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安抚我幼小的“心”

2020-12-14周雄况小梅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监护心理健康

周雄 况小梅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与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全面教育教育理念教育对策

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数量多,比例大

据调查,某市总人口305844万,每年外出务工人数46683人,据调查统计,全县134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留守儿童,全县儿童数为46021人,其中留守儿童9664人,占全县儿童总数的21%,其中一个镇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的90%。在这些留守儿童中,0—3岁婴儿占12%,3—6岁学龄前儿童占24%,小学生占36%,初中生占24%,高中生占4%,我们先来看以下几个个案和调查数据。

(二)留守儿童监护弱化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大概有四种:一种是隔代监护,监护人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第二种监护方式是上辈监护,监护人为父亲或母亲一方以及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姨父、姨母、姑父、姑母等亲戚;第三种是同辈监护,监护人为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等,最后一种是自我监护,实际上就是监护缺失。监护的弱化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严重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出现阶段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扭曲、考试焦虑、厌学、逃学、考试舞弊;人格上自卑、胆怯、自控力差,竞争意识不强、说谎、不礼貌;迷恋上网、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

二、诸多方面的成因

1、在农村地区,一些家长外出打工,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陪伴孩子成长;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增加,带来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得不到重视和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文化品味,道德水准参差不齐,较之城市居民而言有较多不尽人意之处。

针对上述不容乐观的现状和结合农村实际进行的成因理发分析,从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着眼,我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全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新形势下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更是不可或缺:①自觉钻研教材并留意学生的日常动态。多渠道地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有针对性的个案辅导,并多留心学生情绪变化,多做个案记录与总结。②学校坚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学校还要把一定量的心理辅导教师送到高一级的院校进行系统培训,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从人力资源上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支持。我们强调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人性化的教育原则,倡导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意识。作为教师,应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发现他们的进步,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并且让他们学会自我发现和自我欣赏。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育工作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在师生交往中,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应让其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的自由。

(三)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王充在其《论衡》中指出,环境对人产生巨大影响,“蓬生麻间,有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让社会人士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时空的延伸,还是内容的拓展无疑都是一个莫大的帮助。“留守学生”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副产品,这个特殊群体将长期存在,他们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既涉及这些儿童的权益保护,更是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需要家庭、学校教育部门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一种责任,一项义务担当起来。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意识。

教师应与学生多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上多给一丝微笑,多给一份关注,多给一句赞扬,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学校要经常联系家长,掌握孩子在家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对于父母外出打工的家长,学校要建留守儿童亲情室,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孩子可通过视频连线经常和自己的父母聊天,告知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教师要通过电话、微信、QQ等形式联系,告知孩子在校表现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孩子的现状,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必要时可通知家长回家陪读一段时间,让孩子感受学校,家庭,社会都在关心他,体会到更多的爱,从而达到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四、结论及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心理行为的训练上,不要过多传授心理知识,切忌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神秘化。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矫正训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应该站在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留守学生”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參考文献

[1]《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刘学文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2]《论衡》王充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监护心理健康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意定监护:安享晚年的一种途径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神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