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古诗词的高效施教
2020-12-14汤瑞馨
汤瑞馨
摘 要:古诗词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一颗屹立在语文课堂上的明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趣味施导、建构情境,以及德育渗透等策略,都能够优化古诗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情境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6.002
古诗词往往通过精简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和引人遐想的情境,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施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结构的规律,还可以让学生基于古诗词上承载的文化感知华夏文字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学科。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长期生活的语言环境是现代汉语,因此,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时,往往会具有一定的偏差。所以,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古诗词的特点展开教育活动的设计,以便在不断创新教法中,提升学生建构古诗词的质量。
一、趣味施导,调动兴致
古诗词中所包含的语言是精简的,但是内容却是丰富的,对于学生而言,在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时,往往会因为语言的晦涩难懂而降低理解的成效,以至于古诗词的教育质量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所以,为了不让学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导入环节,调动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以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克服学习古诗词的困难,主动地步入古诗词的课堂,跟随教师的脚步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在《己亥杂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元素,实现有效导入设计。在课堂的开始,教师为了营造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气息,使得学生将注意力迅速地放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播放央视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的片段。通过片段中的情节,学生能够看到一个看图猜诗的环节,并且明确这一环节的游戏流程。之后,教师向学生询问“这个游戏好不好玩啊?下面让我们也玩玩这个游戏吧!”。紧接着,教师也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基于图片上的画面猜诗。在游戏的最后,教师展示《己亥杂诗》这一古诗的相关图画,并基于学生的猜测,向学生引入这一古诗,逐步开展本首古诗的讲解工作。
可以看出,教师在导入环节中添加趣味性的元素,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古诗词,产生进行古诗词建构的积极性,以便克服在未来进行古诗词认知时产生的困难。
二、建构情境,强化理解
相对于形象的画面来说,纯粹的文字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师直接让学生基于文字展开学习时,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生活经验有限,而不能在头脑中构建活灵活现的情境,以至于降低学生对古诗词中意境的感知效果。而多媒体具有打造可视化学习模式的优势,所以,在开展古诗词的施教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进行直观情境的创建,以便学生在情境交织中深入古诗词,切实感悟诗人的情感,提高对古诗词的解读实效。
例如,在《山居秋暝》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诗中言词的解读效果,使得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中的意境,教师就可以使用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先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维的发散,以古诗当中的言词为基础,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情境。之后,教师再使用媒体技术还原王维笔下所描写的画面,让学生进行比对。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直观画面进行描述,使得学生可以透过直观画面真正地走进王维的诗中,体会诗人的所见所感。紧接着,基于情境,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再引入浣女、渔舟的精妙之处,使得学生对古诗中的语言进行精准欣赏。
显而易见,教师利用媒体技术打造教育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古诗当中的意境,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语言描写时的精妙之处,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效果。
三、德育渗透,增强价值
现代语文学科的教学已经开始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为学生教授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德育内容的渗透,将学生塑造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品德素养和人道精神,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应当紧抓每一次古诗词教学的机会,深入挖掘古诗词当中的传统品德和高尚品质,并把古诗词的解读渗透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会古诗词的同时也能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例如,在《题临安邸》的教学中,诗人就通过对醉生梦死者进行嘲讽写下来本首古诗。其中不仅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表现了对国家、人民的忧患情怀。在教授这一古诗时,教师先请学生阅读古诗,谈一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以及对其中情感的初步感知效果。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诗中都体现了哪些地名呢?”“诗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来进行本首古诗的创作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交流反馈的工作,促使学生在认识古诗创作背景中进一步地感知其中的情感和情怀。待学生分析完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古诗当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变化进行赏析,让学生解读诗人产生情感的原因,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这一情感进行内化,促使学生也能够强化爱国意识,主动关心民生。
可见,教师挖掘古诗词当中的深厚情怀,让学生进行诗词之中道德观念的感知,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体现语文学科的施教价值。
四、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让学生感悟诗情画意
古诗词的语言都是比较凝练的。小学阶段大量的七言和五言古诗往往借助这些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了丰富的意象世界。因此,古诗词教学其实更加侧重于让学生进行想象。合理想象才能够对内容进行加工,形成一种画面感,从而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与古诗词达成共鸣。在想象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将诗歌中的情感和生活经验进行结合,营造出一个更加贴近诗词情境的画面。这样,学生更能将情感融入诗词中。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竹石”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想象竹石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面的情境,并且尝试把竹石拟人化,想象竹石在恶劣环境下的想法和态度,进而与作者在古诗词中描述的竹石进行对比,从而体悟到古诗词中竹石蕴含着一种坚毅的品质。这样带领学生体会这首古诗借物喻人的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出的自己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情操。这样的想象促进了学生和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五、引导学生诵读诗词,陶冶情感
古人常常吟咏诗词。因为古诗词在创作的时候就强调了要合辙押韵、平仄的搭配,所以,古诗词在诵读的时候都是朗朗上口的。我们在吟咏的时候也往往会在古诗词舒心怡人的节奏下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因此,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吟咏和诵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语感的培养,也能够在诵读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诗歌的语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意。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淡化词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做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通其情。这样,学生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情感。而且,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体会和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创造。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高品质古诗词课堂的创建,語文教师就应当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导入环节和教育活动的优化设计,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 吴迪《让学生与古诗情感共鸣的思考》,《知识文库》2015年第19期。
[2] 丛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为例》,《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第36期。
[3] 陈丽华《浅谈古诗情感陶冶教育》,《考试周刊》2018年第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