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班经》读后

2020-12-14谢宛鹿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鲁班图解营造

谢宛鹿

摘要:《鲁班经》是自明代流传至今的关于民间房屋营造的工匠用书,是中国民间工匠的经验结晶,它也是一部指南性的建筑图书,为我们了解当时建筑的相关事宜均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本文将阐述《鲁班经》中的建筑形制及其相关习俗。

《鲁班经》是自明代流传至今的关于民间房屋营造的工匠用书,是中国民间工匠的经验结晶,由明代午荣汇编成籍,它以安徽、江苏、福建、浙江、广东一带的建筑民俗为主要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民俗的史诗,托鲁班之名而广为流传。全书不仅记载了木匠的行规、制度,以及建造的仪式、工序、时间、方位、择吉,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样式,还介绍了当时各类民间建筑的构架形式和布局形式等,是一部指南性的建筑图书,为我们了解当时建筑的相关事宜均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1、《鲁班经》中的建筑形制

在《鲁班经》中列举了多种民间的梁架结构样式,并对其具体尺寸做了记述,大致有以下几种。三架屋后车三架,这种建筑样式的小屋在一般情况下,步柱的高度只可以是一丈零一寸,栋柱的高度则为一丈二尺一寸,进深为五尺六寸,间阔则为一丈一尺一寸,次间为一丈零一寸,这样的尺寸是比较合乎尺度的;五架房子格,如果要建造正五架三开间,且后面拖一间,柱步应用一丈零八寸、中柱高度应为一丈二尺八寸,栋高为一丈五尺一寸,每段的长度为四尺六寸,中开间为一丈三尺六寸,次阔为一丈二尺一寸;正七架三间格,这样的架构一般间架前后柱子的高度应为一丈二尺六寸,栋高为一丈零六寸,中间开间宽为一丈四尺三寸,次间宽为一丈三尺六寸,段长度为四尺八寸;正九架五间,步柱的高度为一丈三尺六寸,栋柱应为一丈四尺八寸,进深可用四尺三寸,也可再加十分,栋高为二丈二尺。1

除了民间建筑外,《鲁班经》还对王府宫殿的形制进行了记录,样式主要为房屋拖五架,前后拖三架。在建造皇帝殿时高度为九丈五尺,因为数字九是最大的数字,数字五位于中间,因此“九五”就成为了皇宫建筑最佳的数字,五府大殿的高度则为七丈。建筑内部的上方是升拱天花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为五丈三尺。五宫位于左方,十二院则建在右方。

2、《鲁班经》中的营造习俗

房屋的建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理想生活不可或缺的标志,因此古时人们对于建造房屋的几乎每一步都有特别的讲究,这些在《鲁班经》中都有记载。

2.1、择吉动工

所谓择吉就是借助于天时气运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人们通过选择吉时吉日动工以求福运,因此从择基到入山砍伐木料、搭建木架、竖屋上梁,几乎建房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择吉后再进行。择吉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与天时相应,也就是动工时选择好的天气;其次是讲究地利,例如建房时要避开与太岁相克的时日;第三是人和为重,要求择日时要营造和谐的氛围,注意人和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最后是契合五行,所选日应为东家年命较旺的时日,如三合、六合等。

择吉是古时人们所信奉的宇宙观念,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祈求平安福报。虽然择吉行为有一定的依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安慰,但一件事情的圆满与否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因此我们应辩证地去看待这一习俗。

2.1、营造流程

在《鲁班经》中还记录了营造的流程。首先根据事先画好的图纸,算好木头的根数入山采伐木料;还需“画柱绳墨”,也就是工匠用墨在柱头的画上轮廓线;接下来就要进一步加工木料,在木柱上凿眼穿洞;而后要动土平整地基、定磉扇架,这里需注意如果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新建造房屋的话,要将家中的神龛和祖先的灵位先请至他处安置妥当才可动工;当正式开始建造房屋时首先要“起工架马”,就是用木、竹等材料搭设脚手架,在木马上安放步柱子,再使用锄头向内挖掘;之后是立柱上梁,这一步骤会伴随非常隆重的仪式,四方的亲戚邻里也都会参与其中,场面十分热闹、壮观;屋顶的搭建也就意味着整个房屋的建造到了尾声,在这之后还要涂抹房屋的墙壁以及建造排水沟,至此,整个建筑的建造就完成了。

3、结语

综上所述,《鲁班经》较为完整的记录了当时的建筑形制及其习俗,除了对我们研究古建筑提供了可参照的依据,且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也值得学习。

首先,鲁班经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建筑尺寸,在形制卷的末尾还有这样的描述:“地基阔窄、高低、深浅,随人意加减则为之。”此种说法表明了书中所记录的尺寸仅是一种参考,在实际建造的过程中,是要根据东家的想法来设计的。古时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但是工匠们却能在这些规定和限制下靈活地运用所学,为人们建造更为适宜的建筑,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仍经常出现不符合人尺度的建筑设计,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其次,在《鲁班经》中几乎每一卷都有如今看来是“迷信”的成分在内,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工匠们在进行建造活动时始终怀揣着敬畏之心,他们对大自然和“神灵”都充满敬意,虽然更多是希冀得到庇佑,但这种对自然的尊重确是可取的。古时人们认为万物有灵,也因此对于周遭的环境多是在克制中开发利用的,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展,自然环境越来越稀少,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敬意也大不如前,这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应吸取经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明]午荣,吴道仪图解,图解鲁班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钟意,《鲁班经》对当代中国建筑环境设计的影响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3]孙宗文,一本民间建筑技术专著——《鲁班经》,建筑技术1982年.

[明]午荣,吴道仪图解,图解鲁班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6页。

猜你喜欢

鲁班图解营造
用心听见光明
温文尔雅的百岁奶奶
美丽可持续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
鲁班造伞
洗水soft fabric
图解天下
鲁班锯木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