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0-12-14周红霞

关键词:课程标准融合传统

周红霞

摘 要:初中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经过小学时期的启蒙和拓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相关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需要着重做好写作教学工作,进一步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充分融合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切实提升。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传统文化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7.0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也进一步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而提供必要的条件。与过去的语文作文教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如果只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满足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所以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其语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具体来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挖掘初中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使写作的题材进一步丰富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材和文章内容都是经过专业的专家学者层层筛选和精心编制的,其中对于传统文化有着集中的体现,所涉及的各类文章在文体特点、语言架构、思维逻辑等方面都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等等,所以在实际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材的文章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充分的应用,进一步把握相关题材的优势和价值,在写作活动中进行更充分的应用,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技巧进一步丰富,使文体形式优化,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每一个学生在写作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能,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对教学技巧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入,灵活引导,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可能性都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到这篇抒情散文的意境,进一步领会其中的各类修辞方法,例如比喻、拟人、比较等等,通过写景让学生体会到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然后延伸到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来,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描述和体验等相关方面的写作能力。

二、更有针对性的遣词用字,传承文化基因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着重关注学生遣词造句用字的能力,这是关键所在。只有掌握相对应的字词,并具备应有的字词和语言驾驭能力,才能为写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初中学生所具备的词汇量和词语运用表达能力都比较弱,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其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语言素材进一步丰富,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写作和创作,进而通过语言的科学合理的应用和巧妙的构思,使自身的真情实感以及观点看法等等得到充分的抒发和形象的表达。在传统文化中,字词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汉字也是当前世界上至今还在应用的表意文字,有着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汉语词汇意象十分丰富,其中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等固定词语都来自经典著作或者历史传说,因此体现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充分应用相对应的词语或者成语等等,能够让自身的写作焕然一新,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体验,进一步为自身文章增光添彩。教师在字词的引导和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遣词造句的正确方法。在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中,要指出其中的不当词语或者病句,针对错别字等等,要着重关注,使学生能够夯实字词基础,为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多积累,多应用,在课堂内外都要针对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进行多读多记多背,并且能够结合自身的语言积累和题目的要求,按照新课标的具体标准来进行遣词造句,使自我的语言驾驭能力显著提升。

三、科学合理的命题立意,彰显民族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体现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高雅的审美趣味。所以在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需要在审题立意方面有效提升,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审题和立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写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思想道德和精神品质的培养,要体现出文章立意的正能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同时,要有效引导学生能够有感而发,充分体现真实情感和自身的看法。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引之下,让学生进行命题和立意,不能把教师自身的观念或者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要巧妙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时代背景而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实,从现实中寻找素材,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思想的指引,充分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想法和个性化特征,确保自身的文章立意和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传统文化融合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多进行实践作文的引导,通过客观实践,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走进生活和历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中来激发写作灵感。例如,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名人故居或者战争遗址等等进行参观。例如,可到令武山进行参观,然后讲述1944年4月日军进犯襄城时,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故事以及日军制造的“六王冢惨案”,以“令武山”为话题让学生构思作文,然后引入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等相关方面的立意,这样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传承传统文化,进一步充分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他们用自身的力量和牺牲捍卫了国家的利益和祖国的安全,可歌可泣,值得人尊敬。同时,通过这种实践的引导,也充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使写作教学能够达到相对应的目标和要求。

四、把握文章结构,借鉴传统经典的技巧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下许多高超的写作艺术和写作技巧。在初中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传统经典名著的文章结构进行深入的把握,然后有针对性的挖掘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借鉴传统的创作技法,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写作形式方面可以具有创新意义,从而形式带动内容,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写作的创新性,同时也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针对文学写作来说,主要包括多种类型的结构形式,例如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相关内容。针对初中学生来说,在表达技巧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白描”“意象”“赋比兴”等手法,进一步有效根据相关结构形式充分体现出写作方面的“起承转合”(元代范德玑《诗格》)和“凤头、猪肚、豹尾”(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相关内容。同时针对写作体裁来说,也包含众多内容,例如,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通过写作体裁的形式切实有效地写出诗、词、歌、赋,这样能够确保学生的写作更富有创新效果,同时在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和思想厚度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让学生的写作文质兼美,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效果,进而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和水平,同时对于传统经典名著中的各类题材和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语文综合素养方面有全面的提升。

总之,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当前的新课程标准日益推进,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情特点,有效确保写作教学和传统文化实现深层次的融合,在文章的立意、教材的挖掘、语言应用和题材体裁等相关方面都有深入的结合,体现出应有的合力效果,让学生积极有效的探究,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于敏章、汤雨鑫、钟雨婷《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的深度融合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年第12期。

[2] 魏雪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微寫作的教学现状及其策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3] 耿俐如《交际语境写作观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研究》,《语文教育》2018年第9期。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融合传统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融椅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