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应用探思

2020-12-14田玉成

锦绣·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意义微课

田玉成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资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会更高,并且还可以借助微课进行课下自学,从而促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入微课资源,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可以激趣导入,巧设情境,整合资源,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围绕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应用进行了思考,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微课;意义;应用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强化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优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团结友爱、文明知礼、遵纪守法、独立自主等优秀的人格素养,为其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际上,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微课具有精炼短小、吸引力强、针对性强等优势,已在各科教学中被重点应用,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学习,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意义

微课,指的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教师针对所教学内容选中教学中心,围绕该中心设置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长在5-10分钟左右,内容精炼、时间短,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近些年,教育领域中兴起一阵“微课热”,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之路。一方面,采用微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相比于传统的教師为主体地位,采取灌输式教学的方式更有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使每名学生都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1]。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在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乐于接触和学习新兴事物,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和探究,带着趣味性去学,不但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微课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计算机能力和课题提炼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采用微课教学,需要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革新备课和教研方式。

2 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應用

2.1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课堂导入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小学生的年龄很小,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更要关注导入设计。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将微课合理的融入教学中,能够直接反映出本节课的学习中心,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喜好有一定了解,科学设置教学情境,使微课有效引导学生走进课堂[2]。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为学生展示出微课视频,迅速吸引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家乡,说一说家乡的景色,都有哪些小伙伴,还有哪些父母亲人。利用微课进行课前导入,自己熟悉的情景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为学生走进课堂奠定基础,吸引学生对本节课要讲述什么有思想准备,学生积极发言,想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实效性更强。

2.2巧设情境,融入情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而设计,也就是来源于生活。教育亦是如此,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贴近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受到启发,激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在进行微课设计围绕生活设计素材,确保内容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实丰富。基于微课的情境创设,可充分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加之教师辅以生动的讲解,深深吸引学生进入情境中,进行感性的学习[3]。例如,在“我们的公共生活”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们展示出去电影院看电影,去公园散步,去商场购物等场景,此时学生会专注地观看,让学生们了解到生活中都有那些属于公共空间,认识到每天都生活中公共生活当中。然后播放公园中有人躺在长椅上的画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行为是否文明,认识到应该在公共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展示出良好的形象。如此设置微课教学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教学氛围当中,经过巧妙设置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引人入胜,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教学也更具实效性。

2.3资源整合,课后延伸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这类知识性较强的科目,而是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以正确的思想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这个学习过程更重视自觉性和意识性。为使学生具备自觉性,就需要拓展教学宽度,不局限于课上时间与课堂范围,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索。对此,教师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拓展视野。每一节成功的微课都是一件目的明确、主题独立、内容完整的“作品”。微课是课堂精华的浓缩,不单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4]。以“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内容为例,在本节课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学习拓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我国在交通领域都有哪些发展成就,包括春运、高铁、路桥建设等方面,制作成为微课视频,这样就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帮助学生拓展了视野。

结语

总之,“微课”是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要正确认识微课在教学中的价值功能,要基于课程内容、学生认知设计微课,要用微课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向高效化。

参考文献

[1]何丽.分析微课程在小学品德学科的开发运用[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5(08):25-26.

[2]赵继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02):59.

[3]任云全.微电影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7(02):33-34.

[4]邝珍深.智慧之火,燃道德与法治之课堂——基于生本智慧课堂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93.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意义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有意义的一天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