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互批,伙伴对话中走进作文
2020-12-15茅卫东江苏南京市复兴小学
茅卫东 (江苏南京市复兴小学)
一、同学互批作文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同学互批作文不是简单地把教师批改作文的任务转嫁给学生,也不纯粹是批改形式的改变,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活动,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同学互批作文对于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1.同学互批作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其挑毛病。对于修改者来说,每次改的对象不同,改起来有新鲜感;对于被改者来说,可以看到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修改和评价,也有新鲜感。哪怕只是一个错别字、一个标点符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功的体验。
2.同学互批作文可以提高学习习作方法的有效性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学生写的作文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而别人只能凭文字来理解作者想法,一旦出现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就会出现作者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的情况。当一个学生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其他学生的作文,避免了“身在庐山不识真面目”。同学互批互改,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学生在修改他人的作文时,往往可以从新的角度对文章提出意见,这是修改自己的文章时做不到的。
3.同学互批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有研究表明,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成功都同与他人的交往有密切联系。同学互批作文无疑把学生置于一个相互交往的场景中。尤其是在小组互批中,沟通、表达、协调一个也不能少。无论是批改时,还是批改后都离不开交流、讨论。表扬同学作文中的优点,指出同学作文中不足之处,都在锻炼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互批作文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必然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可谓“一箭双雕”。
二、开展同学互批作文活动须注意三个“结合”
同学互批作文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老师,但不等于说老师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事实上,这种形式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思,要策划好每个环节。毕竟是小学生,如果组织不好,必定事倍功半。教师在组织学生互批作文的时候应注意三个“结合”。
1.批改作文的要求应结合年段特点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目标要求是:中年段“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高年段“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对于修改作文的要求比较简单,在实践中,教师不能人为拔高要求,而是要基于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互批作文时,教师要加强指导,“扶上马送一程”。到了高年级,教师则可以尝试大胆放手,除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于最后评语的要求也要结合年段特点。中年段着重某一个方面进行评价,高年段则尝试全面地评价。起步阶段,教师应该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评语的写法。
2.学生互批作文应结合作文教学重难点
教师平时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做到每一篇习作都采取互批的方式是不现实的。因而同学互批的作文是有选择性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中关于作文教学的重难点选择确定互批的作文,通过互批作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关注学生在习作上薄弱点选择互批的作文,以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针对性地选择同学互批的作文,目标更加明确,既能减负,更能增效。
3.同学互批与教师批改相结合
同学互批作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了解学习习作的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习作水平,是对教师批改作文这一方式的补充,并非是学生一批了事。在学生批改后,教师还要批改,只是这时的批改是发现学生批改的优点和不足,也是查漏补缺。这样做有利于教师掌握学情,进而在全班评讲作文时更加有的放矢,也有利于改进和完善后面的作文教学。
叶圣陶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作文,要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种思维过程,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益的。”习惯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与同学互批作文相结合对于习惯养成、能力提升更有益。学生对于开展同学互批作文还是欢迎和喜欢的。一方面合作互批的形式比较新鲜,学生充满好奇心;二是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切实收获到习作方法,享受到合作的快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生互批、伙伴对话中教师教会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方法,促进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同学互批作文并不是新鲜事,很多老师曾运用过这种形式,只是长久以来没有形成气候。也许是这种形式真正运用起来费时费力,学生改过了老师还要改一遍。但是作为一名有责任担当的老师,必定会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立场,把“麻烦”留给自己,把“素养”带给学生。当学生经过历练,养成了习惯,享受到作文进步的乐趣,从而在内心萌生一种想改的需要,进而乐改、能改,必然会抵达教师所期待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