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蛋白高产蚕豆新品种“凤蚕豆2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0-12-15陈国琛尹雪芬段银妹马玉云杨雪春李灿玫沈飞飞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蚕豆单株籽粒

陈国琛,尹雪芬,段银妹,李 江,马玉云,杨雪春,李灿玫,沈飞飞

(1.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2.弥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弥渡675600;3.洱源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洱源671200;4.祥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祥云672100)

凤蚕豆22号201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12月通过国家蚕豆品种登记。

1 选育目标

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蚕豆植株生长发育[1],具有较大的蚕豆种植区域优势,蚕豆是云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云南省的大宗农作物。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蚕豆产业的转型升级,云南省蚕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全国最大的蚕豆主产区。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针对云南省蚕豆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市场需求,制定了优质、多抗、广适、高产的育种目标,经过多年的选育、试验及生产示范,育成了优质、多抗、广适、高产的蚕豆新品种凤蚕豆22号。

2 选育经过及方法

凤蚕豆22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2004年用大荚大粒、籽粒商品性好、品质优良、但株叶形松散、丰产性差的SB010为母本,用株叶形好、品质好、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既可作秋播蚕豆种植、又可作夏秋播鲜食蚕豆种植的凤豆六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成的蔬菜型蚕豆新品种。配制杂交组合的目的是为获得优质大粒、荚性状和籽粒商品性状好,丰产稳产,抗病性和抗逆性好,不倒伏,具有理想的结构和较强抗逆性的蚕豆品种。经过多年的系谱选择,决选编号为2004189-1-1-1。2008—2009年进行株系繁殖和鉴定,性状表现优异,籽粒性状、荚性状、抗性、产量优于双亲。2010年参加优质大粒型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2011—2012年2年参加云南省蚕豆联合区域试验,2013年开始生产试验示范繁殖。2015—2016年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区域比较试验,并通过了云南省区域试验。201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植株形态

株叶型好、植株紧凑,生长整齐,不分离,株高92.60~117.82 cm,单株总茎枝2.70~4.90枝,有效茎枝2.30~3.60枝,苗期分枝直立,茎杆紫红色,椭圆形叶,叶色淡绿,黑白花,簇花4~5朵,成熟时不落叶。

3.2 荚果

荚果平滑,荚皮嫩薄,着荚角度小,结荚性状好,始荚节4~5台,荚长9.0~11.0 cm,荚宽2.0~2.10 cm,单株实荚数7.0~22.0荚,单荚粒数1.61~1.80粒。

3.3 种子

单株实粒数12.10~39.60粒,籽粒饱满,大粒型品种,籽粒中厚型,种皮白色,种脐白色,粒型、粒色、商品性较好,种皮破裂率为0%,百粒重126.06~129.13 g,种子蛋白质含量28.20%,单宁0.473%,总糖4.66%,总淀粉46.18%。

3.4 生产力

收获指数39.30%~53.70%,单株籽粒产量13.60~47.30 g,一般产量3 959.55~6 889.05 kg·hm-2,最高产量7 070.40 kg·hm-2。

3.5 生育期

全生育期174~182 d,属中早熟品种,营养生长期(出苗至现蕾)30~32 d,生殖生长期(现蕾至成熟)120~126 d,花历期(始花至终花)55~67 d。生长特点为前期快、后期慢、花期长。

3.6 抗逆性

抗倒伏、抗寒、耐渍、抗逆性较好,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鉴定为中抗锈病、抗赤斑病、抗褐斑病。

3.7 适应性

参加云南省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比较试验结果:品种主效应大,品种×年度、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的方差和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对年度间的气候变化有很好的适应能力,适宜于云南省海拔1 600~2 200 m的豆作区种植,适宜在中上等肥力田块上种植。

4 产量表现

4.1 试验结果

2010年参加优质大粒型蚕豆新品种比较试验,凤蚕豆22号在12个参试品种中平均单产5 043.15 kg·hm-2,居试验第2位,比高产良种凤豆一号产 量4 420.20 kg·hm-2增 产622.95 kg·hm-2,增14.09%,增产效果极显著;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优质蚕豆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凤蚕豆22号在2年10个参试点、9个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4 081.05 kg·hm-2,居试验第3位,比高产良种凤豆一号产量3 631.50 kg·hm-2增 产449.55 kg·hm-2,增12.38%,比各地对照种产量3 893.40 kg·hm-2增产187.65 kg·hm-2,增4.82%,增产效果极显著;2015—2016年参加云南省8个州(市)、12个县(市)蚕豆新品种丰产性区域试验,2年试验结果显示,2015年7个试点试验结果凤蚕豆22号平均产量4 140.00 kg·hm-2,居试验第2位,比对照种凤豆13号产量4 030.50 kg·hm-2增产109.50 kg·hm-2,增2.72%,2016年7个试点试验结果凤蚕豆22号单产4 379.10 kg·hm-2,居试验第2位,比对照种凤豆13号产量4 040.70 kg·hm-2增产338.40 kg·hm-2,增8.37%,2年平均产量4 259.55 kg·hm-2,居试验第2位,比对照种凤豆13号平均产量4 035.60 kg·hm-2增产223.95 kg·hm-2,增产5.55%,增产效果显著。

4.2 生产试验示范

2013年在大理市下湾桥村生产示范0.12 hm2,平均产量5 396.10 kg·hm-2,比对照种凤豆一号增产972.90 kg·hm-2,增22.00%;2014年在大理市银桥镇、湾桥镇共示范1.01 hm2,平均产量4 807.80 kg·hm-2,比 当 地 推 广 种 增 产878.85 kg·hm-2,增22.37%;2015年在大理、弥渡、祥云、洱源等县(市)示范15.71 hm2,加权平均产量4 532.25 kg·hm-2,比当地推广种增产862.30 kg·hm-2,增20.22%;2016年在云南省的蚕豆主产区保山市、昆明市、楚雄州、曲靖市、祥云县、大理市、洱源县、弥渡县示范50.87 hm2,加权平均产量4 437.90 kg·hm-2,比当地推广种增产764.25 kg·hm-2,增20.80%;2017年在云南省的蚕豆主产区保山市、昆明市、楚雄州、曲靖市、祥云县、洱源县、大理市、弥渡县示范205.45 hm2,加权平均产量4 355.85 kg·hm-2,比当地推广种增产743.25 kg·hm-2,增20.57%;2018年在云南省的蚕豆主产区大理州、保山市、昆明市、楚雄州、曲靖市示范656.51 hm2,加权平均产量4 312.95 kg·hm-2,比当地推广种增产729.75 kg·hm-2,增20.37%;2019年在云南省的蚕豆主产区大理州、保山市、昆明市、楚雄州、曲靖市示范1 098.34 hm2,加权平均产量4 264.95 kg·hm-2,比 当 地 推 广 种 增 产709.35 kg·hm-2,增19.95%;2013—2019年累计示范推广2 028.00 hm2,加权平均产量4 296.45 kg·hm-2,比各地推广种增产721.20 kg·hm-2,增20.17%,增产效果显著。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时播种

在云南省蚕豆主产区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10日至10月25日。

5.2 群体结构

基本苗1.8~2.0万株·hm-2,有效枝2.30~3.60万枝·hm-2,单株实荚数7.0~22.0荚,单株实粒数12.10~39.60粒,百粒重126.06~129.13 g,为最合理的经济性状结构,要求播种株行距为13.5 cm×26 cm或16 cm×20 cm。

5.3 合理施肥

播种后盖优质厩肥22.5~30 t·hm-2,2.5~5.0台叶期施普通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少施或慎施氮素化肥[2]。

5.4 水分管理

及时在现蕾初花期、盛花结荚期、灌浆鼓粒期灌水,整个生长期间灌水3~4次。

5.5 病虫草害防治

及时防治蚜虫、潜叶蝇危害,防除田间杂草及鼠害。

5.6 应变措施

根据该品种生长前期快、后期慢、花期长的特点,应采取前期控后期促的应变措施,在豆苗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肥水,促蹲苗,控制地上部分过分旺长,促进根系生长,延长营养生长期。后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籽粒生长发育,增粒数,为获得高产提供物质储备,现蕾初花期进行田间整枝间苗,利于通风透光,终花散尖期进行打顶,促早熟增粒重。

5.7 适时收获

干籽粒应以中下部荚壳变黄,少数变黑为最佳收获期。鲜食豆荚应以豆粒充分鼓起,荚壳嫩绿时为最佳采摘期。

猜你喜欢

蚕豆单株籽粒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蚕豆飘香品乡愁
蚕豆花开
基于EDEM 的洛稻籽粒堆积仿真研究
影响间作马铃薯单株块茎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
蚕豆花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5TR—20型水稻单株单穗脱粒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