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河县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15余正炳赵兴梁陈本辉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鲜菇羊肚菌种

余正炳,赵兴梁,陈本辉

(1.梁河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梁河679200;2.梁河县参天甲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南梁河679200;3.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梁河679200)

梁河县羊肚菌产业是继黑木耳和姬松茸产业之后,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食用菌产业之一。自2013年梁河县参天甲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试种羊肚菌以来,经过6年多的试验摸索,种植技术不断成熟,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

据统计,2018—2019年以来,梁河县境内出现了一批种植羊肚菌产值超过10万元·hm-2的高产典型户。如2018年九保镇阿昌族乡安乐村傈僳寨农户种植0.08 hm2,实收鲜菇456.72 kg,折合单产5 709.0 kg·hm-2,产值57.09万元·hm-2(按订购价100元/kg计,下同),扣除成本12.0万元·hm-2(下同),纯收入45.09万元·hm-2;2019年遮岛镇吉祥村松山河村小组农户种植0.23 hm-2,实收鲜菇872.95 kg,折合单产3 851.25 kg·hm-2,产值38.51万元·hm-2,纯收入26.51万元·hm-2。九保阿昌族乡安乐村农户种植羊肚菌0.25 hm2,实收鲜菇871.34 kg,折合单产3 439.5 kg·hm-2,产值34.40万元·hm-2,纯收入22.40万元·hm-2。

羊肚菌经济价值高,已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受地理、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限制,加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缺乏羊肚菌栽培技术基础研究,梁河县羊肚菌栽培面临着出菇稳定性差,栽培难度大,产量不稳定等问题[1-2]。因此,针对梁河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种植规模,在多年试验示范、推广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当地种植的“土司山城”技术方案。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播前准备工作

1.1 栽培种选择

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发现,羊肚菌菌种容易退化,目前种植的羊肚菌品种有梯棱、六妹2个品种。梯棱品种适合中低海拔地区种植,六妹品种适合中高海拔地区种植。一般采用直接从市场(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或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栽培种进行种植。目前,市场上的菌种有云南各地食用菌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菌种,在当地均有销售,考虑到运输、储存等问题,建议使用本地专业食用菌公司或合作社生产的合格菌种。

1.2 栽培料备制

梁河“土司山城”羊肚菌栽培主要采用以下3种栽培料配方:配方1,小麦66%、木屑10%、麸皮20%、磷肥1%、石膏粉1%、石灰粉2%。配方2,小麦65%、谷壳12%、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2%。配方3,小麦60%、木屑20%、麸皮20%、磷肥1%、石膏粉1%、白砂糖1%、石灰粉2%。

制作方法:先将备好的小麦浸泡24 h。拌料时,再将浸泡好的木屑和麦麸(谷壳)充分搅拌均匀后,再依次加入磷肥、石膏粉、石灰粉、白砂糖搅拌均匀。拌料时水分掌握在用手捏手缝见水为宜,均匀拌好料后装袋灭菌,高压125℃灭菌2 h,冷却后将购买来的栽培种进行无菌接种。接种好的栽培种放入通风良好,18~20℃的室内避光培养30 d左右长满菌袋[3-4]。

1.3 播种田块选择

羊肚菌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田地块选择十分重要,为便于管理,应遵循选择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水源好、交通便利,且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洼田地种植。

1.4 精细整地

将选择好的田(地)块在秋后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杂物,做好排水沟,避免水涝,用拖拉机精细犁耙整平后备用。

1.5 土壤pH值调节及土壤消毒

开好墒面后,在播种前20 d用750~1 125 kg·hm-2的生石灰撒于墒面,这样既调节了土壤的pH值又起到了土壤消毒的作用,生石灰撒好后用旋耕机旋耙后待用。

1.6 搭建遮阳棚

遮阳棚建设根据田(地)块大小不同可整块搭建,也可以分块搭建,但必须达到田(地)块遮阳度85%~90%。遮阳棚可用大竹、木材等材料,需要3 m长大竹60根·hm-2,遮阳网10 500 m2·hm-2,铁丝150 kg·hm-2。

2 播种及栽培方法

2.1 播种节令的选择

羊肚菌属于低温高湿型真菌,除需要较低的气温外,还要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在3~18℃,土壤湿度在50%~65%,空气湿度为75%~85%。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温度在7~18℃,日照需要微弱的散射光(适宜遮阳率85%~90%),土壤酸碱度中偏碱(pH值为7~8)。根据种植经验本地种植羊肚菌可以秋后种植,但是必须在当地气温降至12℃以下时种植。时间选择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底以前,12月到次年1月出菇,春节前上市[5]。

2.2 规范理墒及播种

将整理好的田块1.2 m左右开墒,墒沟深15~20 cm,留1 m墒面,便于覆薄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时间后,在晴天选择菌核健壮的菌种4 500袋·hm-2(1 500 kg)。将菌种掰碎后(注意不能用手搓菌种,以免导致菌丝坏死),采用当地撒麦种、谷种的方法,将菌种均匀撒播于墒面上,再均匀覆盖2~3 cm厚的细土,喷水或淹水后加盖黑膜,保持遮阳棚内温度7~22℃。检查遮阳棚是否有破洞,特别是四周,如有破洞及时补修。避免阳光直射在墒面上,影响菌丝生长[6]。

2.3 二次增加营养即摆放营养袋

播种后7~15 d内,待墒面白色菌丝均匀长满后,投放营养袋二次增加菌丝营养,投放量为2.7~3万袋·hm-2,在1 m墒面上每墒从墒面两侧排放共2排,每袋间隔30~40 cm,均匀摆放。

3 田间管理措施

羊肚菌生长环境对温度、湿度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搭建喷水网管适时浇水。只要温度、湿度合适菌丝体、子实体形成就生长良好。二次投放营养袋30 d左右,待菌丝大量转化分生孢子时,掀地膜、视情况适时补水。掌握水分湿度为65%~85%。此时开始搭建小凸棚防止降雨出现水菇或死菇。

4 采摘与加工

子实体出土15~22 d成熟,颜色由深灰色变成浅灰色,菌盖表面蜂窝状凹陷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采收鲜菇标准:菌柄1 cm的为一级菇,菌柄2~3 cm的为二级菇,3 cm以上的为次级菇。每批菇采收后看墒面水分情况(墒面水分低于65%的必须喷水)适时补水,每次喷水时间为5~8 min,不宜过长,过长影响小菇生长,造成死菇。羊肚菌采收可以带根采,用小刀从根割采,采收后清理泥沙,及时分级烘干,密封包装和储存[7]。

5 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生长过程中原则上不使用农药,以预防为主,保持种植场地的环境卫生清洁。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用粘虫板诱杀和用石灰水喷洒杀灭。

猜你喜欢

鲜菇羊肚菌种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热处理对海鲜菇质构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石湖林场香菇种植户(新韵)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羊肚菌药膳之“扬眉吐气”
葡萄园套种“羊肚菌” 增收增效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