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进展

2020-12-14周正平占小登沈希宏曹立勇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超级稻杂交稻粳稻

周正平 占小登 沈希宏 曹立勇

近年来,水稻育种技术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水稻遗传育种准备了大量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水稻育种正迈向设计育种的新时代。目前,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及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水稻品种数量井喷、品质提升

2014 年后,国家先后启用了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渠道,品种试验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参试品种的数量因此迅速增加。2016年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数为551个,2017年为676个,2018年达943个,是2017年审定品种数的1.40倍,其中,籼稻品种数增加77.3%,杂交稻品种数增加71.8%,两系杂交水稻比重已占审定杂交水稻新品种数的44.8%。通过审定品种的品质性状得以改善,2018年268个国审品种中,优质稻占比为50.0%,地方审定品种中优质稻占比为34.6%;在抗性方面,国审品种中抗稻瘟病品种的比例相对较高,有38个,占比为14.2%,另有抗白叶枯病品种为8个,抗褐飞虱品种为2个;地方审定水稻品种中有255个品种具有抗稻瘟病特性,占比37.8%,另有抗白叶枯病品种71个,抗稻曲病品种57个,抗纹枯病品种76个,抗条纹叶枯病品种43个。

超级稻实现第五期育种目标

自1996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中国超级稻”项目以来,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协作攻关,我国在超级稻理论方法、材料创制、品种选育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育成了一大批超高产品种。当前可冠名超级稻的品种数目为132个,其中常规稻35个,杂交稻97个,累计推广面积达7000多万hm2,目前年推广面积在800万hm2以上。在高产攻关和生产实践中,这些品种均表现出超高产潜力,2016年实现16t/hm2的第五期育种产量目标,为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十四连增”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籼粳杂交稻实现区域性突破

近年来,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尤其是杭嘉湖地区发展迅速。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利用粳型不育系与籼粳中间型恢复系配组, 采用“籼中掺粳”和“粳中掺籼”的策略,选育出“甬优”“春优”“浙优”和“嘉优中科”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在南方稻区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8年,先后有38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8个组合被冠名超级稻,代表性品种甬优12累计推广面积27.7万hm2。籼粳杂种一代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生物学产量高、茎秆粗壮、抗倒性强、绝对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

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取得可喜进展

在我国,粳型三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几乎与籼型三系同时起步,于1975年实现三系配套。受品質、制种产量和竞争优势等问题的影响,杂交粳稻占粳稻种植面积的比例尚不足 3.0%。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的创新,创制了一批具有高异交特性和优良品质的粳型不育系,如滇榆1号A、滇寻1号A、黎榆A、榆密15A等滇型不育系和辽105A、辽30A、辽02A、辽5216A、辽99A、辽11A、辽143A和L6A等BT型不育系,育成了滇杂31、云光12号、云光14号、辽优9906、辽16优06、辽73优62、粳优558、粳优106、粳优165、津粳杂2号、津粳杂4号、天隆优619等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并开始在生产中崭露头角。尤其是天隆优619的育成,使杂交水稻在寒地种植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天隆优619的成功种植和推广不仅解决了杂交粳稻品质较差、制种产量不高不稳的技术难题,还为我国知名常规粳稻“稻花香”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新的品种。

分子技术加速水稻育种精准化

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是分子育种的三种主要类型。当前,分子标记育种已在水稻骨干亲本的抗性、品质改良方面得到较大程度的应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也取得重大突破。邓兴旺等利用可以稳定遗传的隐性雄性核不育材料,通过转入育性恢复基因恢复花粉育性,同时利用花粉失活(败育)基因使含转基因成分的花粉失活(败育),并利用荧光分选技术快速分离不育系与保持系两种类型的种子,从而提出“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或“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对测序品种日本晴和9311中的28个优良基因主动设计,以“特青”作为基因受体,再经过多年的聚合选择,最后获得若干份优异的后代材料。这些材料充分保留了“特青”的遗传背景及高产特性,而稻米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口感和风味等均显著改良,所配组的杂交稻品质也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水稻传统育种向高效、精准、定向的分子设计育种转变具有指导意义。

(节选自《中国稻米》2019年5期《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有删改)

猜你喜欢

超级稻杂交稻粳稻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米粒有长短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安徽合肥杂交稻种出口量全国第一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