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0-12-15李岩马晶杜勇魏政刘荣志
李岩,马晶,杜勇,魏政,刘荣志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北京 100125)
0 引言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关乎安全和民生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题中要义,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抢占国际农业竞争制高点[1-2]。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11月20—21 日,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中国农学会联合中国农科院、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共同举办了2020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累计突破80 万余人次参加论坛。论坛紧扣“科技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特别设置院士专家专场报告会,邀请沈建忠院士、桂建芳院士、李培武院士、胡培松院士和张志强研究员等5位院士专家,从更专业的视角、以更聚焦、更落地的形式,“论道”中国农业科技创新。
1 农业科技创新形势简析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关键靠科技。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驱动力,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健康、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3]。我国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4],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源动力[5-6]。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志强研究员指出,“十四五”国家发展战略对科技需求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科技原创能力,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高端化;完善科技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核心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引领人民高水平生活;以科技强国为战略支撑,跻身科技强国。
2 农业科技创新若干领域剖析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农业的产量和供给日益充足,产品质量和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消费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吃得饱”,而是更多地追求“吃得好”和“吃得放心”。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更强,同时也关注农产品的营养成效和加工方法,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突破,改进农产品品质,加强标准化生产,破解高产和优质之间存在的矛盾[7]。此次论坛邀请到了粮、油、渔、肉领域最具权威的院士出席并作专题报告,跟踪和准确把握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描绘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面,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方向。
2.1 水稻种业发展趋势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不高、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提高单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带动了单产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8]。农业增产,品种是关键。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院士指出,近十年来,水稻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种质质量稳步提升,种质基地“国家队”基本建立,企业“多小散若”状况明显改善[9]。然而,种业改革正经历“倒春寒”,在于品种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育种未取得显著突破,去库存成为多数杂交稻企业突出痛点,销售方式落后,价格比拼普遍,盲目扩张,科企融合有待保障。展望未来,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内企业收购并购重组已是常态,科企融合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中国种业亟需一批“有胸怀”、“大格局”企业家和科学家联手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互联网+种业”落地农村的条件已成熟,成为种业营销的新兴模式,需要差异化价格策略和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作支撑。
2.2 植物油品质检测创新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植物油已逐渐取代动物油脂[10],人们对于营养健康食用油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植物油料油脂的检测长期以来聚焦基本营养成分的检测,对分子层面的特异营养成分的检测重视不够、标准匮乏,各种植物油的特征组分可作为判别是否掺假的特征指标[11],因此导致植物油营养品质优劣、真假难辨,制约品质与产业升级。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院士介绍,植物油品质检测的研究越发广泛和深入[12],植物油分子原位识别检测技术、全二维气质风味检测技术、特异营养成分精准检测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未来植物油料油脂质量安全检测发展趋势必然是灵敏、特异、快速、便携和高通量,并且与5G融合实现智能检测,创建智慧化的检测实验室和植物油料油脂的云平台,实现在线检测、实时传输、及时检测等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满足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和食用油营养健康消费需求。
2.3 渔业科技创新助推生态农业发展
水产养殖是中国大农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3]。从20 世纪50年代“养捕之争”“养捕并举”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确立“以养为主”的方针,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政策推动,又得益于科技进步[14]。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指出,水产养殖已从追求高产步入绿色发展道路,渔业科技创新在新时代生态农业中发挥作用。新时代水产养殖业的目标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双重驱动下,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变革。一方面,朝集约化即设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保护水环境,促进生态优化;另一方面,朝生态化和有机化的方向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模式[15]。这些模式作为一种技术抓手,将为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发挥重要促进作用[16]。
2.4 细菌耐药性防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抗菌药物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广泛使用,带来了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问题,耐药性广泛流行是多领域、多行业所共有的问题,动物养殖业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源头之一。目前,我国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具有产生较快,耐药谱越来越广及耐药强度增加等特点[17],因此,寻找来源广泛、抗菌谱广、无毒或低毒、对环境友好、有效成分多样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绿色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18]。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院士指出,在耐药性防控策略上,需从3 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提高现有抗生素疗效。做好基础研究,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研究广谱抗菌增效剂,设计新的剂型、制剂和配方,形成全新化合物,降低毒性并提高抗菌作用。二是开发新型抗生素。开发新的药物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很长的周期,需要通过基础研究找到耐药机制和耐药基因的拮抗剂,中药中有非常好的活性成分具有耐药蛋白抑制作用[19],可以进行系统研究。三是寻找抗菌药替代物。植物提取物、噬菌体、酶制剂等可以作为促生长剂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促进动物生长。中国养殖业要健康发展,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 农业科技创新趋势展望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抢占国际农业竞争制高点。为了构建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驱动农业创新发展。张志强研究员总结了科技强国战略规划趋势和科技整体性发展大趋势,指出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孕育发展,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发展、支撑发展、保障发展的时代,为不断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总量、质量、安全和多功能等多方面需求,保障我国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安全化,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急需在农产品安全、农业可持续[20]、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生态高值等方面提供持续的科技支撑,建设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资源高效利用、功能多样、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绿色生态可持续高效农业科技体系[21]。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科技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科学强国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战略基础,建设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我国必须建立自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树立科技发展新理念,在坚持科技开放合作的同时,注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设完整、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体系“既有体系,又有安全”。把农业科技现代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深入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再添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