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14张海珑
张海珑
摘要: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来说,其是就好比一把能够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将学生带入到科学世界中,引导其观察科学,从而掌握更多科学知识。实验是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该学科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教学随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科学意识。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观察力较弱、好奇心较强,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培养其观察能力实现提升科学学科素养的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观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科学认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察能力;策略
由古至今,大量科学家研究发现,观察为认知新鲜事物的有效途径,是探索科学的开始。小学生通常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但对外界事物的观察通常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必须从观察能力的培养出发,积极落实观察明确化、兴趣化以及深入化,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对观察而言,其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参与的过程,是学生自身意识和外界事物的直观联系,更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倘若小学生能够形成一定观察习惯,便会及时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从中不断汲取知识,形成一定认知。
一、设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意识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均构建在一定标准之上,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亦是如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规律,针对性的进行能力培养[1]。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为其制订适当的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借助自主操作实现学习目标,从而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实践展开反复观察,对实践过程与结果进行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意识,进而为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小学科学粤教版教材中关于“动手种蔬菜”一课相关教学内容为例,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为其布置针对性较强的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对生活当中常见的蔬菜种子进行观察。以学习任务为指导,学生纷纷对蔬菜种子展开搜集,且将其带入到课堂上和同伴一起观察。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蔬菜种子的特征进行讨论与交流,增强学生对种子的了解。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结论:种子发芽离不开氧气、水分等;也有的学生在观察后指出:种子能够在湿度与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发芽,和阳光无关。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可以不必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其继续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借助自主观察和动手实验找寻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交流,从而实践预期教学目标。
二、开展有效指导,深化学生观察体验
大部分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且在观察活动当中明显缺乏方向与目标[2]。对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方向与目标,进而能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观察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间展开交流与互动,对观察过程进行分析,共同记录观察的结果,从而深化学生的观察体验。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在带领小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探究的时候,需要根据科学知识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因果关系。众所周知,世间万物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必须把握好事物间的联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也就是说,通过为学生设置不同实验活动,使学生对实验结果展开对比,从而观察不同实验间的存在的因果关系。
其次,引导学生驗证实验间的因果关系。当明确了实验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后,就需要教师设置相关科学实验,对这一因果关系进行验证。教师可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当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以小学科学粤教版教材中关于“运动与摩擦力”一课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合理分成不同学习小组,并让各小组以“摩擦力与接触物体表面光滑度间的关系”为主题展开探究。通过动手实践,大部分学生均会发现:接触表面越为光滑,产生的摩擦力即越小,反之则越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均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
三、实施课后延伸,帮助学生形成观察习惯
由于科学和生活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其形成一定的观察习惯[3]。以小学科学粤教版教材中关于“动物需要食物”一课相关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食物网与食物链”开展课后实验活动。学生在对周边环境进行观察之后获取了许多具有价值性的信息,比如小草、蚜虫、七星瓢虫以及小鸟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食物链关系。为了使学生深化对食物链相关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设置自主观察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自然中的食物,让学生将事物间的联系找出来,然后通过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对其关系进行描述。通过这种课后延伸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更能够充分带动学生观察热情,进而使其产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汲取到一些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为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发现,在想象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观察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这表明其通过观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设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意识;开展有效指导,深化学生观察体验;实施课后延伸,帮助学生形成观察习惯。探究科学知识离不开认真观察,只有将观察能力的培养贯彻在每堂课当中,才会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切实提升,从而有效发展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婵.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观察的有效性提升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229.
[2]苏洪.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实验记录能力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02):72.
[3]崔超.小学科学低年级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