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西门塔尔肉牛人工授精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总结报告
2020-12-14李鑫生
一、实施项目的依据和理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发展畜牧业成为各级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大力发展畜牧业,一要依靠推广优良品种,二要依据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畜禽良种是发展畜牧业的第一要素,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西门塔尔牛具有体型大,增重快;出肉率高,大理石纹状明显;耐粗饲,饲料转化率高;杂交优势明显;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应用良种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冻精与当地黄牛进行改良型二元或三元杂交研究。
2、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解冻、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等影响生产中受胎率、繁活率等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3、肉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
4、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的制定。
5、建立黄牛改良繁育体系,解决液氮、冻精调运及解冻保存等生产问题。
三、项目拟采取的方法、技术路线或工艺流程
西门塔尔牛是我区肉牛种群繁育提高的首选品种。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坚持“引进良种、杂交改良、试验研究、综合配套、抓点示范、规范推广”的技术路线,以散养户为基础、规模户为重点、科技服务为动力,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和不同生态环境特点,先试验示范后推广应用,由点到面,划区发展,逐步扩大杂交改良面,建立肉牛改良生产体系。
四、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应用良种肉牛品种西门塔尔细管冻精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改良当地黄牛5600头,受孕母牛4928头,生产西黄杂交肉牛犊牛4238头,成活犊牛3899头,受胎率达到88%,产犊率达到86%,繁殖成活率达到92%;对肉牛冻精适时解冻、母牛发情鉴定、适时输精等影响生产中受胎率、繁活率等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了适合性改进。
五、项目主要创新点
1、肉牛繁殖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土种公牛本交配种改变为肉牛冻精人工授精杂交改良。肉牛的品种由单一的土种牛转变为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肉牛的二元、三元杂交后代,大量的土种公牛全部被淘汰育肥,节省了饲养种公牛的人力物力,降低了饲养成本, 提高了牛的肉用性能和养牛业经济效益。
2、肉牛品质显著改善和提高。经杂交改良产生的后代初生重、体尺均有显著提高(详见表1),耐粗饲、生长发育快、易育肥、肉质鲜美、并表现出体格粗壮、抗病力强、对示范区环境、气候、饲养条件适应性强等杂交优势。
3、人工授精技术的改进。将母牛的发情鉴定和授精时间,由外部观察为主确定转变并提高到以直肠把握法视卵巢卵泡发育情况而定。提高了母牛的授配率和受胎率。
4、饲养管理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粗放式饲养管理转变为精细化高效养殖。
5、服务方式的创新。将原来单一的坐等畜主牵牛到站配种转变为开通0972—8629023电话热线,上门入户开展配种等服务。
六、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全区通过示范推广杂交改良生产西黄F1、F2代杂种肉牛3899头,辐射肉牛规模养殖戶315户,实现新增产值1559.6万元。实施区内的商品用肉牛的平均体重达到284.5千克,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实现新增产值5768.1806万元。
七、社会效益
1、实施区内的商品用肉牛的平均体重达到284.5千克,屠宰率达到56%,净肉率68%,肉的品质明显改善,产品达到国际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项目实施后,可促进我区及周边地区肉牛屠宰加工业、运输业、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优质高产肉牛,不仅加快了全区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步伐,为养殖户增加收入壮大了发展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并且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社会效益明显。
2、项目实施以后,在全区加大肉牛标准化养殖的技术力度,推广肉牛冻精授配改良技术和肉牛高效养殖技术。
八、生态效益
1、采取“农户繁殖,规模化舍饲育肥”的模式,通过秸秆的过腹还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舍饲育肥,形成良性循环,大大增加土壤肥力,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为牛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以研究肉牛冻精适时输精、受胎率、繁活率等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为试验研究重点,应用综合配套技术杂交改良当地黄牛。通过母牛的发情鉴定、适时输精,提高母牛受胎率。
作者简介:李鑫生(1965.05-),男,土族,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从事工作: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