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集的美人

2020-12-14任淡如

中华瑰宝 2020年12期
关键词:钱谦益小影状元

余集擅画美人,尤其是他的《柳如是小像》更是后世公认的最佳摹本。『淡而静』的余集为何能画出柳如是『侠而烈』的神韵?无它,他是柳如是相隔百余年的知音—画的是美人,表达的却是共同的人生态度和审美理念。

清代画家余集(1738—1823年,字蓉裳,号秋室,浙江仁和人)留下来的画作极少,但他的《柳如是小像》在明清两代无数的柳如是(1618—1664年,“秦淮八艳”之一,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后嫁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明末清初女诗人)画像中,是最有名的。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大赞余集摹本:“神州国光社影印余秋室白描柳如是小像最为世所称道。蓉裳善画美人,有‘余美人之目……又‘美人本为河东君之号,以‘余美人而画‘杨美人,可称双美矣。”

丢状元的传说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余集在28岁时考中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候选知县,之后一直当官到侍读学士。他年老告归后,主持大梁书院8年,在86岁时走完了他平顺的一生。然而不知何故,时人颇为他报不平,说他是因为擅画美人而弄丢了本应属于他的状元。

清代文人蒋宝龄的《墨林今话》中记载:“曩闻之玉壶外史云:‘先生(指余集)捷南宫后,殿试当大魁,以善画美人,故抑之。此事虽无确证,然传播艺苑,著为美谈久矣。”之后,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也提及此事,“然则‘余美人之未能中状元,此小像不任其咎也”。两相对照,竟然坐实了余集丢状元的传闻似和柳如是有关。

是否确有此事?和画柳如是有关吗?其实并没有。

余集在乾隆三十一年28岁时中进士,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44岁才摹绘柳如是像,时间线根本对不上。另外,余集在乾隆三十一年殿试中位列二甲第三十八名,离状元也是相当遥远……

那么,余集到底冤不冤?清人戴尧垣《春水居随笔》和梁恭辰《北东园笔录》里有过一段很玄幻的记载,说余集因践行欧阳修“三上读书法”中的“出恭读书”而被阴司削状元为进士……

这些传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至今谁也无从确认。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余集的美人画得是真好。宋代有红杏尚书(指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得名)和三影郎中(指张先,因“云破月来花弄影”而得名),而余集便被公认是清代独一无二的“余美人”。

余美人

余集留下的画极少,这大概因为他主业是做官,其次才是画家。当时求他画画尤其是仕女画的人极多,往往“持金以购,不得其门而入”,得之者则视若珍宝。无它,余集笔下的美人,真真是清雅到骨子里。求而不得的人里面,大概就有脂砚斋(《红楼梦》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评点人),因为脂砚斋曾认定余集是画林黛玉的不二人选。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下面有两条朱笔眉批:一为脂砚斋写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此图欲画之心久矣,誓不遇仙笔不写,恐亵我颦卿故也。”一为畸笏叟(仅次于脂砚斋的《红楼梦》第二大评点人)写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的:“丁亥春间,偶识一浙省(新)发,其白描美人,真神品物,甚合余意。奈彼因宦缘所缠无暇,且不能久留都下,未几南行矣。余至今耿耿怅然之至,恨与阿颦结一墨缘之难若此,叹叹!”

这位擅长“白描美人”的“浙省(新)发”,大概就是余集—此时余集29岁,正是中进士的第二年,又是浙江仁和人,正是“浙省(新)发”,而“彼因宦缘所缠无暇,且不能久留都下”,对应的应是他外放当知县的身份。

余集不肯给林黛玉画像,但他给柳如是画小像就十分上心。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冬,余集24岁时在友人处偶然看到明清之交的文人顾苓的《河东君传》和《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真迹,便久久难忘,20年后仍难以释怀,便凭记忆重摹此画,并用工整的隶书将顾苓《河东君传》全文近千字尽数抄录,这便是今天的余集摹本《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

奇女子柳如是

余集笔下的柳如是,披幅巾、着男装,双手拢袖,眉宇间风神静朗、英气勃勃,更无一点女儿家忸怩姿态,清秀、雅淡又见神采。小像后亦有跋,记录了余集绘像的缘由—

这幅《柳如是小像》是顾苓《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的仿本。顾苓是谁?他是钱谦益的学生。顾苓很敬服柳如是,说柳如是“婉媚绝伦”之外,“格调高绝,词翰倾一时”,尤其倾心她的侠义,在钱谦益死后的家事纷争里,顾苓也站在柳如是一边支持她。柳如是死后,他写了《河东君小传》,又绘了《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好让后世之人知道这位“侠而烈”的奇女子。

余集题跋中说,顾苓是柳如是的知己,因为佩服柳如是而为她绘小影以垂不朽,如今自己仿着顾苓的画重摹,好让这人、这事、这画再传下去。

看来,余集对柳如是也是很佩服的。

柳如是是个奇女子。她着男装探访钱谦益的故事曾如传奇般流布四方。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艳名播于秦淮的一代名伎杨爱以儒生打扮来到“东南文宗”钱谦益的半野堂外求见,递上的名片写着:柳如是(她化“杨”为“柳”,并取宋人辛弃疾《贺新郎》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的“如是”),并附上她写的诗。此时,她23岁,他59岁。

第二年,钱谦益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为她在半野堂的后面盖了绛云楼。据说绛云楼极其古雅,“旁龛古金石文字,宋刻书数万卷。列三代秦汉尊彝环璧之属,晋唐宋元以来法书名画,官哥定州宣成之瓷,端溪灵璧大理之石,宣德之铜,果园厂之髹器……”。柳如是就这样在钱谦益的宠爱中,日日喝茶、燃香、写字、作画,仿佛李清照初嫁赵明诚之时,在金石翰墨間两情欢冶。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那柳如是顶多算是艳名流传、既美又慧的女子罢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次年,清军逼近南京时,柳如是劝钱谦益双双投水殉国,且“奋身欲沉池水中”,钱谦益硬将她托住,后人有说钱谦益曰“水冷”,有说钱谦益曰“要活下去,要带着更多人活下去”。

清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柳如是四处奔走,救出钱谦益,并鼓励他联系、资助郑成功、张煌言等抗清义军。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钱谦益离世;六月,柳如是以白绫结颈而去。

斯人淡如菊

从明末到晚清,许多画家、文人都热衷于给柳如是作传、画柳如是的小像并题咏,这甚至成了一种时尚。

崇祯庚辰冬,扁舟访宗伯,幅巾弓鞋,着男子装,口便给,神情洒落,有林下风。

—清·雪苑怀圃居士《柳如是事辑》

(柳氏归钱谦益后)常衣儒服,飘巾大袖,闲出与四方宾客谈论,故虞山又呼为柳儒士。

—清·沈虬《河东君传》

书生巾服丈夫心,半野疏窗夜语深。篷室捐躯如葛嫩,虞山殉国愧孙临。不闻李靖悲红拂,辜负文君托素琴。万卷绛云同日尽,丹青玉貌未销沉。

—清·南康谢启昆题陈栻《河东君初谒半野堂小影》

南社诗人陈去病在《五石脂》一书中记录了他所见所闻的几幅柳如是小像:

吴江闺秀陆澹容曾绘有小像一幅。长不满尺,而眉目意致,生动自然。

又范崇阶亦有一幅,曾嘱频伽题词其上(和陆澹容本很象)。

后秦敦甫见之,亦临一册而去。

清代画家钱杜、陈庭鹭、陈栻、禹之鼎也都画过柳如是小像。这些记录林林总总,竟有上百,其中当属余集的摹本最好。

余集算得上是诗书画三绝的。他的画风上宗元代钱选,下溯陈洪绶、恽南田;笔意疏秀空灵,意境幽旷,构图奇谲;人物以外,兼善山水、花卉、翎毛、兰竹。书法也好,称得上古秀,既有“二王”的俊美秀逸,又有褚遂良的端庄谨严,用笔跌宕洒脱,行气疏朗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他博学多艺,工诗词古文,生平吟咏甚富,结有《梁园归櫂录》《忆漫庵剩稿》《秋室学古录》《秋室我闻录》等。但他全都不大在意,书画也好,做官也好,似乎都无所谓。他只留下很少很少的书画作品、一则丢状元的传说和一些散落在别人笔记里的生平逸事。

清人俞蛟给他作小传,说他自幼神情萧散,对什么事都不大放在心上。做了官以后也没有架子,经常站在路边,尘土飞扬地跟熟人一聊就是半天。李如筠在诗里说他“文章清气如静女,落花不言人不语。世间但取笑嫣然,不字有人甘独处”。看来,余集应当是个清淡闲静的人。

偏偏,是他的《柳如是小像》作为最好的摹本被传了下来。也许,柳如是的“侠而烈”,与他的“淡与静”,在看起来完全不同的表象下,是同样的“做自己”的个性。柳如是做了自己,成为传奇里一个有决断有主意的女子。余集做了自己,他的随意和淡泊,让他甘于在世间淡淡消散。

假如余集当年真的是因为画柳如是小像而与状元擦肩而过,他会不会懊恼后悔?我猜,不会。一個能做自己、愿意做自己的人,不会去丝丝点点地在意计算。人生得失如春草,随处生长,哪里用得着去一一计较?

任淡如,自由撰稿人,菊斋公众号创办人。

猜你喜欢

钱谦益小影状元
钱谦益《红豆山庄杂录》的版本流传及其学术价值发覆
浅析钱谦益的诗学主张
钱谦益墓志铭初探
动人只在庸常处
状元商品
黑鞋子
白发状元
状元何时出现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