扬了他近期优秀表现,鼓励他勤于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此以后,小涛同学转变很大,学习有了兴趣,上课也能勇于发言,成绩提高很多。在秋季篮球运动会中,利用自己高个优势和篮球技巧,为班级争荣誉,自己也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由此可见,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要言中生疑,“巧设质疑”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解惑激趣”是最佳的教学途径。善于依靠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学习的灵感就会由此产生,创新的火花就会由此迸发。教学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方疏导,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掌握新理。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巧设悬疑,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语文老师更要广采博闻、善于积累,适时巧用,注重搜集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等,并把这些巧语及时引入课堂,以便用到时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信手拈来,用之塑造形象、渲染气氛,给学生营造一种新奇多味、易于理解、充分激趣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