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路径浅析
2020-12-15王保凤
王保凤
(兰陵县尚岩镇政府,山东 临沂 277712)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重开发、轻保护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为此,加强林业管理,践行可持续发展路径势在必行。本文就将分析林业规划管理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且介绍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1 林业规划管理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1.1 采育失衡,森林资源锐减
在现代林业产业中普遍存在采育失衡的问题,而且这种问题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不断扩张,这使得林木的培育速度远远滞后于砍伐速度,再加上部分地区的林木培育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出现了严重的林木资源供应匮乏的情况。另外,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盲目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滥用仍处于生长关键期的林木,导致林业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1.2 缺乏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在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后,采取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资源补偿。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林业管理部门应与地方政府相配合,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设立专项的森林保护基金,用于森林修复和重建。然而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遭受破坏的森林资源未得到有效的修复和重建。
1.3 自然因素影响林木正常生长
除人为因素以外,自然因素与病虫害因素也是导致森林资源锐减的关键因素。以某乡镇为例,该镇占地面积约为152km2,辖区内共有20个村落。其中,森林面积约为0.74万m2。但是近年来,由于松材线虫病的泛滥,使得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减小,在抗病虫害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加重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
2 林业规划管理措施
2.1 积极推广集体林权制度
要想做好林业规划管理工作,首要前提是建立健全的林业监督管理制度。林业管理部门需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手段,依托林业监督管理制度,约束和规范管理行为。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内部组织架构,确保林业规划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2.2 调整林业经营管理模式
除要加大对国家重点保护林区和生态脆弱林区的管理力度以外,各基层政府还应引入市场机制,促使原有的单一的公有制产权结构向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副体的产权结构过渡转型。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经营与规划管理的积极性,夯实资金基础,减轻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创建和推行森林资源采伐许可证审批制度,确保审批流程的公开透明化,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由此,将采伐额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林业可持续发展践行路径
3.1 秉承与时俱进基本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始终延续着粗放化的外延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速度,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损耗,也极大的制约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林业管理部门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局面。由此,维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平衡,争取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3.2 构建生态型林业生产系统
加强林业资源生产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展生态经济效益增长空间,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针对此,林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林业规划管理,构建生态林区,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引入新的林业经营管理理念,加强生态型林业生产系统建设,优化林区产业结构调整,以此提升林业资源的附加价值,推动林业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3.3 建立健全的林业监管制度,加大林业资源培育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的林业监管制度,是做好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林业管理部门应当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优化调整管理手段,完善内部管理架构,保障林业规划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与规范化。在加强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做好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采育失衡问题,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创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其一,创新发展保障机制。在构建发展保障机制的过程中,全面考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关系,摒弃原有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其二,加强林业管理法制建设。在法制社会背景下,立足于法制思维进行林业规划管理,加大对森林资源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其三,推行林业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林业管理权责,将林业管理责任制度落到实处。一旦林业规划管理环节出现任何疏漏,必然会追究相关责任人。
其四,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随着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林业规划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做好林业规划管理工作,既可以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又可以践行可持续发展路径,值得业内人员的深入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