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2020-12-14黄儒青
摘 要:随着中国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通货膨胀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的是货币政策在各种宏观调控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央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贷款基准利率来控制投资和信贷。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宏观调控力度明显加大,对经济的调整作用逐渐显现,将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改变经营理念,优化盈利模式,这样有利于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商业银行; 影响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5月19日开始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另外,决定从2007年6月5日开始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年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存款贷款基准利率上调,这是第五次上调。最近几个月,央行明确加强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本文重点讨论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背景、央行貨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措施。以便更好地理解央行货币政策,更好地为金融行业服务。希望为研究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一、关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
1.1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管理一国货币供应的条件下,为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确保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实现,控制国家制定并通过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发行信贷规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央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必须通过一系列与央行业务相关的措施和手段来完成。这些措施或手段被称为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可选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般货币政策工具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折扣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2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制度是一般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的限制和影响非常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增加或减少将带来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业务规模的变化,对货币供应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能力,间接控制货币供应。一般情况下,当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时,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将会增加法律由央行储备沉积,减少资金,从而降低了贷款和投资能力,减少了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相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金融机构支付给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增加了可用资金,提高了贷款和投资能力,扩大了货币供应量。
存款贷款基准利率调整也是货币政策考虑的范畴。通过加息可以调整资产价格,冷却过热的股市和住宅市场。2006年7月5日以后,央行出台了多种监管措施,包括利率上调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特别是2007年5月18日,央行同时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扩大汇率幅度等三项政策措施。政策组合的引入有利于加强政策的综合效果,提高监管力度,综合治理经济。准备率的提高旨在减少货币乘数和银行可贷款资金的规模,抑制货币信用增速。贷款利率上调和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意味着抑制信贷需求和银行的贷款冲动,同时在供需两端延缓信贷。存款利率上调有助于修改过低的实际利率,如果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超过短期和需求存款利率,则有助于减缓存款透支和储蓄转换趋势。扩大汇率波幅有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弹性,扭转人民币单方面升值预期,为平衡人民币有效汇率创造条件。
1.3央行实施货币政策
2010年以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10次调整,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5%的历史最高值。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不断上升都是紧缩型货币政策。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三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到20%,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到16.5%。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防止热钱外流,削弱对现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分析说,向宋朝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今后可能的基准利率并不意味着信用总量或规模会相应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防止信用收缩影响实体经济。
胡燕彬认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将长期存在。由于全球经济失衡是国内外经济失衡的表现,短期内很难发生巨大变化,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的上升会加快,投资投机资金的进入会加快,这些因素的长期性将导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因此,预计央行将实施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
二、使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背景
2007年,在部分地区和行业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解决了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近期央行多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央行担心贷款过快增长会鼓励经济低水平扩张,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在当前房地产投资快速、证券市场持续升温、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央行强调需要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加大了政策工具使用的难度。
三、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产生积极影响的研究
如今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影响。
3.1有助于获得商业银行健康运行的经济环境
从紧张的货币政策开始,有助于获得商业银行健康运营的经济环境。当经济发展过快时,贷款的需求大大增加,更多的人选择贷款,银行业贷款增长速度明显增加。经济运行下降时,运营不良的公司破产,银行的不良资产大幅增加。目前紧缩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避免经济过热,一方面避免过度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避免物价上涨过快。
3.2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理念
从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有助于商业银行尽快加强或坚定地建立牢固的经营理念和风险偏好。部分规模扩张冲动复合带来的资产不合理增长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稳步经营。实施紧张的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防止商业银行追求规模的过度扩张。
3.3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快经营战略调整
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快经营战略调整。在紧缩货币政策下,敦促商业银行加快发展非信贷业务,进一步改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最后,在紧货币政策上,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应加强流动性管理,以应对紧张的货币政策。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科学匹配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
四、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产生消极影响的探讨
黄建峰认为,提高准备金率意味着央行将冻结金融机构更多的资金,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对商业银行来说,准备金的增加限制了信用擴张,存款利率的增加增加了筹资成本。左小雷认为,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盈利能力来看,存款贷款二次收入仍然是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意味着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公积金金额,从而直接减少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商业银行实际上可以用于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公积金增加一倍。延坪认为,第一,在紧张的货币政策中,对资本市场有抑制作用,可能影响与资本市场相连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第二,新环境将对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施加一些制约。在紧缩信贷条件下,大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密切合作关系,可以给银行带来很多中间业务,因此银行往往采取“放弃小保大”战略,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等零售信贷所占比重无疑会受到压力。第三,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组中。风险可能会集中,信用成本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信用总量控制政策限制了商业银行调整投资组合的能力,有限的信用资源可以逐渐集中在少数客户身上。另一方面,如果贷款利率继续提高,信用总量限制将持续加强,部分贷款者难以承受,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将上升,从而增加信用成本。第四,在紧张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提高了。近年来,在商业银行改革中,国家注入了外汇储备,商业银行本身通过海外战略投资者、海外上市募集了大量外汇资金,因此外汇资产一般大于外币负债。第五,由于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会造成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由于整体流动性比较紧,为了控制流动性风险,需要将超额准备率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五、紧缩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
为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积极实施,商业银行应选择进一步改变经营理念,优化盈利模式,推动金融的创新脚步。沈磊在《紧缩货币政策》中对城市的商业银行营销战略,就紧迫的货币政策下需要采取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5.1实施差别化营销
立足本土,为本土企业服务的战略思考。城市商业银行要想尝试与全球化银行进行同质竞争,就必须重新细分市场,制定正确的目标,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战略。
5.2利用关系营销
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金融服务水平。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没有高级风险警报和信用风险等级系统,不能对客户进行大量、程序化的信用等级和调查。商业银行可以把关系营销战略充分利用深入接触企业和个人客户,给当地中小企业做出更快更精准的信用决策。此外,还面向多种客户,提高产品的互补性,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5.3树立品牌效应
全面发展中间业务,促进金融创新。对贷款规模限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资金获利能力下降的局面进行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调整自身经营战略。特别是与当地消费者个人相关的支付结算业务和消费信贷业务。
5.4实施人才战略,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实现差异化营销策略,为客户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科学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5.5加快业务创新,优化业务收入结构。
今年5月的这次加息与以往加息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央行降低了银行的存款利差,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差,从而降低了银行贷款的利润率。多年来,由于支持国有金融体系的政策要求,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利率一直远高于国外同行。这一较高的中学水平受到了质疑和批评。但长期以来,央行在银行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存贷平衡水平。此次央行打破多年的政策壁垒,减少存款和贷款差额,表明央行抑制信贷增长的坚定决心。因此,商业银行应顺应银行业务发展趋势,从业务增长方式向外延型增长向内涵集中型增长,从经营结构向传统存款贷款业务结构向资本节约型综合金融服务,从竞争手段向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六、小结
这是国内学者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问题的主要观点,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显示数据来总结我国的货币政策及其趋势。也有人通过对国内外著作的深入学习,研究货币政策对商业的各种影响。一些人通过总结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对紧缩货币政策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这些给了笔者很多研究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探索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赵燕菁.现代增长与信用货币——一个“双螺旋”增长假说[J].学术月刊,2020,52(08):83-98.
[2]冉渝,王秋月.信贷政策抑制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吗?[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04):1-10.
[3]赵雯,谢星,封思贤.负实际利率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07):45-56.
作者简介:
黄儒青(1992.11.19)女,汉,陕西省西安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