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筑业转型路径研究

2020-12-14程倩

锦绣·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高质量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转型升级要求更为紧迫。监管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顺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建筑业转型规律,从而提出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以“互联网+BIM”为主要模式的信息化应用、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及提升人员素质四大建筑业关键转型路径。

关键词:建筑业转型;路径分析;高质量发展

基于我国建筑业的特点,行业制度体系构建要重点解决“政府之手”长短问题,长则制约市場发展活力,束缚企业转型调整,短则市场秩序混乱,“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发。“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规律要求建筑业转型路径的选择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未来市场需求和消费格局的转变。打造转型升级版新型建筑业所应坚持的转型路径亟待挖掘。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形势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受关联行业增速放缓和市场需求分化的影响,建筑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较大程度回落。从行业内部看,房建领域扎堆严重致使行业市场结构不尽合理;精通资本运作和全产业链协作的大型企业较少,规范科学的产业组织结构未成熟;市场经营环境不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企业资金压力大,融资困难,用工成本大幅攀升;项目组织生产体系落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低;人员素质不够,行业形象较差,一线人员老龄化严重等。上述诸问题表明我国建筑业要素配置低效,制度建设滞后。建筑业供给侧面临的结构失衡问题导致行业整体发展效率较低,建筑产品与服务品质较差,面向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建筑业转型之路依旧遥远。

与之相对,行业需求侧则呈现更多积极变化,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高品质建筑需求不断增加,高速铁路、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智慧城市、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新的建设需求发展迅猛,对接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要求日益紧迫,这都给建筑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转型发展空间。

二、建筑业转型规律分析

我国产业转型要遵循“资源配置从政府过多干预向由市场机制决定转变,发展模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注重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注重质量效益的集约式转变”的一般性发展规律,实现产业由低价值附加向高附加值、产品及服务向高品质的升级。

针对建筑业特点,其转型升级要遵循生产方式变革的规模经济规律、市场环境优化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规律及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本主义规律。具体来看,主要有如下发展规律:(一)加快形成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提高项目组织实施的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提升行业精细化建造水平,实现建筑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平衡发展目标。(二)加快建筑市场环境优化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照“小政府,大市场”发展思路,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的作用。(三)加快构建遵循人本主义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完善建筑专业体制,尊重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利用声誉机制与诚信体系提升人员素质和行业形象,实现人才培养向技能型、复合型转变。因此,只有真正遵循建筑业转型规律,加快生产方式、市场环境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步伐,才能不断助力建筑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三、建筑业转型路径界定

(一)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进路径

装配式建筑是以设计标准化、制造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实现设计、制造、物流、装配、咨询等全产业链协作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现浇生产模式的革命性变革。装配式建造方式能够显著减少传统现浇施工过程的扬尘噪音、建筑垃圾、用水用材量和劳动力需求过量问题,在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提高的基础上带来生产效率、建筑品质的大幅改善,契合了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也能极大解决工地现场脏乱差、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大、建筑工人自身素质低等影响行业形象的感官问题。因此,在资源环境双重压力下,全面推进建筑装配式生产,提高建筑构配件的预制比重有助于促使行业成长为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产业,对于实现建筑产品“节能、节材、节时、节水、节地、绿色环保”和全寿命期效益最大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以“互联网+BIM”为主要模式的信息化应用路径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建筑业是行为主体多、数据规模大、从业人员多的行业,同时也是各类数据整合利用效率较低的行业,由此引发的行业监管难覆盖、企业管理短延伸、项目建造低效率等诸多弊病长期无法解决,信息化程度低引起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此时需要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参与,加快产业内外间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解决企业、项目、人员、信用长期存在的纷乱无序状态。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对工程物理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描述,因其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和优化性的特点被普遍认为是解决复杂异形建筑技术及组织协调难题的革命性工具。BIM可实现全寿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技术平台上的数据共享,策划阶段BIM技术可支持对环境、能耗、安全等方面的分析,为项目方案决策优化提供依据;建造阶段可支持专业协同、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专业碰撞、节点深化、施工模拟等问题将可以根本上得以解决;运行过程可便捷、有效地实现建筑的运营维护操作。简言之,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提质增效创造了技术条件。

(三)建筑市场环境优化路径

建筑业企业经营和项目实施的有序开展离不开良好市场环境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受益于市场经济体系日趋规范化、法制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愈加严重的市场发展环境恶化问题,不公平竞争、不公正行为日益普遍,企业资源被用于非专业能力建设,产生较大的资源浪费。建筑企业异地承揽工程较为普遍,而信息不对称制约了业主单位对承包商能力、信誉的辨识,低能力承包商不断拉低行业整体水平,市场混乱可见一斑,因而建立全国性信用体系成为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行之举。同时在限制企业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上,最低价中标、垫资承包以及工程款拖欠成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下压垮企业的“三座大山”。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市场上存在的业主违法发包、压级压价,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监理单位漠视标准规范、肆意放宽要求等违法违规行为无不对建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源头性危害。加快建筑市场环境优化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原则,充分发挥信用信誉的核心作用,用市场机制的力量筛除无效率、低水平、低信誉、易违规企业,为建筑业企业营造合理健康的市场发展环境。

(四)人员素质提升路径

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已成为国际建筑业的主流共识。我国建筑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正要归因于人员素质较低。治事先治人,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保障。面向未来建筑业,发展环境的复杂、建筑需求的多样、投融资体制的转变都需要富有知识与经验的专业人才提供高水平的智力与技能支持。实现建筑业持续发展就需要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包括主管部门官员、企业家、企业高级经管人才、项目管理人员、一线建筑工人等。同时,真正提升从业人员素质要注重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快推进企业资质向个人执业资质的转变,积极推动全国性专业人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改变过往关系竞争观念,真正从经验管理转向更加依靠科学管理。在供给侧改革大潮下,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能力将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不竭的发展动力。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建筑业转型规律,从而提出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进、以“互联网+BIM”为主要模式的信息化应用、建筑市场环境优化及人员素质提升四大建筑业关键转型路径。

作者简介:程倩(1996-),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硕士研究生,山东建筑大学,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